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235564/2025-00043 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矿产    通知
发布机构: 如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文号: 东自然资规发〔2025〕86号
成文日期: 2025-06-09 发布日期: 2025-06-09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如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印发《如东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如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印发《如东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 如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布时间:2025-06-09 17:00 累计次数: 字体:[ ]

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县相关部门: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南通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如东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文件要求,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如东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如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5年6月9日

如东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如东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有效防范地质灾害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南通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如东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文件要求,结合如东地质灾害隐患现状和2025年气象趋势预测,制定本方案。

一、全县地质灾害概况

(一)地质灾害类型

1.长期开采深层地下水,易引发地面沉降。根据最新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分析,如东县整体呈现出北部、东部下沉,南部、西部上升态势。其中以沿海地区为中心的下沉区仍呈下沉趋势,上升区中心位于马塘镇西部。已集中形成一个沉降区和一个抬升区。

沉降区:覆盖如东县洋口镇、长沙镇等北部沿海地区,以洋口镇、长沙镇、苴镇、大豫镇为中心,向四周减少,面积 1403平方公里,2020至2022年平均沉降量为-4.4毫米/年,最大沉降量为-26毫米/年。

抬升区:覆盖如东县西南部和南部。以栟茶镇东北为中心,向四周减小和以如东县县城区、马塘镇、岔河镇为中心,向四周减小,面积分别为118平方公里和511平方公里,平均沉降量分别为+3毫米和+2.2毫米,最大沉降量分别为+5毫米和+7毫米。

如东县东部沿海出现较明显的地面沉降漏斗区,覆盖如东县洋口镇、长沙镇沿海地区,平均沉降速率 12—15 毫米/年,沉降中心位于沿海经济开发区附近,最大沉降量超过 30 毫米/年。

近年来,全县采取封填水井、限制地下水开采量等措施,有效减缓了地面沉降速度,马塘及以西地区局部甚至出现抬升现象。但全县地面总体仍呈下沉趋势,尤其是北部沿海区域沉降量仍在进一步增大,须高度重视。

2.全县特殊类土发育广泛,工程建设中措施不当易诱发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防范区

1.如东沿海地区为地面沉降防治控制区。

2.软土、砂土分布地区,工程活动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易诱发特殊类土地质灾害,全县基本建设集中区域是特殊类土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二、2025年如东县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2025年汛前地质灾害调查结果,结合近年来全县地质灾害灾情和气象部门对2025年气象趋势预测,2025年全县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如下:

1.由于长期开采利用深层地下水,地下水水位较低,地面沉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自监测以来未发现明显沉降收敛迹象,危害性仍然较大。

2.如东为长江三角洲冲海积平原,软土、粉砂土和盐渍土广泛发育,工程建设中不当措施诱发特殊类土灾害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3.沿海地区因台风、暴雨或持续性强降雨等恶劣天气,以及不符合地质条件的工程活动,可能诱发突发性地质灾害。

4.如东沿海新围垦地区,表土层洗盐不充分,工程建设中防护措施不到位诱发盐渍土灾害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5.如东沿海地区围垦成陆时间短,砂土层孔隙度大,地面负载引发地面沉降趋势明显。

三、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要求和目标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上级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进一步落实防灾责任,防、减、救全链条协同发力,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演练,实施隐患点和风险区调查,多措并举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能力,有效防范化解灾害风险,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以高水平地质安全护航保障如东高质量发展。

四、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一)防治重点区

(1)《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将我县划定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中低度易发区,其中掘港街道以北、沿海等地区为地面沉降高易发区,是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重点防治区。

(2)软土、砂土和盐渍土分布地区,工程活动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诱发特殊类土、盐渍土灾害,全县重要集镇是特殊类土灾害的重点防治区,全县沿海地区是盐渍土灾害的重点防治区。

(二)重点防范期

如东县每年主汛期常遭受台风、暴雨等袭击,全年大部分降雨量集中在汛期,是地质灾害易发期和重点防范时段。

受拉尼娜状态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影响,今年汛期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天气气候异常事件偏多偏强,预计今年汛期全县降水量610~730毫米,与常年降水量(609.5毫米)相比偏多0~2成,强降水集中时段,出现局地城市暴雨积涝的可能性较大。全县降水量5月为80~90毫米,较常年偏多0~1成;6月为150~210毫米,接近常年;7月为230~250毫米,较常年偏多0~2成;8月为150~180毫米,较常年偏少0~2成。预计今年影响我县的台风个数为2~3个,接近常年(常年2.5个),可能有1个影响较重。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全面落实防治工作责任制

各镇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克服“防灾不见灾”的麻痹思想,树牢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提前谋划部署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扎实开展年度地质灾害“三查”

以镇区为单元,突出汛期“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紧盯连日降雨、短时强降雨、暴雨、台风和低温雨雪等时段,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隐患“三查”工作。各镇区要认真组织开展各行业、各领域地质灾害风险隐患“三查”工作。尤其是对人口集聚区、交通干道沿线、重要基础设施周边、水利工程、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要加大巡查排查力度,做到不留盲区死角。同时,要充分发挥技术支撑队伍作用,提升巡排查覆盖面和精准度,及时掌握隐患风险动态变化。

(三)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强化群测群防网建设,持续维护好高质量、全覆盖的群测群防体系,筑牢防灾第一道防线。加强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水位监测,做好全县地面沉降的时空趋势分析。健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协同联动。

(四)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各镇区要积极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对可能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治理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应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要做好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的监督管理,做好区域评估成果的更新扩容,成果更新中可全面考虑纳入最新用地计划,适当扩大区域评估范围。

(五)持续强化汛期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

各镇区要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全面加强汛期、台风、强降雨等重点时段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在主汛期、持续强降雨和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时段、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救和处置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地质灾害信息渠道畅通。做好重点防范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执行地质灾害信息速报机制和汛期“零报告”制度,切实落实重大突发事件限时报告要求。

(六)强化制度落实,严肃工作纪律

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汛期严格遵守值班值、汛期“零报告”等制度,确保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领导不力、推诿扯皮、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