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235070/2021-00049 | 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通知 | ||
发布机构: | 如东县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东农〔2021〕41号 | ||
成文日期: | 2021-03-10 | 发布日期: | 2021-03-10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称: | 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1年如东县“虫口夺粮”保丰收保供给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各镇(区、街道)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再夺农业丰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有效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危害,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保供给、绿色发展提质量提效益,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2021年江苏省“虫口夺粮”保丰收保供给行动实施方案》(苏农办农〔2021〕8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2021年如东县“虫口夺粮”保丰收保供给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贯彻落实。
如东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3月10日
2021年如东县“虫口夺粮”保丰收保供给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我县农作物病虫发生基数,综合分析作物布局与品种抗性等因素,预计2021年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趋势,将对我县全年粮食稳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切实做好重大病虫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决定在全县组织实施“虫口夺粮”保丰收保供给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背景
根据《2021年江苏省“虫口夺粮”保丰收保供给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县生产实际情况,预计2021年我县一、二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防控任务艰巨。一是重大流行性病害、迁飞性害虫重发风险高。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如遇有利气候条件将有偏重及以上流行的趋势,扩散风险大;稻瘟病、纹枯病在水稻感病品种上将偏重及以上流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两迁”害虫偏重及以上发生;草地贪夜蛾发生代次多、夏秋季集中危害玉米的风险高。二是常发性病虫发生种类多、局部加重。小麦白粉病、粘虫发生趋势上升;水稻稻曲病在部分品种有上升趋势,玉米螟等钻蛀性害虫较上年有加重趋势;斜纹夜蛾、烟粉虱在蔬菜上寄主范围广、暴发性强、夏秋季有重发趋势。三是农田杂草发生趋于复杂。由于免耕、直播等轻简栽培方式的推广以及杂草抗药性水平上升等原因,稻麦连作田杂草发生种类多、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尤其是麦田看麦娘属杂草和菵草,以及稻田稗属杂草、千金子和水苋菜属杂草等呈偏重及以上发生态势,防治难度加大。四是重大植物疫情仍有威胁。稻水象甲、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马铃薯甲虫、小麦1号病、水稻细菌性谷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有传入的可能性。加拿大一枝黄花有进一步发生蔓延的趋势。
随着气温回升,多种病虫将陆续进入发生危害集中期,各地必须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坚守粮食安全生产底线,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法制植保”理念,强化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全力以赴打赢“虫口夺粮”主动战和重大病虫防控攻坚战。
二、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要求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粮食安全这一头等大事,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全面实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及其配套规章为支撑,以一、二类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绿色防控”原则,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加强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坚决遏制重大病虫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病虫防治,再夺粮食和农业丰产丰收。
(二)行动目标: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等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5%以上,开展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覆盖率60%以上,农用农药施用量较2020年下降0.5%,粮食作物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确保不出现大面积成灾危害现象,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保供给、绿色发展提质量提效益”的行动目标。
三、重点任务
突出抓好主要作物、重点区域、关键时节、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一着不让打好小麦、玉米、水稻、蔬菜等主要作物关键阶段防控战役,努力将危害损失降到最低。
水稻上以“四虫二病三草”为重点,科学防控、稳产保质。稻飞虱要坚持“治上压下、科学用药”策略,严防穗期暴发成灾;稻纵卷叶螟要以保护功能叶为重点,坚持“前松后紧、达标用药”策略;二化螟、大螟要在综合利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杀、生物防治等措施的基础上,做到科学用药,重点控制枯鞘、枯心和枯白穗;稻瘟病要把握“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防控思路,做好叶瘟防治控病情和破口抽穗期穗瘟主动预防保产量。纹枯病坚持“早治巧治”的策略,重点抓好分蘖拔节期防控,遏制扩展危害。稗属杂草、千金子和水苋菜属杂草等杂草,要坚持“治早治小,封杀结合”的化除模式,科学选择药剂,适期开展防除。
小麦上以“三病一虫三草"为主,立足预防,重点打好以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粘虫为主的“一喷三防”总体战。赤霉病要坚持“主动出击、适期用药"的防控要求,确保防治次数和覆盖率;首次用药须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努力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锈病、白粉病要坚持“治早治小”的原则,抓好发病初期预防,压低病情发生基数;粘虫防治抓住幼虫三龄暴食危害前关键时期,集中连片应急防治,控制暴发、遏制危害;重点抓好穗期科学用药,保护功能叶。对麦田杂草,以看麦娘属杂草、菵草和猪殃殃为重点,坚持“封杀结合”的化除原则,在冬前土壤封闭的基础上,早春根据草相做好茎叶防除工作。在做好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粘虫等病虫草害防治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纹枯病、蚜虫等病虫防控工作。
玉米上重点打好以草地贪夜蛾、玉米螟为主的防控总体战。草地贪夜蛾要进一步强化监测防控网络,层层阻截诱杀迁飞成虫,压低过境虫源基数;全面扑杀幼虫,确保玉米等作物不连片成灾,成虫不大规模迁飞扩散。玉米螟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补充、化学防治为重点”的防控策略,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安全。
主要蔬菜上,突出烟粉虱、斜纹夜蛾、灰霉病等二类农作物病虫害,要坚持“清洁田园+综合诱杀+科学用药”的绿色防控原则,通过选用抗性品种、轮作换茬、清洁田园、科学合理运筹水肥、调节冬春棚室温湿度等农业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健康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生长环境;利用杀虫灯、色板、性诱杀、性迷向及食诱技术诱杀害虫,降低田(园)内虫量;用防虫网等措施阻隔病虫危害;加大人工天敌、生物农药、生物诱抗剂等生物防控技术应用;化学防控突出适期防治,科学选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提高化学防治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做到早谋划早行动。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要求,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充分发挥重大病虫防控协调指挥机制作用。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的防控责任机制,层层压实政府部门、技术机构、生产经营者及基层自治组织在病虫防控中的责任,细化工作方案,及早安排部署,强化督促检查,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保供给行动顺利开展。要积极争取财政投入,确保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监测预警,精准掌握病虫动态。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及其配套规章要求,落实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制度,认真开展监测调查及校正工作;针对重大病虫草害,规范开展田间监测调查工作,确保重大病虫情“底子清、情况明”。及时组织重大病虫专家会商,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防治的针对性;开展病虫抗药性监测、农药使用强度监测,提升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预警能力。
(三)强化宣传服务,提高科学防控水平。落实法制植保要求,配合实施好重大病虫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要及时做好重大病虫防控的组织发动工作,加强舆论造势和气氛渲染,充分调动群众防治的主动性和科学性。要加强服务指导,深入一线,帮助农民解决病虫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及时掌握大面积防控进展,指导种植者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防治区域和最佳防控技术,做到科学防治、绿色防控,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
(四)强化绿色防控,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围绕重大病虫草害,联合开展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强化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优化,提升绿色防控科技水平。配合做好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任务,提升绿色防控示范带动效果。助推绿色防控技术与产品使用、农药包装物回收、农药减量、农产品提质增效等工作。
(五)强化统防统治,提升科学用药能力。加快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大中型高效植保机械推广应用步伐,完善植保无人机使用技术,提高精准高效施药水平和农药利用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引导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加强自身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提升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工作能力;筛选、培育“五有五好”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全面提升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和统防统治覆盖率,促进农药减量增效。
五、进度安排
(一)制定行动方案。3月,制定印发《2021年如东县“虫口夺粮”保丰收保供给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明确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细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阶段组织实施。
(二)会商发生趋势。4月上旬,开展小麦赤霉病等穗期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8月上旬,开展水稻穗期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预测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发布预报,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重大病虫发生防治期间,实行信息周报制。
(三)及时动员部署。4月上旬、8月中旬分别召开全县小麦穗期病虫、水稻穗期重大病虫防控部署培训会议,落实各级防控责任,全面部署重大病虫防控工作。
(四)开展服务指导。4月中旬至5月上旬,对小麦重大病虫防控开展技术指导;8月中旬至9月底对水稻等秋熟作物重大病虫防控进行技术指导;采取挂钩服务、挂点联系、分片包干的措施, 层层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各项措施到户到田。
(五)科学监测评价。6月下旬、11月中下旬,分阶段组织开展相关病虫防控效果总结评价,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