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姜红 包玉龙)近年来,大豫镇一门闸村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结构,汇聚多方合力,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口,探索出一条特色种植结合、经营模式多样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持续增添乡村振兴新活力。2022年村营收入158.04万元,今年预计将达180万元,先后获得南通市文明村、江苏省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南通市特色田园乡村、南通市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先进村、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盘活资产资源,提升“输血”质量
做活土地流转文章,开创整小为大新局面。针对种地农民老龄化、撂荒抛地常态化等现象,村两委全面摸底排查,制定土地流转规划,召开村民代表会、户长会,引进有能力的种植大户获得土地经营权,解决了“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的现象,实现劳动力转移和增收双赢。面对种田大户普遍存在“零散耕种”问题,该村依托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变零散巴掌田为整片高产田,流转价格由300-500元/亩增加到700元/亩,全村高标准农田面积8900亩,连片面积达1200亩,溢出面积162.39亩,村集体经济收益新增40.8万元。
推进公共空间治理,核清家底立新章。一门闸村以农村公共空间治理为抓手,拆除非法住宅20户,新增耕地3.09亩;收回南洋小学及兵港公墓9.36亩,每年增加村集体收益3744元;收回原兵港小学,建设厂房出租,使公共空间得到利用,公共资源得到增值,乡风民风得到净化。
推动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
依托地方水土优势,推动特色产业发展。2017年,一门闸村依托当地的土壤和气候优势,从外地引进金丝皇菊种苗和烘烤设备,发展皇菊产业。经过近5年的摸索实践,金丝皇菊种植和深加工技术日益成熟,育苗成本从最初的2.5元每只缩减到如今的0.15元每只,种植面积已达80亩,预计年产鲜花约10万斤,成品干花1万斤,年产值80万元。随着产量的不断提升,村民收入也得到大幅提高,采摘期间,吸纳就业40多人,为农户增收约10万元。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品提质增效。依托市级示范村创建,该村新建占地1500平方米的电商物流仓储,建成后将实现全村农产品的加工冷藏与错峰销售;新建占地2500平方米的烘干中心,项目运营后可日处理320吨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电商物流仓储及烘干中心项目建设标志着一门闸村服务“三农”有了“主阵地”,发展村集体经济有了“主平台”,两个项目预计每年将增加村营收入40万,带动约50人就业。
聚焦要点发力,注重“养血”发展
回收闭户土地,提高利用效率。针对村域内存在的闭户情况,初步排查出闭户331户,面积679.19亩,全部回收后预计增加村营收入41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利用乡村振兴配套资金,实现直播带货工作室配套设施提档升级,以“产业发展+直播带货”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目前,村两委正在主动对接本地在广州、南通的网红主播,拟签订合作协议,并计划招募本村年轻人才,组建农产品销售团队,利用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对村土特产进行宣传销售。“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深挖优势资源,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总体目标,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大豫镇一门闸村党总支书记黄浩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