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缪姗姗 杨勤勤) 银幕暗去,灯光亮起,县城喜润城万达电影院《南京照相馆》放映厅内观众却久久未动,有人仰头长舒一口气,有人低头拭去眼角的泪水,整个影厅笼罩在一种近乎凝固的肃穆氛围里。
“这部电影其实并没有刻意渲染血腥的画面,我们都知道,比起那段惨痛的历史,影片已经足够克制。但银幕里那些普通人是我们的同胞,仿佛另一个时空的自己,南京那些街巷、地名,许多我们都曾走过、听过,我们不能容忍任何人践踏他们。”走出影院,县城居民许女士眼眶通红,声音哽咽,眼里噙满泪水。
历史重现
小人物的大勇气
《南京照相馆》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真实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段震撼心灵的历史。影片中,一群原本只为“多活几日”的普通人,被迫藏身吉祥照相馆为日军冲洗照片,意外印出日军屠城罪行的血腥证据,在生死面前他们该如何抉择?
自7月25日全国公映以来,《南京照相馆》迅速掀起观影热潮。据最新统计,截至8月18日,该片总票房突破25.77亿元,排片率更从首日的7%逆势攀升至20%以上。鉴于持续高涨的市场需求,发行方已正式宣布将影片密钥延期至9月24日。
如东热映
光影中的历史共鸣
在如东,《南京照相馆》同样引发观影热潮,累计票房已突破百万元大关,稳居当地在映影片票房首位。喜润城万达影城影院经理黄峥嵘介绍,影院日均排片达15场次,黄金时段场次的核心观影位置早早就被抢购一空,观众群体覆盖老中青三代,更有不少家庭集体观影。
“我带着老人和孩子一起去看的,这是一场不需要区分年龄段的电影。对父母来说,他们重温了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孩子们则第一次真切体会到那个年代中国人的苦难,历史从未远去。” 晚上10点,佘波晶一家十口人在电影院观影后,暮色中街灯璀璨的景象让她恍如隔世。“当年的人们不知道抗战还要持续8年,现在88年过去,现在的中国如此强大。”
《南京照相馆》成为一堂跨越年龄的全民历史课,尤其对青少年产生深远影响。16岁的佘薛然观影后深受触动,主动查阅大量史料,了解影片背后的故事,重新认识到学习历史的意义。“那些被冲洗出来的照片后来成为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无可辩驳的证据,真相不能被掩埋,真相应该成为全人类的记忆。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这一刻,教科书上的文字有了现实的映照。
和平之思
跨越时代的历史担当
从保存历史真相的底片到建设现代家园,普通人的责任感跨越时空与历史共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丰利分局工作人员李康政折服于这些平民英雄的勇敢,“新时代的我们更应以史为鉴,将影片中守护真相的使命转化为现实中的责任担当。市监人的天平称量的是民生冷暖,我们要以实干赓续先烈寸土必争的赤忱初心。”
《南京照相馆》引发的思考超越了影片本身,观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找到责任坐标。当片尾字幕缓缓升起时,国网如东县供电公司员工魏然仍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平静。“这种‘在黑暗中守护光明’的坚持,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工作,影片中的阿昌他们守护的是历史真相,而我们守护的是万家灯火。”步出影院时,她对同事感慨道。
此刻,蜿蜒的路灯在夜色中宛如万里长城。魏然和同事们的背影,仿佛在与历史对话——那些在暗房中保存真相底片的普通人,与今日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劳动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尊严,他们都在民族记忆的长廊里闪耀着同样的微光:有些守护,注定要薪火相传;有些使命,必须代代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