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佘庆华)创业路上有多少坎?近日,如东创基职业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於锋向记者讲述了他创业历程。20多年来,生意几起几落,於锋一次次在困境中突围,以超常的毅力守护事业。
今年48岁的於锋是洋口镇浒路村人,21岁就开始学习从事销售工作。2000年家里创办了纺织作坊,全家人上阵,憧憬着勤劳致富。2003年,因为生产的布匹经纬数据误差,发生了大批量的退货。生产的布卖不掉,家里欠下了70万元债务,这一年於锋27岁。“父母是农民,家里总共7亩地,从小家里穷,开织布厂的资金都是借的亲戚朋友的,破产了,我好像从一个男孩突然变成了男人。我必须要顶起来,这个债只有我来还!”
如何还债?只有卖布!於锋花十块钱给自己印了名片,一个口袋里装着名片,另一个口袋里装着布样,开始每天跑市场推销布。没有车,就靠双腿,常常一天跑几十公里路。推销初期,於锋天天在外吃闭门羹。无数个夜晚,於锋用冥想来消纳被人拒绝的创伤和挫折感,默诵中学读过的古文“天降大任于斯人”,以精神的力量支撑着自己坚持下去,第二天再鼓起勇气继续奔走,一次次把自己低到尘埃里。破产后的第7个月,於锋终于成交了第一个订单。“在这7个月里,我每个客户都不低于30次拜访。第一笔赚了300元,我兴奋得一夜未眠。”於锋说。
一次於锋在一家服装厂推销布匹时,老板并没有买他的布,但他发现於锋家的布很结实,就建议他给企业做工作服。正是这个建议,於锋走上了职业服饰生产这条路。
“那时候,我就是一个黄牛,没有厂房,也没有工人,接了订单,就去找一些服装店老板加工,后来订单越来越多,小老板接不了。当时丰利镇找到我,就在闲置的原环农小学创办了如东创基职业服饰有限公司。”面对服装市场激烈的竞争,於锋专攻工作服这一领域,不断研发新面料,走差异化发展,3年后,家里债务还尽,於锋的事业也打开了局面。
於锋非常注重人脉资源的积累,这使他获得机会接下了南通华能电厂的订单,一度拿下中国华能60%的工作服生产订单,企业年产值达到五千万元。2018年,40岁的於锋经一家央企的引荐赴新疆参加世界五百强民企广汇集团组织的一次活动,他接地气、质朴的发言引起了和田地区一名负责人的注意,询问他有没有兴趣在新疆办工厂。在当地的政策利好下於锋欣然投资,创办了和田地区最大的职业服饰工厂。厂里500多名工人大多是维族,初期企业管理没有到位,导致企业上马之后的首批产品因质量问题遭遇了客户全面退货,工人工资发不出,企业陷入危机。而对困境,於锋又一次用精神意志鼓励自己,克服重重阻力一家一家登门沟通,提出返工等处理办法,以他的大智慧、低姿态、高情商,赢得了客户的理解,使企业迎来转机。局面的扭转不仅为和田地区招商引商工作局面的稳定作出贡献,也给於锋赢得了当地政府更多的信任,获取了更多的订单。“这些经历都非常宝贵,很庆幸我没有放弃,有句成语叫否极泰来,挫折有时候也是福报。”於锋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於锋坐拥央企订单,企业运行平稳。最近他又在上海构建销售前端,形成如东基地研发、和田工厂生产、上海营销的经营格局。“创业路上,我遭遇多次危机,也遇到好几位贵人。”於锋说,所谓的贵人并不一定是给钱给订单,不少给了他独特思维、让他受益颇多的人,於锋都心怀感恩。“我的老师全部是我的客户,我从他们那里学做产品、学做市场,不少企业家还给我精神滋养,我的企业才能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