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丹 吴文军 宫向群 实习生 刘梓煜)唤醒沉睡的资源资产,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年来,河口镇关口村深入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治理,聚焦“清、收、用、管”四字诀,不断释放发展红利,形成叠加效应,真正把公共空间转化为收益空间,切实盘活了乡村振兴发展“新空间”。
日前,记者走进河口镇关口村1200亩的蔬果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瓜藤长势茂盛,在翠绿藤叶的掩映下,一个个香瓜奶白光滑、油亮饱满,让人垂涎不已。工人们正忙着整枝,看着即将丰收的香瓜,关口村蔬果种植基地负责人阚映霞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种植的香瓜品名是奶香1号,今年香瓜种植面积有70亩。”阚映霞介绍,原先她只是一名种田大户,2021年通过村里的产权交易平台又流转了600亩地种植果蔬,如今,她不仅种植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还种植西瓜、香瓜、西兰花、甘蓝、辣椒、包菜等经济作物,收入也是越来越可观。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据了解,关口村千亩果蔬基地的壮大升级,只是关口村系统谋划、高效推进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关口村党总支书记石跃军介绍,自开展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以来,经过前期调查、摸排整合,该村排出12个项目地块1072.63亩,其中高标准农田工程溢出面积103.775亩,集体面积31.75亩,通过产权交易平台规范流转实现收入161458元。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面对部分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关口村通过召开座谈会、悬挂横幅标语、微信线上宣传、致村民一封信等途径强化宣传,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群众从“围观者”变成“参与者”。同时,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对集体资产资源全面排查,形成一户一档,做到集体资产资源应排尽排,合力推进治理进程。截至目前,新增村集体收入27.08万元。
农村公共空间治理不仅重新盘活了村集体资产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振兴,也真正实现了农村公共空间的共建、共治、共享。关口村将推进人居环境与公共空间治理相结合,美化公共空间,提升环境面貌,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我家住在运河路五里坊东河边,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看着心情也愉悦。”提及近年来的变化,关口村村民缪雨德赞不绝口。
据了解,关口村此次河道空间治理工作中重点打造了五里坊中心河、五里坊东河、弯池河、道沙河、沙港西河、金家林河6条河,对河坡种植、河道淤积、河坡坍塌、河坡乱堆等严重影响环境美观的现象进行了整治。同时在重要节点增加景点看点,融入乡风文明等宣传元素,实现了“一河一景、一塘一景”的生态景观。
水越来越清,关口村的道路也是越来越宽。在农村道路治理这个方面,石跃军介绍,全村共有水泥路95条,总长81公里,其中3.5米以上19公里,3.5米以下63公里。截至目前,已经清理路肩种植12000多平方米,维修路面破损12处,维修长度359.2米,维修面积1112.68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12处,栽种红叶石楠球1500棵、桂花500棵、紫薇400棵,铺设草坪24500平方米,乔木密栽色带1760平方米。
石跃军表示,公共空间治理是长效化的工作,为杜绝“重建轻管”的恶性循环,切实管护好公共基础设施,关口村还成立了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领导小组,并对公共基础设施开展了全面排查,通过“一设施一档”的管护台账,完善相关配套管护制度。每月固定开展基础设施排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整治。并持续探索积分制管护方法,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形成“人人管护、精准管护”的新模式。接下来,关口村将持续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维护公共空间回收和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公共空间治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