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县国资办深入开展“‘双聚双高’作风效能巩固深化年”活动,以国企改革发展为主线,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狠抓经营性债务和企业融资管理,深入开展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经济运行确保了稳定,经营质态实现了提升。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党建引领汇聚发展合力。认真梳理并制定国资办党组2023年度党建工作思路、“书记项目”、党建工作品牌和重点调研课题。出台我办“‘双聚双高’作风效能巩固深化年”具体方案,根据序时进度完成半月报。开展“国资国企系统党员冬训联学联训”活动,通过红色阅读情景演绎、二十大精神学习交流、特色微党课宣讲及学习强国线下打卡考学等环节,让党员冬训赋能国企新征程。指导督促各企业党组织完善政治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二)廉政建设筑牢思想防线。总结前期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时刻绷紧严守规矩的法纪之弦。会同海安市审计局参观如东县消防大队廉政长廊,通过聆听廉政故事和违法案例,进一步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认真开展“同沐清廉风 共答廉洁卷”为主题的“5·10”思廉日活动,通过上廉政党课、测廉政知识和观廉政短片,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以反面典型为镜,时刻约束自己,警醒自己,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戒,不断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提高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坚定“不想腐”信念,打造“不能腐”制度,营造“不敢腐”氛围。
(三)国企改革助推提质增效。围绕国企重组,赴各国企开展专项调研,重点了解企业的资产(动产、不动产、其他)、负债、往来、财政专项、代建、自营等情况,为出台重组方案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规范企业融资,加强资金预警。重新完善了《如东县国有企业融资管理办法》,明确了国企融资成本控制线。部署各集团公司开展50笔超批准高限融资事项整改,并对成本高于6%的历史融资事项开展自查。建立集团公司资金情况半月报制度,同时对预警企业实施日报制度,及时掌握企业资金情况,严防流动性风险。为规范国企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制定了《如东县国有企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暂行办法》,近期将提交县政府讨论。下发了《关于开展融资性贸易专项检查的通知》,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正在进行事中事后检查。
(四)巡察审计倒逼责任落实。根据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出台了《县国资办关于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制定了《巡视反馈问题清单》和《专项巡视问题清单》。召开了国企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动员会、推进会、再推进会等,进一步明确整改要求,压实国企的主体责任。逐一上门就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进行指导,就反馈问题和问题整改中的难点进行会商,督促国企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巡视整改旬报制度,及时收集整改动态,研究分析并向领导汇报。配合做好3月6日开始的南通市审计局对我县国有企业改革和转型发展情况的专项审计,督促国企及时提供相关资料、陪同到国企实地调研,对国企上报部分材料进行汇总上报,目前该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五)服务发展彰显国资力量。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坚持日常检查与重大节点检查相结合,坚持台账检查与应急演练相结合,确保了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对糖酒批发中心信访件实行包案制度,在社会稳定评估基础上,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出资人、属地政府等正在制定改制方案。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治理,召开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推进会,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做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上路执勤及挂钩小区志愿服务工作。结合26度温馨直通车服务活动,走访江苏美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配合“八五”普法中期验收,做好县属国企相关调研的发布、汇总、整理工作。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工作,指导国企开展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六)队伍建设助力人才保障。为抓好国资国企队伍建设,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更好的完成巡视反馈问题整改,6月2日—3日邀请省、市国资委领导和南京泰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开展合规体系建设、国企风险防控、资产负债管控、私募股权基金等专题培训。为解决国企人员较少且知识更新困难情况,积极招录事业单位人员1名。针对新天顺公司领导班子空缺和绿色滩涂公司单独运行需要,根据规定程序,分别选聘了1名副总和2名副总人员。进一步充实了国企班子力量。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
下半年,国资办持续开展作风效能深化年活动,不断巩固前期工作成效,坚持联系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以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如东新实践。
(一)推进巡视审计问题整改。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和《县国资办关于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方案》,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国企主体责任,推动巡视问题整改在规定时间内取得实效。积极推进南通市审计局审计涉及我办相关问题的整改。
(二)制定国企重组初步方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国企重组方案草案,加强资源整合,同步重新规划重组后企业的主业方向,推动国企市场化转型,推进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优化。
(三)加强国企投融资管理。加强国有企业产权综合管理工作,对照要求加强对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融资、隐性债务化解、经营性债务管理,规范国有企业投融行为,压降融资成本,有效化解风险 。推进间隙性资金优化管理,通过形成市场化标杠利率,倒逼企业提高资金效益。
(四)开展事中事后检查。继续开展融资性贸易专项检查,督促企业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开展重点领域检查,落实出资人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