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朱南州 通讯员 戴爱琴)风吹麦田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掘港街道晓河村的高标准农田里,金黄的麦穗低着沉甸甸的“脑袋”,微风拂过,麦浪滚滚,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图景。
晓河村是如东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核心村,粮食种植基地与现代设施农业比例为7:1,土壤肥沃、水源充沛、光照充足,是粮食种植的优良产地。与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南通中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联建协议后,晓河村成为了中江公司的种粮一体化生产基地,种粮生产基地面积500亩,年产良种530余吨,能分别为1.75万亩、7.3万亩土地提供优质的小麦、水稻种源。同时,晓河村积极搭载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这一强大平台,持续推进优质稻麦规模化生产,8家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流转土地面积2794亩,年产粮食3200余吨,三方共同打造“种粮一体化”全产业链。
晓河村还主动寻求链接省农科院等科研部门,各级农业技术专家对家庭农场主进行技术培训、指导,鼓励扶持大户使用新技术、新装备。晓河村18组晋飞家庭农场采用的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洪程的肯定。目前全村4000亩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今年没有发生特殊的自然灾害,我们农场小麦赤霉病防治到位,小麦的品质特别好,预估亩产能达到500公斤,部分田块甚至能突破550公斤。”晓河村成禹家庭农场主陈文华满脸喜悦地说。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晓河村现有各类植保无人机10架,从起初的大疆T20到现在先进的T60,施肥喷药一部手机全程控制。晋飞、成禹家庭农场装配的深翻犁,能将秸秆等翻埋于土壤耕层中,达到了改良土壤、增产增收的效果。全村引进了先进的无人机、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装备,新型无人机喷洒农药日均1000余亩,较传统拖拉管喷药效率提升10倍多,使用无人机施肥每天能施300余亩,较传统的人工施肥效率提升30倍,推动农业生产真正实现规模化、智能化、全程机械化作业。
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更多的是付诸行动。2018年,晓河村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机耕路10.53公里、渠道14.5公里、生态河道5.05公里,改造泵站2座,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落后的状态。“面对农村老龄化严重、农村劳动力大幅减少的实际情况,村两委一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边加速推进土地流转,有效杜绝了耕地撂荒现象的发生,保障了粮食安全,保证了村民、村集体双方受益。”晓河村党总支书记陈超介绍。全村的土地流转也从当初的几百亩跃升到现在的4000余亩,基本实现全域流转。
今后,晓河村将继续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强生产基础、优化村级服务,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走出具有晓河特色的农村幸福路,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