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朱南州 通讯员 蔡文婷)在曹埠镇的广袤田野间,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头戴草帽,脚踩泥土,时而弯腰查看秧苗长势,时而与农户耐心交流。她就是曹埠镇农村工作和建设管理办公室高级农艺师宋云霞。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宋云霞扎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一线30年,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科技赋能农业,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农技推广工作者的奉献之歌。
田野里的“老中医”
“农技推广的根在田间,不到地里看看,技术就是纸上谈兵。”这是宋云霞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深知,只有“脚沾泥土”才能精准施策。
2015年夏天,如东苏新家庭农场主姜小兵遇到了难题,水稻秧苗移栽后分蘖迟缓、长势不佳。宋云霞踏田检查后发现,姜小兵因担心秧苗缺水频繁灌水,导致根系发育不良。“秧苗中午不卷叶就不浇水。”她手把手教姜小兵控水壮根技术。次年,姜小兵育出的秧苗根系发达,秧块结实如毯,移栽后分蘖爆发力显著增强。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分蘖过旺时,因舍不得搁田控苗,认为“苗多穗多产量高”。宋云霞带着姜小兵逐田查看,用“笑苗哭稻”的农谚形象解释过度分蘖的弊端,最终说服他科学搁田。如今,曹埠镇的种田大户们已熟练掌握这一技术,而姜小兵的田块也从“反面教材”变为“示范田”的典型。
从育秧到搁田,从病虫害防治到水肥管理,宋云霞通过“望闻问切”第一时间对症开方。农户们感慨:“宋老师的眼睛比仪器还准,她看一眼苗,就知道田里缺什么。”
云端上的“农技主播”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曹埠镇农业部门专门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了“曹埠规模种植群”,成为农户的“24小时答疑站”。宋云霞也将农技服务搬上“云端”:有人拍下病叶求诊,有人发起视频通话请教施肥方案,而她总是第一时间回应,哪怕深夜收到消息也耐心解答。
为了扩大服务对象,宋云霞还玩起了抖音直播。通过直播,即时解答粉丝的问题。河口镇种田大户葛静通过宋云霞的抖音直播,学会了水稻数苗搁田技术,连续两年实现增产;上漫社区76岁的丁桂珍老人,每天早早吃完晚饭,守着手机等她的直播。“很多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不会上网查资料,直播能弥补这个缺口。”宋云霞说。她的抖音账号没有华丽的剪辑,只有朴实的讲解,如何识别纹枯病、怎样判断搁田时机、缓混肥的使用要点……这些“土味教程”帮助农户解决了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教到了他们的心坎儿里。
从微信群到抖音直播,无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只要农户有电话、群里有问题,她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解答。宋云霞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农户。她的手机里存着150多个农户的联系方式,每年回复咨询超2000次。有人问她累不累,她笑道:“看到农户们丰收的笑容,再累也值得。”
除抖音直播种植技术外,宋云霞还带领本地种植大户通过建立微信群,适时发布信息、及时沟通,带动农产品销售。2017年,曹埠镇雪霁家庭农场种植的80亩黄桃成熟了,当时农场主徐希春担心销售问题,宋云霞教会他利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帮忙做宣传,这个微信群后来发展到276人,产出约40%的黄桃从这个群实现线上销售。冯桥村久丰家庭农场种植了5亩翠冠梨,22亩黄桃,农场主陈学泉建了个“黄桃梨”群,群成员292人,微信群销售量占比达到70%。直到现在,徐希春和陈学泉的两个微信群还能正常保持群内的活跃度,在宋云霞的指导下,他们把整枝、疏花、疏果、施肥等视频发到群里,让群成员看到生产细节,消费者能购买“放心农产品”。
农场主的“引路人”
曹埠镇100亩以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已超过70家,在宋云霞看来,农技推广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如东卫星家庭农场主顾艳星是她精心培植的“标杆”。10年间,农场种植面积从100亩增加到了800亩,顾艳星也从曾经的“种田小白”成长为承担部省级试验项目的“土专家”。2022年,如东卫星家庭农场种植的213亩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全部采用60公斤缓混肥一次性侧深施肥技术,多次接待部、省、市、县各级领导、专家的调研考察,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当年10月29日,该方宁香粳9号接受农业农村部超级稻实产验收,单产达799.3公斤。
如东卫星家庭农场通过种植油菜(大麦)提早茬口7-10天,为水稻早移栽争取时间,再通过一次性侧深施肥技术控制肥料用量,确保水稻在国庆节收割售卖潮粮。这样的种植模式,既提高了效益,又分散了劳动强度,减轻了夏收夏种夏管的压力。
顾艳星的成功点燃了全镇的学习热情。跨岸村俞卫东、蒋冰等大户在水浆管理上实现从“庸水”到科学管水的跨越;全镇43个家庭农场引进47台侧深施肥机械,作业面积达到15680亩,占大户水稻总面积的54%。
课堂上的“授业者”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和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宋云霞积极参与部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实施,平均每年组织全镇30多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加部级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同时,每年开展省级农业职业技能培训2-3期,培训150多人。为增强培训效果,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宋云霞在杨建家庭农场、华程家庭农场田间学校开展小班化培训,以深入浅出的“教学实训小课堂”对接千变万化的“生产实践大课堂”,达到良种、良田、良机、良法有机融合,让最新技术在现实生产中得到充分运用。“以前听课总觉得理论太多,用不上,但宋老师的课不一样,她直接带我们下田操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对于宋云霞的课,农户们总是赞不绝口。
面对部分农户的疑虑,宋云霞从不急于否定,而是用实际效果说话。她带领农户参观示范田,对比不同管理方式下的产量差异,用数据证明科学种植的优势。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接受新技术,不仅掌握了侧深施肥技术,还应用无人机飞防技术开展粮食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植保服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镇粮食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宋云霞连续两年获县政府嘉奖,2020年、2022年被评为曹埠镇优秀共产党员,获2023年南通市耕地质量保护站耕地质量监测和植保信息统计两项通报表扬。然而,对她而言,最大的成就感并非来自奖项,而是看到农户们因技术提升而增收的笑脸。
从青丝到白发,宋云霞依然奔走在田埂上,用专业技术为农户排忧解难,用科技的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她说:“只要农户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在这片她深爱的土地上,每一株茁壮的秧苗都是她的勋章,每一户丰收的笑颜都是她的答卷。而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正需要千千万万个如她一般的“点灯者”,以科技之光,照亮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