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半年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来源: 如东县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5-06-20 15:29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重点实施国家战略、兜牢民生底线、增强优质供给、服务发展大局、培育新质动能上聚力聚焦,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政服务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

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社会救助管理,全力做好兜底保障

不断优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动态识别捕捉信息,力求画像精准、施救精准。一是救助资金精准发放。春节期间,发放慰问金325.14万元;截至5月底,全县低保在册6916人,特困在册3917人,重度或困难残疾人在册28634名,1-5月份共发放1.03亿元;“低补保”赔付243.99万元,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二是救助方式不断优化。完善低收入动态监测,加强部门协作与主动救助,上半年,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数十场、持续强化救助服务窗口的监督指导,落实救助窗口“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畅通救助服务热线,受理咨询337件,办结率100%,不断提高救助政策知晓率,做到主动发现、及时救助。三是救助渠道有效拓宽。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帮扶有效衔接,县慈善总会开展“情暖江海”“大爱如东慈善助困”等项目,拨付超250万元慈善资金用于助医助困,进一步提高救助实效。四是专项治理持续深化。开展社会救助领域和公益慈善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社会救助领域组建专班,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全面自查,建立问题台账,逐一对账销号,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全面落实应保尽保民生保障政策;公益慈善领域同步成立专班,制定方案并召开会议,组织4家慈善组织和25家公益社会组织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二)聚焦“一老一小”工作,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瞄准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目标任务,加快健全老龄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老龄事业稳步发展。推动老年数字化运用,6453名老年人接受智能技术运用培训,完成全年任务的73%。营造孝亲敬老氛围,常态化开展老年书画摄影展、老年大学合唱汇演等活动,积极向省厅推选老龄工作优秀案例,推荐先进典型;报送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二是政策体系不断健全。通过完善助餐扶持补助等政策,加强尊老金发放管理,提升养老幸福感、安全感。完善助餐补贴考核文件《如东县助餐点管理实施办法》(东民〔2025〕24号),进一步提升助餐点惠民效果;首次制定《如东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考核细则(试行)》,加强运营单位日常考核,进一步加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力度。截至5月,向全县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2353.51万元。三是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统筹谋划推进10个社区助餐点、15个互助养老睦邻点、1个基层适老化生活体验中心建设;高质量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行动,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高品质改造方案。四是服务品质不断提高。为全县1万名老年人进行能力和服务需求评估,为183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分类开展探访关爱服务,全县接受居家上门服务老年人达29.3万人次;27名重度失能(失智)特困人员入住县社会福利中心,接受专业照护服务;持续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上半年发放机构运营补贴119.94万元,全面提升养老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开展养老护理专业人员技能认定和养老服务队伍培训88人次,强化养老服务人才支撑。五是综合监管不断加强。聚焦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以“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权益保障”为切口,联合县纪委对5家公办养老机构开展资金使用、安全管理等现场督查,发现问题隐患并责令整改;同步推进未备案养老服务场所整治,目前4家已提交申请并通过联合会商,3家正积极整改。六是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健全县镇村三级儿童保护网,县未保中心引入专业第三方开展常态化运营;利用“六一”开展关爱困境儿童主题活动;9个未保站改造提升按计划推进;配齐镇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压实责任并定期培训;精准落实困境儿童保障,目前在册690人,发放保障金712万元;规范办理收养申请2件。

(三)优化社会事务服务,规范专项事务管理

围绕殡葬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婚姻登记服务、区划地名工作、流浪乞讨救助、福利彩票销售等工作精准发力,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一是推动殡葬事业健康规范发展。持续开展殡葬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排查全县公益性公墓招标建设、销售使用等情况,完成9宗殡葬设施用地手续补办,向纪委移交问题线索4条;召开全县专项整治推进会,制定完善殡葬服务审批、年检、接运管理等制度初稿并征求意见,着力规范行业管理。强化殡葬车辆安全整治,联合公安、交通部门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出台《殡葬领域客运车辆道路交通安全联合整治方案》,建立殡葬服务车辆基础信息台账,规范运行秩序。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35个公墓(骨灰堂)“八有”标准提档升级工作;继续推进西郊公墓和岔河殡仪馆改扩建以及大豫镇九龙村骨灰堂项目建设。扎实做好清明期间祭扫保障工作,实现平安、有序、文明祭扫目标。二是引导社会组织服务发展大局。截至5月底,全县登记社会组织共386家,上半年新增社会团体3家,完成登记、变更、注销等各类业务31件。扎实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摸排行动,系统梳理387家社会组织党建情况,精准建立台账;启动年检工作,309家社会组织参检,分类指导进行问题整改,推动社会组织规范运作;第八届公益创投评选出10个重点民生项目,我局创新实施“全程同步督导”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公开征集“如意加”公共品牌和LOGO标识,有效增强社会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三是培育婚俗新风尚。围绕新修订《婚姻登记条例》《婚姻登记工作规范》,扎实推进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组织专项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婚俗改革,开展文明婚俗宣传活动,倡导婚事简办新办理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相关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截至5月底,共办理结婚登记1135对,离婚登记386对,婚姻登记合格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100%。四是区划地名规范有序。开展“如东如皋线”“如东海安线”联合检查,推动平安边界建设;严格落实地名命名更名规范,命名道路1条,备案小区1个,及时修正不规范词条;推进地名文化遗产评定,组织召开评审会,评选德井、栟茶运河等12个地名纳入县级名录,4个申报市级名录。五是流浪救助精准高效。不断完善兜底保障机制,围绕日常救助、“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易走失人员源头治理等持续发力。截至5月底,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9人次;健全易走失人员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定期开展重点对象入户走访与回访,切实保障其基本权益;完善网格化巡查机制,加强重点时段、极端天气下的巡查工作,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六是福彩事业稳步发展。始终坚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提升站点服务水平,1-5月份实现销售3366.72万元,预计上半年销售将突破4000万元,为社会福利事业持续注入动力。

(四)持续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安全稳定防线

一是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执行组织生活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深化“双聚双高”作风效能攀高年要求,提升机关政治素养、服务意识和执行能力,推动形成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二是法治建设和信息宣传有效推进。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机制,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阵地建设,强化行政执法规范性。推进政策宣传工作,围绕养老、救助等民政政策,组织开展政策进社区、进企业等宣讲活动,精准覆盖基层群众;各类宣传报道多次被主流媒体采用,有效提升群众对民政政策的知晓率和认可度。三是安全生产与稳定防线持续筑牢。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开展节假日及日常专项检查,做好隐患排查整改、安全培训、标准化建设及防灾减灾宣传,有效筑牢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防线。严格落实信访维稳制度,强化网络舆情管控和应急值守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回应群众关切的速度与质量,上半年共收到12345求助热线83件,群众来信来访8件,办结率100%。

二、2025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县民政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努力推动民政项目建设有新突破,保障改善民生有新成效,创新社会治理有新进展,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聚焦民生保障,提升服务效能。精准落实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统筹推进救助政策提标扩面,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深入落实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完善老年人能力评估机制,持续做好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提升服务精准度和覆盖面;加强婚姻、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提升服务规范化、便民化水平,推动福利彩票事业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稳中有进;扎实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确保顺利通过评估验收。

(二)夯实基础设施,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民政领域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紧盯年度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抓好互助养老睦邻点、社区助餐点、基层适老体验中心等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设实施和规范运行,持续做好岔河殡仪馆和西郊公墓改扩建工作,优化功能配置和服务环境,全面提升殡葬服务承载能力和群众满意度。强化项目质量监管和建设进度督导,健全项目推进协调机制,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并发挥实效,持续提升民政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

(三)严守安全底线,防范化解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网络舆情、廉政建设等防范应对工作,周密做好敏感时期、重要节点、极端天气等情况下的服务保障。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做好殡葬、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公益慈善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民政救助资金和项目监督管理,确保不发生重大负面网络舆情及冲击道德底线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