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城中街道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为着力点,以巩固和突出农业基础地位为抓手,不断强化街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了农业的产出效益;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夯实街道农业发展根基;以拓宽农业项目招商渠道为支撑,积极提升农业项目科技含量,扶持了一批特色农业项目,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得以不断壮大;通过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街道辖区内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通过严明纪律规矩,强化监督落实制度,村干部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不断进步。有力地促进了我街道农业不断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致富、项目建设成效显现、农村繁荣进步和谐稳定。
一、完成情况与重点举措
(一)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现代产业向精做优,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积极落实粮食稳产保供措施,努力完成了全年粮食目标任务。年初通过精心研究,将县下达的粮食大豆生产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村,并细化落实到具体作物种植面积,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充分调动了农民特别是种植大户的生产积极性,全年共完成了粮食种植面积69878亩,总产32397吨,其中夏收粮食种植面积31021亩,大豆玉米综合种植面积306亩,油料播种面积4394亩,超额完成县下达的任务。同时持续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街道农业向产业化、特色化和优质化方向发展,如街道组织如东小荷农业科技公司与扬州大学合作研发,投资10万元在六总村薄膜温室内开展对蘘荷品种研究试种,在潮墩村种植面积达30余亩。拟投资1000万元的北场村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和交易中心项目,投资1200万元的无土栽培智能大棚项目正在强力推进落实中。六总村为民服务中心日产30吨稻米生产加工项目已投产,丁杨村积极稳步发展山羊养殖业,同时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努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潮墩村积极扶持两家规模梨园,在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上想方设法,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街道充分利用位于县城的有利条件和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引导各村在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农业上求突破。以北场村百亩荷园、二十亩樱桃园、潮墩村千亩梨园为品牌,以丁杨村、如华村、六总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以如华村老街“丁普照”蟹黄包传统美食为新闪亮点,以八总村扶海宫、五总村道观等地方特色文化为支撑,大力发展农业+传统文化旅游项目,成效日渐显现。
(二)公共空间治理成效明显,辖区内人居环境面貌日新月异。
年初街道经过精密筹划和精心安排,在巩固六总、丁杨前期公共空间治理的基础上,将如华村公共空间治理整村推进作为全年的重点。其中将资产资源清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非法住宅清除、河道道路清障作为重点工作。如华村通过治理,收回增减挂钩新增非家庭承包耕地46亩,占补平衡项目42.86亩,高标田溢出面积600.3亩,依法收回闭户的农户承包土地274.3亩,承包方委托村集体流转土地超出农户承包土地的溢出面积963亩,合计1927亩,目前新增村营收入已到帐100.15万元。完成治理农村道路8.4公里,河道3.2公里,拆坝建桥建涵8座。建成河长制文化园、路长制文化园和党建工作文化园。拆除侵占河道岸坡、平台、阻水码头5处,各类棚舍25处。结合高标田建设项目,以农户自拆和村级帮拆的方式,共拆除非法住宅8处,拆除率达100%。由于丁杨村、如华村公共空间治理成效明显,两个村分别被县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现场会作为先进现场点,得到全体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也得到县领导的高度肯定。
街道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辖区内群众的环境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以河道综合整治为抓手,继续不间断地推进河道治理,完成了掘九河北场村段疏浚整治,长度1.03公里,清淤土方2.3万方。清淤新光竖一河长度0.64公里,土方0.38万方,如华村分界河、蔡墩北中心河建成了高标准的生态河总长3.9公里。丁杨村等外河道高标准治理4.2公里。完成了北场村3组、4组等外河道疏浚,总长3.4公里,新建木桩护岸6.13公里,沿河新栽绿化1.82万平方米,水利站对24座坝头坝梗进行拆除,新建渡槽5处,过水涵洞1座,建桥18座。外运土方1.3万方加固了北场村排涝泵站。
街道通过组织引导,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巩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夏秋两季秸秆“三禁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完成夏季、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总面积3.5万亩。街道兽医站强化对重点规模养殖户粪污处理情况检查,全年共检查176人次,切实做到了严防死守,确保不发生直排、偷排现象。街道“五位一体”办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全域治理工作,共投入151万元完成了9891组垃圾分类桶及不锈钢架子的布设工作,到目前为止共清理各类生活垃圾10735吨。对八总村、丁杨村开展旱厕消除和户厕改造工作,八总村完成622户,丁杨村完成611户,有力地改善了雨天粪水溢出污染河道水质及周边生活环境的情况。街道建设局在各村实施的农村小型污水治理设施成效显著,同步推进了农村污水治理进度。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民惠民成效不断显现。
今年投资2713万元对如华村8100亩农田开展了高标准建设工作,投资800万元开展丁杨、五总、北场总计2000亩的高标田建设。投资198万元实施了川杨线(潮墩村东西段)提档升级工作,总长2.06公里,建成后使得街道实现了农村20公里大循环路线全部双车道通达的目标。投资95.3万元开展自然村(组)道路硬化工程,总长1.9公里,涉及六总、八总、丁杨、潮墩四个村,方便了群众的出行。投资330万元完成了洋通高速“三改”工程项目。在街道各村建成了14座垃圾中转房,实现了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全覆盖。
街道绿化办公室经过认真摸排,精心组织,完成了新造林13.45亩,更新造林33.6亩,新建农田林网240亩,四旁植树3万株,森林抚育300.1亩,全面超额完成了县下达的任务指标。街道农技站组织种田大户开展各类技术培训讲座8次,发放技术资料4000多份,开展田间会诊52次,确保了街道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和农村稳定。街道兽医站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和本地动物防疫工作,依法管理、强势保护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居民食品安全。
(四)强化社会治理力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社会稳定。
街道农机部门进一步强化农机安全工作,与各村各类农机手签订安全制度责任状442份。配合县农业执法大队组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16台二手收割机开展了上牌工作,减少了安全隐患。对街道13家粮食烘干中心开展有限空间安全隐患排查,现场整改1处安全隐患。开展夏秋两季大忙期间安全操作培训2次,组织安全隐患排查38人次,消除隐患13处。街道渔业办与渔船主签订安全责任状7份,船主与船员签订劳务与安全合同57份,船长与船员签订安全责任状57份,开展对船主船长船员培训2次,共121人次。全年共检查8次,20艘次,及时整改安全隐患12处。街道农村基础设施办公室开展农村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了27处点位,特别是临水路段交通安防整治,确保了交通安全。
(五)强化为民服务力度,切实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后顾之忧。
街道三峡移民办加强对10户三峡移民共计38人的日常服务,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民政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完成了13户60周岁以上低保特困户及失能人员住所改造任务,圆满完成了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既定任务。对65名精神病人免费提供药物,对74名困境儿童发放115万元保障金,对农村低保户154户214人,城镇低保户33户46人分别发放了144万元,43万元的低保保障金。对648名残疾人发放426万元生活补贴。对799名残疾人发放81万元护理补贴,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的局面。完成了慰烈园展陈馆的招标工作,同时及时有效地开展优抚安置工作,确保了社会无影响安定的不利因素。
二、存在问题
虽然2024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依然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农业建设项目较少,科技含量较低,带动群众致富力度较小。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增长乏力,缺少增长点和支撑力。目前主要还是单纯依靠高标田建设、土地占补平衡所溢出的土地收益,种田大户承包管理费等。种植结构和产业模式调整缺乏系统科学长远的谋划。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对这些现阶段农业农村主体力量的教育、培训、引导力度不够,使得这些人员发展的大局观不强,长远眼光不足,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理念,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水平和市场竞争的能力欠缺。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有待提升。极少数群众自我管理能力有限,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乱抛、乱丢、乱烧的陋习难改,使得新农村建设中人居环境治理难度较大,存在治而反复的现象。目前农村还存在娱乐活动单一乏味,农民在农闲时间打长牌消遣,农村健康有益的活动缺少,文化阵地建设滞后,部分群众的精神面貌有待改善。
三、2025年的工作打算
2025年的农村工作思路与目标:瞄准乡村振兴总目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农业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在调整种植结构,提升农业产出效益上做文章;在抓农业基础建设、强化发展后劲和根基上花精力;在壮大村级经济规模和发展实力上谋新招、出新彩、显成效;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把不断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作为我们的核心目标和奋斗方向;不断激发出街道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一)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农业项目建设力度。
我们要根据市场和价格因素适当调整农业结构,努力打响我街道独县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使特色产业成为优势产业。我们在巩固现有的北场“遇花园”,潮墩梨园、六总蘘荷产业经济带的基础上,组织精干人员,加大农业招商活动力度,强化对外宣传和氛围营造,努力招引适合本地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农业项目落地生根,成为引领与助力农业发展的“引擎”。
(二)多措并举,激发潜力,挖掘财源,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量,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支撑。我们要认真剖析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充分摸清现有财力、资金,不断挖掘自身财源,在可能的情况力争上级资金注入,同时努力激发各村自有潜力,想方设法开拓创新,打破陈规,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在农业休闲+文化旅游上求突破,同时重点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两类经济主体,在使他们在生产经营专业化,耕作标准化、科学化、规模化的同时,努力提升生产效益,让他们在壮大村级经济力量上出谋划策、出力献计。
(三)强化教育,积极引导,不断加强农业种养加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建设。
我们要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养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积极引导、扶持和鼓励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努力在数量上加快培育一批,在质量上迅速提升一批,在运作机制上规范一批。从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入手,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导入大、中规模种养加农户,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服务、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储藏加工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使他们成为连接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以不断促进农产品流通,提升产出效益,带动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四)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2025年将在潮墩村、八总村开展高标田建设,我们要在前期取得良好工作成绩的基础上,精心安排,精密组织,精细操作,在预期时间内,取得预想的工作成果,2025年将在潮墩村开展旱厕消除和户厕改造工作,我们将抓好事前摸排,事中实施,事后跟踪等各分段的细致工作,以规范、标准,有效地改厕成果作为既定目标,强举措,抓进度,立规章,使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原则,努力实现环境革命与群众要求的双赢。
(五)建强队伍,健全制度,确保实现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我们在关心村干部整治上良性成长、生活上困难与需求、经济待遇满足的同时,更要加大他们工作能力提升、业务水平增长和遵章守纪教育方面的工作力度,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要求。我们要坚持严的基调,采取严的措施,努力做到预防在先,“治病救人”在前,坚决防范和遏制出现可能产生腐败的漏洞和环节,确保“三资”安全,真正做到防微杜渐,确保农村稳定和农业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