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县社领导班子在县委、县政府和市供销总社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坚持为农服务宗旨,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和经营机制,围绕推进供销社深化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一定成绩。
2021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党建强队伍,矢志不渝
县供销社紧紧围绕党建工作目标,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供销社“服务三农”宗旨,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和创造力。
(一)深化党史教育,推进“双聚双高”。结合贯彻党员冬训、建党百年等主题,通过社企联建活动、红色基地教育、百姓名嘴授课等方式,高质量开展好组织生活日、主题党日活动。在全社上下开展“学党史 办实事”专题教育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进社区开展送科技下乡、“消防安全进社区”等活动。组织老干部支部开展“学党史 唱红歌 忆初心”红色教育活动,举办“感恩心向党,永远跟党走”建党100周年等系列活动。
(二)狠抓作风效能,践行“两在两同”。县社结合“双聚双高作风效能提升”专项行动和“两在两同建新功”主题实践活动精神,制定县社专项方案,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对照“八大问题”自查自改,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任务;班子成员带队,围绕乡村振兴主题下沉到各乡镇开展调研;组织机关干部开展谈心谈话,进一步改正思想站位;利用组织生活会开展“强社有我”交流大讨论,为高质量建社建言献策。同时,坚持统筹安排、有序推进“见贤有我”整改销号活动、“担当有我”承诺亮诺活动、“攻坚有我”一线请战、“建功有我”比学赶超活动,真正做到与当前重点任务有机结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三)打造党建品牌,激发党建活力。县社以组织为依托,以服务为根本,探索党建品牌建设新思路,创建“新供销 心服务”党建品牌,践行“为农、务农、姓农”的根本宗旨,彰显新供销人的“心服务 新担当”。联合市社、县社、基层社等党组织共建洋甜供销党建联盟,培育“红色党建、蓝色甜港、绿色供销”特色品牌,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经验联学、服务联抓,以党建先锋作用,促服务质量提升,并开展好党建品牌主题活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党建品牌的服务内涵,与此同时不断完善阵地建设,拓宽宣传渠道,不断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完善建章立制,打造过硬队伍。县社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提升工作效能,激发全体机关人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完善出台了《如东县供销合作总社机关管理制度》和《如东县供销合作总社 2021 年度机关人员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树立“高标准、严要求、重落实、快节奏”的工作导向,严格执行机关各项制度,坚决克服惯性思维和形式主义,敢于动真碰硬、迎难而上,推动各项工作真落实、细落实。
二、 聚焦主责主业,使命在肩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改革强社、服务立社、夯基建社、以企兴社、从严治社,推进深化改革,创新服务平台,优化服务水平,主动服务乡村振。
(一)三社建设成效凸显
县社始终将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农服务社“三社”建设作为农服务工作的重点,推广村级基层社建设的“如东模式”。
1.基层供销社建设呈现新亮点。由南通市供销社控股、我社参与新建洋口镇闸西供销社,目前已注册立项 ,土地已摘牌,预计明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圆农供销社正式运营,完成秋粮试车和夏粮收烘;完善洋甜供销社服务功能,组建了洋甜供销社党建联盟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城区供销社(港城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按照“薄弱基层社改造方案”有序推进,完成部分项目的招标与合作协议。
2.专业合作社建设取得新成绩。在专业合作社建设上,我社主要以靖海供销社领办的连东农业服务专业社联合社、洋甜供销社领办的众惠农业服务专业社联合社为样板,从农业生产的全流程推进农业社会化系列服务。
3.为农服务社建设获得新助力。强化为农服务社建设支持力度,今年为农综合服务社建设列入《如东县2021年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办法》考核奖励之列,每个服务社达到验收标准奖励10万元,全县计划安排3家为农服务社进行奖励。
(二)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我社以“文化树人 文化兴社”为抓手,以满足农民、社员、职工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高系统文明素质,建设系统精神家园为总体目标,具体做到“六个一”文化项目建设,预计在2-3年内,完成各个文化建设项目,形成一套完整的如东供销文化体系。
(三)聚焦资产管理,提升经营效益
1.强化资产管理。因历史原因,我县社有资产规模较小、陈旧分散,存在较多遗留问题。县供销社聚焦制度建设,成立了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盘活现有资产、增强资产流动性为目标,切实发挥管理职能,出台了《县供销社社有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和《如东县供销系统职工薪酬管理办法》,招募新生力量加入管理团队,从制度上、管理上有力的推进了社有资产管理,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强化社有企业的管理,同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开展招商引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按照“引项目、强龙头、树品牌”的思路,依托如东现有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
三、 聚焦服务三农,初心如磐
今年以来,如东县社坚定为农服务宗旨,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提升为农服务供给质量,有力地推进了供销社系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
(一)多措并举,积极搭建生产服务平台
1.强化生产服务。通过土地托管、流通等方式开展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烘干收储、初级加工等农业生产服务。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26万亩,完成全年考核进度的101%。
2.打造服务联盟。在与袁庄镇合作建设圆农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服务“三个全覆盖”的基础上,与掘港街道以及多个镇区达成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意向,形成服务网络,全力推进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
(二)试点扩面,持续推进绿色农业发展
1.持续推进农药零差率配送扩面试点。积极配合农业污染面源治理,在县政协的带领下,调研浙江及苏南相关县市,收集了南通兄弟县市区农药零差率统一配送的经验与做法,形成了如东试点扩面的初步方案。今年在政府确定的长沙镇农药零差率配供的基础上,我社在城中街道的如华与六总村参照浙江平湖模式进一步进行扩面试点,采取农户人脸识别、身份信息认证购买农资等数字科技手段,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2.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县社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相关政策宣传与培训,对相关镇区加强服务绿色农业发展进行技术指导,并与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配合,确保我县在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利用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三)以企兴社,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
县社与县东和集团成立东和供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如意东方”在南京成功发布,推动我县特色、差异化的农产品打开销路、出村进城,坚定了我们“以品牌姓农 以品牌助农”的工作信心。
1.制定品牌发展规划。依托现有农产品产业资源,根据不同品类产品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完善、优化农业品牌发展的规划,制定《“如意东方”品牌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和阶段性发展目标。
2.明确运营思路。做优“如意东方”品牌,做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采取数字电商、村播带货等形式,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到各镇村企业调研,与中小企业合作,挖掘一批地方名特优特色农产品,首推我县有特色的、差异化的农产品,寻找线上年销售额300万,线下500万的店家开展合作,建立旗舰店,通过品牌的影响,大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产品走向更多的消费者。
3.优化品牌推广模式。以品牌发布会为起点,我县区域公共品牌先后参加“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对接展会”、向江苏省体育局捐赠10吨如意东方品牌大米,冠名“动境2021‘如意东方’体育新空间全球设计大赛暨中国如东“智能体育装备”创新研讨会”,加大宣传推广,扩大产品终端覆盖面,提高曝光率,以立体的品牌营销体系将如东区域公共品牌农产品推向市场,也为电商的市场拓宽打下扎实基础。
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县供销社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农富村强”总目标,在“助农”上再破题,在“兴社”上开新局,以“双聚双高”作风效能提升为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新赛程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具体思路:
一、 三社融合,综合改革向“深”走
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合作制、市场化和因地制宜、村社共建的原则,分类推进乡镇基层社建设,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推动为农综合服务社提质升级。
(一)完善基层社服务功能。以洋甜供销为农服务综合大楼为依托,加快村企融合,目标建成金融、购物、农业生产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村党务政务等“五大服务中心”,涵盖村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多渠道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富。推广“洋甜模式”,新建6000平方的闸西供销社,打造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全省样板。
(二)推进基层社恢复重建。着力抓好基层社的恢复重建工作,通过申请专项资金、县级社投资、社有企业或实力强的基层社带动、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农村电商服务站和各类经营网点改建、跨区域联合合作、开放办社等多种形式恢复经营服务功能。除闸西供销社完成建设外,加强与镇区的服务对接,参考“洋甜、闸西模式”,创新思路,通过购租盘活闲置资产等多种方式在相关镇区再恢复重建2家基层社。
(三)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在打造众惠农业服务联社、连东农业服务联合社等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与农业园区合作无人家庭农场,探索智慧农业新模式,与各专业合作社加强合作,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农产品仓储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专业性服务,形成专业分工、综合协同的格局,孵化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
(四)拓展农村综合服务社功能。加快建设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联合周边乡镇村打造村级综合服务社、电商示范社的典型,积极承接政府有关部门的涉农服务项目,引导农村综合服务社与各层级农资农技、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再生资源等企业联合合作,拓展直接面对农民、居民生产生活的经营服务。
二、 高点定位,社会化服务向“实”走
搭建各类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平台,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打造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助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一)强化生产服务。通过土地托管、流通等方式开展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烘干收储、初级加工等农业生产服务,在保障农资供应、规范农资经营、优化农资配送的同时,以基层社为载体搭建科普平台,试点开办“农民讲堂”,提供农技服务,更好地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促进农业生产。
(二)打造服务联盟。在与袁庄镇合作建设圆农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服务“三个全覆盖”的基础上,与洋口、城中街道等多个镇区达成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意向,形成服务网络,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打造洋甜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把供销基层组织打造成为与农民利益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运作更有效的综合平台
(三)发展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根据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的要求,在前期长沙镇试点的基础上,面向全县推进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和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处理。通过对稻麦规模种植实现全覆盖,建立我县农药集中采购、零差率统一配供体系和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集中、分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体系,切实解决农药包装废弃物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完善流通服务。一是开拓电子商务。支持农产品企业联合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开展产销对接;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引导社有企业建设农产品交易平台,承接政府出资的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任务,帮助基层社、农民合作社开拓市场。依托全国供销总社“供销e家”等电商平台,培育经营主体,引导企业、基层社做好对接,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和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三是做强区域品牌。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和运营管理,扩大“如意东方”品牌基础,培育30个以上品牌使用产品, 打造10个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如意东方”产品加盟基地。初步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产品追溯覆盖率要达到100%以上;四是品牌宣传推广。强化线上线下结合,开设“如意东方”网上旗舰店,在如东、南京设立展示展销馆。组织县内名优农产品参加各类展销会,提高如东农产品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加强资产运营。围绕社企双线运行,提升发展质量。一抓“清”。根据省、市供销社资产资源专项清查文件要求,建立由资产、财务、经济发展、为农服务等相关科室组成的专项清查工作机构,对系统资产资源全面梳理、核对和查实;二抓“盘”。重点盘活良种场,为了良种场的长远发展,确保资产增值保值,以良种场土地使用权以参股的形式纳入江苏东和供销有限公司统一进行经营管理;三抓“建”。因历史原因,我社有的资产规模偏小、陈旧分散,存在较多遗留问题。对环镇、环北,供销学校等社有老旧资产采取自建、联建、共建等形式,开发利用。环镇供销社、供销学校由于年代较久,大部分房屋尤其是平房墙破顶漏。目前此两处因存在安全隐患,已进行安全管控。2022年我社创新工作思路,注重盘活、合作开发,提升资产效益。
三、 抓牢主线,队伍建设向“严”走
(一)擦亮品牌建新功。围绕党建工作目标,结合“双聚双高”作风效能提升,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宗旨意识,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和创造力,营造争先创优、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擦亮党建品牌名片,打响“新供销 心服务”品牌,积极挖掘洋甜党建联盟品牌内涵,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同建”活动,将农村综合服务社规划建设与村级党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协同推进,促进乡镇经营服务网点向农村和城镇社区延伸。建立 “六项工程”:“率先垂范”引领工程、“绩效量化”考核工程、“争先进位”建功工程、“育苗清源”铸魂工程、“青蓝对接”帮带工程、“心耀扶海”夕阳工程,推进“双聚双高”常态化、长效化,发挥党组织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
(二)文化强社练内功。发扬优良传统,深入挖掘“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等传统供销文化的深刻内涵,统一指导思想、加强理想信念、强化精神力量,形成讲正气、讲道德、讲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为加强供销社文化建设打造良好氛围,增强干部职工对供销合作社传统文化的内心认同,引导供销社系统人员不畏艰苦、爱国奉献、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攻坚克难,自觉做供销合作社的新一代传人,积极参与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严格管理树形象。抓实思想引领,围绕“扁担精神”,提升服务“三农”向心力,完善机关各项制度,严肃考核机制,提升机关人员战斗力和纪律性,打造供销铁军。着力培养一支懂市场,会管理对农民群众有感情,对社会事业有热情,对干事创业有激情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