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区动态
张炳林:最是盆景能知音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4-09-14 字体:[ ]

d8b7469d3af9e99d498f9a0e210072ac.jpg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曹磊 姜宁惠)300多年前,词人纳兰性德路过朋友的山居,有感而发:“车尘马迹纷如织,羡君筑处真幽僻”。一处居所能如此让人羡慕,可见魅力之深。在丰利镇,就有一处“醉枫庐”,隔三岔五,就会有人上门去品幽赏美,只因里面陈列了数百盆盆景,盆龄都在几十年以上,居所的主人张炳林情迷盆景50余年,他说,最是盆景能知音。

“你们看,这一盆的根造型多好!”“确实不错,这是真功夫。”“醉枫庐”里,张炳林正和几位好友赏花,近百平方米的院落,上上下下摆了几层盆景,密密麻麻,只剩下容人通过的小道。张炳林介绍说,他的“醉枫庐”里现在大多是雀舌松。沟壑纵深的树根、粗壮的树干、嫩绿的叶子,将一个院落衬托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张炳林说:“盆景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好的雀舌起码要20年以上。”

这些盆景,是张炳林50年的心血,几乎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他早上起来忙着修剪,晚上睡觉还在琢磨造型,苦想题名。那时,很多人连盆景是什么都不知道,他怎么会迷恋上呢?原来,在20世纪70年代初,丰利地区各种名贵花木盆景已成气候,唯独雀舌松这个品种奇缺,爱好者们对它梦寐以求。就在这个时期,张炳林结识了在南通文化宫管理盆景的全国十大盆艺大师朱宝祥。张炳林用诚心感动了朱宝祥,传授栽培、繁殖技术。

“这是茶花,正要开,这是小茶花,那是榆树,根全部是手工做出来的,还有兰花、虎刺……”丛介民也是丰利镇资深的盆景爱好者,他说:“我家盆景的数量虽然不及张炳林,但我对于盆景的热爱却不比旁人少一分。”丛介民家的院落并不大,却摆满了各个品种的盆景。他告诉记者,20世纪70年代末,他在张炳林等人的影响下爱上盆景艺术,从一盆兰花一直发展到今天。

现在,张炳林已成为丰利镇乃至全县盆景领域的名人。“盆景是一种奇妙的生命,那些树本可被当作柴火,却在手上重新焕发活力。”说起盆景,张炳林滔滔不绝,“很多人来问,玩盆景的窍门是什么?我告诉他,第一个诀窍是做人,做人心要平、要正。不能浮躁,不能太功利。这话,有人懂,盆景也会‘懂’,谁让盆景是他的知音呢?”

古镇丰利,拥有千年历史,自古文人墨客辈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人们追求知识品味的修养和沉积,加之盆景爱好者的孜孜不倦与苦心追求,丰利镇的盆景文化才能如此繁盛。1985年,丰利镇雀舌盆景研究会成立,小具规模的种植户已有上百户,零零散散的更是不计其数。研究会成立后,全镇的盆景事业发展更为迅速,销售渠道也更为畅通,不少客户慕名前来,一盆花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2016年,丰利镇文联成立“丰利镇花木盆景协会”,吸引了全镇数十位资深盆景爱好者作为骨干会员。古枫盆景产业,春光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