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之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之年。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将立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内在要求,紧紧围绕“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的目标定位,集中精力、集聚要素、集约资源,把优势加快转化为胜势,在竞速比质中提升效能,全力助推如东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规划引领,持续优化空间布局
根据国家及省市统一部署,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推进县镇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启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研究与编制。按照“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结合现行镇村布局规划评估情况,调整完善现有镇村布局规划。遵循按需编制、急用急编的原则,有序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推进县城及周边空间统筹规划布局,对县城重要街道、重点片区开展规划研究,进一步提升县城首位度,推动县城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统筹保障,持续强化要素保障
科学编制2023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配置质效。根据当前市场存量商品房情况和房地产市场形势,稳步推进县城经营性用地供应。分类推进全县各类用地保障,强化计划外指标争取,推进重大项目、县城重点版块用地报批;积极应对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审批改革,推进增减挂钩实施规划编报工作。精准衔接项目需求,做好上下对接和跟踪服务,确保省市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用林全面保障到位。
(三)坚持科学利用,持续促进节约集约
进一步加强批后监管,持续开展闲置和低效用地盘活,严格海域使用监管,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化《关于进一步推进如东县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试行)》(东政办发〔2022〕14号)实施成效,强化项目研判,把好项目准入质量和产出效益关,全面提升土地资源资产效益。
(四)坚持从严执法,持续提升监管效能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做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启用后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层层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大对乱占耕地问题的整治力度,全面推进耕地“进出平衡”。加快建设和推广应用实时智能监管系统,进一步提升“技防”水平。进一步加强考核,压实村居执法监管责任,形成县、镇、村三级监管体系,构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工作机制。
(五)坚持保护优先,持续加强生态修复
加强生态岸线管护,加大浒苔绿潮联防联控力度,强化浒苔防治措施和过程监管,促进陆海生态功能有效提升。扎实推进“林长制”建设,深挖绿化造林潜力,全面开展森林、湿地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保障我县森林资源安全。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
(六)坚持惠民利企,持续亮化营商环境
进一步强化“多审合一”,在审批服务上开辟绿色通道,持续落实“万事好通”南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66条举措,深化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等创新做法,为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持续加强不动产登记“互联网+”建设,推动电子签名、线上缴税、交房即发证等举措组合发力,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
(七)坚持试点先行,持续深化改革成果
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探索农村区域资源要素统筹的先进做法,尽快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日常变更机制方法,全面总结推广日常变更全民举证试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