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委各科室、各直属单位: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县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各种不稳不利因素,高效组织推进发展改革各项工作,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传承创新、稳中求进、重点突破、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2016年全县国民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项目建设推进有力。经市确认,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4个、服务业项目30个,当年累计完成投资117.6亿元,在全市9个县市区考核中位居第3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8.4亿元,增幅12.73%,其中,完成工业投资334亿元,增幅10%,完成服务业投资214.4亿元,增幅17%。加强与国家和省级部门的汇报沟通,本委全年共争取国家、省扶持资金9.387亿元,完成国家、省上位审批项目6个。
2.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县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972亿元,增幅3.04%;实现工业增加值420亿元,增幅9%;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048亿元,增幅22%,总量、增幅均居五县(市)第二;全年实现工业用电36.11亿千瓦时,增幅是6.57%总量增幅均居五县市第二位。全年培育规模工业企业45家,新培育应税销售亿元企业60家,占年计划的120%,正大饲料、三美化工应税销售超5亿元,海宝电池、必康制药首次超10亿元,刚正薄板再超10亿元,中天集团如东本部突破百亿元。
3.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2%,较去年提升1.7个百分点。市确认应税销售560.4亿元,同比增长7.8%,增幅居五县市第二,总量首超一个县市,实现历史突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亿元,增幅10.8%。扎紧落实服务业企业规模培育行动计划,全县累计培育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达69家、10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达12家。力促物流业快速发展,栟茶货运站投入运行,江东物流实施智能化改造,并获批江苏省物流技术中心,实现我县物流业发展新突破。
4.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全县重点企业率先转型示范,强化创新基础工作,加快推进装备升级、“四新”应用和模式创新,江东金具等5家企业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优嘉植保等7家企业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天科技的特种光纤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全面提升两化融合水平,中天科技成为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高盟新材料、雅本化学等6家企业入围省级首批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新增省级融合创新示范企业1家、试点企业2家,辉煌彩钢等5家企业认定为市融合创新示范企业。
5.上市融资成绩斐然。主板方面,亚振家居、如通股份成功上市,利田科技报会,强生安防、泰禾化工、爱朋医疗进入辅导期。新三板方面,金太阳粮油、诺德新材料等6家企业顺利挂牌。融资方面,金鑫交通工程公司等3期企业债券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发行规模合计37亿元,开元公司12亿元的项目收益债已报国家发改委,有力地支持了我县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建设。
6.民营经济稳中有进。大众创业逆势发展,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分别7116户、2869户、4659户和933户,同比分别增长42.5%、38.7%、52%和58.4%。民资招商继续加强,引进大成广宇电子科技等亿元以上项目21个,同比增长23.5%;完成市外民资投入额91.4亿元,同比增长25.9%。引进与各地特色产业相一致的项目22个,总投资额38.9亿元。税收贡献进一步加大,全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55.52亿元,同比增长4%,占全县税收收入76.7%。
7.去产能降成本任务刚性执行。根据省市要求,牵头清查2013年以来新增钢铁建设项目备案情况,抓好审批关,坚决严禁新增钢铁产能。联合多部门,排查全县31家具备冶炼能力企业,组织东日钢铁公司开展80万吨粗钢去产能计划,12月6日,顺利通过国家去产能工作验收组验收,完成去产能工作任务。指导东日钢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寻找国外合作伙伴,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安定和谐。大力开展降低实体经济政策的宣传引导,跟踪落实上级关于清费减负政策文件,制定出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研究拟订实施细则。科室联合开展企业减负专项调查,探索建立减轻企业负担的长效机制,完善企业负担监测点制度,跟踪监测降低或减免涉企业收费政策落实情况。
8.节能降耗加快推进。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6.2%;全县七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比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应税销售耗电同比下降14.5%。九九久科技等7家企业通过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近三年来全县504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全面淘汰、改造到位。认真开展行业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建筑单位主动使用新型墙材、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
(二)推进经济工作的重要举措
1.加强经济监控分析。全面落实市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综合考核目标任务,扎口管理“全面小康建设、全面深化改革”两项考核。根据“文件”要求建立情况收集网络,逐月对照分析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同时,各条线紧扣年初计划指标,紧密跟踪执行情况,坚持“纵向比较看成绩,横向比较找差距”的原则,逐月通报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项目建设、用电等经济运行情况,逐季分析全县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进一步强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水平。
2.强化规划编制管理。充分汲取省、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内容中新的思想理念,提高如东“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如东县“十三五”规划纲要》顺利通过人代会审议。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扎口管理和服务“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如东县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及《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如东县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实施有关要求的通知》精神,组织相关部分申报年度规划编制计划,并梳理确认编制《如东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如东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等12项专项规划,并以县政府办名义下达到相关部门,确保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高质高效推进。
3.全力服务项目建设。一是狠抓招商引资。进一步突出“项目为王”理念,建立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和组织体系,强化压力传导,全委所有科室均落实招商引资工作目标,明确奖惩细则,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委通过县招商云平台备案确认信息22条,5个项目领取营业执照,2个亿元服务业项目已经开始运营,1个亿元工业项目土建开工,1个2000万元工业项目正在内装修。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县领导领办重大项目机制,51个重大项目交由27位县领导领办,明确项目责任部门“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张时间表、一抓到底”的工作制度,并将项目分解落实到委各科室具体跟踪服务,建立上下联动、合力共推的工作格局,形成对领办项目的有力支撑。三是营造项目建设浓厚氛围。加强项目建设调查研究,考察学习启东、海门、如皋等周边县、市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对标找差,提升我县重大项目建设水平。组织开展“服务项目百企行”活动,深入企业、镇区宣讲政策信息、排查存在问题,实实在在解决项目建设难题。全县项目建设既做到轰轰烈烈,又富有成效。
4.优化工业经济推进机制。根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出台《中国制造2025如东实施纲要》《县政府关于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稳定增长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建立本委重点产业分工推进机制,制定2016年全县工业经济工作意见、全县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完善了工业经济考核办法,提升了项目建设考核分值,及时下达了2016年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将市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并将各相关指标按季度、按月度落实到镇区、到企业、到项目、到时点。定期跟踪指标完成情况,掌握镇区和重点企业运行质态,并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镇区开展冲刺活动。
5.助推服务业经济提质增效。牵头制定了相关考核机制,将应税销售、税收和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等重点指标分解落实,强化了服务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各项指标增幅继续保持五县市前列。完善出台了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激励意见及申报指南,突出培育总部经济、再生资源、新型金融业等行业,从做大规模、税收奖励、创名创牌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以增强集聚区竞争力为抓手,突出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优势,增强吸附能力,开展现代物流、旅游、商贸流通等招商活动,一批检测检验、跨境电商、呼叫中心、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落户我县。小洋口旅游度假区创建市级集聚示范区工作进展顺利。
6.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引导企业顺应形势发展要求,深耕转型升级。一是强化融合创新。在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管理提升、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等环节大力推广应用互联网技术,全年共实施50万元以上信息应用及集成项目52个。分级、分类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全县百强企业企业首席信息官覆盖率达30%。组织开展“企企通”工程,如东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级试点园区,长青农化、亿能彩钢等5家企业被评为省级试点企业。二是建设创新体系。印发了《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快达农化、鸿鑫纤维等6家企业7个产品省两新(新产品、新技术)推广项目申报,组织了常佑药业、中天科技、如石机械等16个产品(技术)通过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12个项目列入计划江苏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其中,中天宽带科技的面向新一代光通信网络资源优化与绿色能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江苏快达农化的一步环合法合成异菌脲技术研究等5个项目列入核心技术突破项目计划。三是提升智能装备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在技术改造中加速装备智能更新,江东科技、正大食品、丰利机械等一批智能制造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天科技特种光纤光缆系列产品生产车间获评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刚正薄板镀铝锌智能生产车间、雅本化学高级医药中间体智能车间、快达农化农药中间体智能车间获评市级示范智能车间。四是推进上市融资。强化宣传和推介,积极开展企业上市个性化服务,广泛征集直接融资需求,并对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企业进行走访,做好鼓励动员、政策解读、业务指导工作;与企业、中介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全面掌握入轨企业的进展情况,疏通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渠道,及时妥善地协调处理企业在上市(挂牌)、增发过程中遇到的土地、资产、并购重组、股权转让等问题,对在上市(挂牌)过程中取得成绩的企业及时兑现政策、资金奖励,激发全县企业开拓直接融资渠道进入资本市场的积极性。
7.有效改善社会民生事业。出台了全县社会事业发展工作意见,考核办法,制定了工作推进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1个,牵头协调县中医院迁建项目、县文体中心项目、县人院外科大楼项目等重点项目推进中难点,着力促进社会事业项目的顺利实施。狠抓政策扶持,出台了《2016年如东县社会事业发展引导资金申报指南》,引导和促进全县社会事业发展。认真做好“十三五”社会事业领域中央投资计划储备项目的编报工作。
8.强化行业监管职责。依据新建农药企业的准入管理,加强原材料工业的管理,协调解决了巴斯夫、优嘉化学等重点项目在企业核准和产品批准中的问题。指导企业按照印染行业准入的要求推行中水回用改造,使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35%以上。加强食品等消费品领域质量、安全监管,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履行政府承诺,强化监管化学品生产、销售领域的管理,圆满完成了国际禁化武组织对东昌化工、快达农化监控化学品现场核查,积极指导全县10家禁化武企业做好各自的数据宣布工作。
9.实施中小企业提升工程。湘园化工、常佑药业分别通过省科技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产品企业现场核察,天材科技、大力化工设备等18家企业被认定为2016年第一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努力为企业提供融资要素保障,组织升泰科技担保公司、江苏银行、常熟银行、如东农商行等金融机构赴镇区开展政银企保对接活动14场,升泰担保公司融资担保额达4亿元。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精心组织盐泰地区标杆企业学习考察、“德国工业4.0”学习考察、“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培训班”、“民营企业家转型升级培训班”等活动,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拓展企业发展思路。我县企业家薛济萍获得“张謇杯”南通杰出企业家称号,刘允华获得“三创”年度人物称号。
10.社会信用建设成效显现。以建设信用信息平台为载体,在南通首批开展“双公示”试点工作,截止12月底,平台共采集数据107万3千多条,其中“双公示”21585条,行政处罚2722条,行政许可18863条,平台建设以来已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信用核查报告344次。以制订规章制度为突破口,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基础性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行政管理中实行信用报告信用承诺和信用审查的意见》、《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如东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以开展企业信用管理贯标为抓手,扩大参与企业覆盖面,12家企业通过验收,亚振家具、天泽环保等2家企业成功创建市级信用管理贯标示范企业。
11.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持续发挥。9月份,如东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平台”)顺利通过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验收认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协同服务网络提供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等企业服务项目。全年共拓展天坤国际优蓝网、法豆法律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综合性服务平台8家。依托服务联盟,平台全年共开展集体服务25场,一对一服务95场,服务企业406家,服务人次达773人,有效丰富政银企保对接、融资产品推介、精益生产和成本管理、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法律咨询等为企服务项目,受到省平台的先进表彰。
12.深化价格改革和监管。一是全力推进价格改革。完成了居民生活用水、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气价格改革,实施居民生活用水、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气阶梯价格制度;进一步深化了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实现全县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对接南通市城市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实施教育收费改革,将全县14家民办普惠幼儿园纳入公办幼儿园收费体系进行管理;突出市场机制,根据新版江苏省定价目录,对农村机电排灌水费不再进行政府定价,实施供需双方协商定价;深化环境价格改革,建立差别水价政策,对县内高污染企业按照环境信用评级情况加收污水处理费,建立热电企业脱硫、脱硝、除尘价格体系。推进实体经济降成本,探索建立新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将联动标的直接与秦皇岛动力煤平仓价格挂钩,确定调整蒸汽价格的固定窗口期,取消蒸汽价格上浮比例。二是加强价格管理。出台了《如东县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细则》,制定小区普通住宅物业服务收费分等级指导价,制定小区停车服务收费指导价;努力承接上级下放的定价权力事项,制定各渔港过闸费标准,制定危险固废处理费标准。三是规范价格秩序行政执法。开展景区门票价格、商品房价格、汽车检测费、药品价格等六个方面价格专项检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制度,做好价格行政指导,突出程序意识,加强实体规范,一年来未发生一起价格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贯彻执行《江苏省价格条例》,规范价格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全年实行经济制裁54.9057万元。加强价格投诉、举报工作,确保全国12358价格举报热线四级联网顺畅运行,认真落实重要节日全员值班、领导带班到班制度,全年共受理各种价格咨询、举报128件,突出时效意识,及时处理各类价格投诉、举报。四是扎实做好价格服务工作。认真开展成本监审工作,做到“逢调必审”,及时完成上级部署的农本调查任务;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全年上报价格监测分析以及信息材料50多篇,其中,国办录用5篇,省政府录用信息12篇、市政府录用信息13篇;做好涉案、涉税财物价格认定工作,全年共办理各类价格认定业务489件,认定金额3.48亿元。
二、机关建设的基本情况
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转变政府职能各项规定要求,不断提高改革创新、发展惠民的本领,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机关。
1.全力抓好机关党的建设。根据全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精神,委党组及时跟进,迅速制订方案、计划,将目标要求细化到机关各支部、将任务明确到每位党员,保证了学教活动全员参与、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利用重大节日节点,先后组织举办党员冬训、“一把手”大党课、“清明祭扫烈士墓情境党课”、“学习七一讲话精神,凝聚改革发展动力”、“党员干部正家风”等主题党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引导效果。扎实推进“三解三促”、结对帮扶、“在职党员进社区”等主题活动,有效密切了干群关系。强化机关党建基础工程,选举产生发改委工会、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指导工会、妇联按季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单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选送节目参加县级机关党工委组织的机关工会文艺调研活动获二等奖并参加全县工会系统县级机关专场演出,机关党建文化氛围大大提升。
2.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和“一岗双责”制度要求,制订了《县发改委2016年落实“两个责任”工作方案》,并将责任分解细化到具体负责人。制定了领导班子、班子成员、科室或下属单位负责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明确各重点岗位的职责,重点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坚持开展警示教育,利用反面典型以案施教、以案明纪,筑牢了拒腐防变“防火墙”。九月份以来,根据县委第一巡察组的部署和要求,坚决贯彻部署巡察工作,委党组迅速研究制订工作方案,组织召开巡察工作见面会、动员大会;依照巡察清单,先后五轮次组织归集、整理各巡察年度各类文档、凭证、账册、各级财政资金项目资料以及相关台帐等,五批次向巡察组移送清单材料累计达52箱;按照要求,协调安排好各层面、条线人员的谈话、问询活动,有力地配合了巡察工作的顺利推进。
3.狠抓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今年以来,全委上下围绕服务发展、改善民生,狠抓作风转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顺利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表彰。统筹推进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严格落实办理程序,全力保证答复意见的质量,确保代表、委员的满意和认可。建设机关管理平台,打造集考勤、审批、学习等功能一体化的协同办公系统,有效整合机关管理资源。制定全年作风建设检查计划,定期对工作作风和执行纪律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机关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制定印发了《县发改委机关检查监督制度》,按月对考勤情况进行汇总公示,形成了有利于党性修养、作风养成的制度环境,将“懂规矩、守纪律”贯穿到各项重点工作之中,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必循、违章必究,有效保障了政令畅通。
4.严格落实法治建设要求。结合发改委部门职能,制定年度法治宣传和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分解落实法治宣传工作任务,利用重要时间节点面,组织开展向社会公众和机关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经过认真研究论证,完成“权力清单标准化”编制工作,逐项制定服务指南和流程图。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要求,编制完成全委“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确保行政执法检查规范、客观、公正、透明。聘请专职法律顾问,在涉及本委国有资产清理、信访答复、合同签订等重大事项上,严格要求执行法律顾问工作职责。清理部门行政执法人员,本委29名行政执法人员,均做到了持证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我委获得全县“六五普法”先进单位荣誉称。
5.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按季度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落实专人维护发改委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如东信用网、如东县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网站,全年报送各类动态信息482条、公开政府信息142条,制作专题报道2期,其中“如东县社会事业十二五回眸”被江苏省政府网站录用,信息报送积分考核连续4年全县第一名,省市发改、经信、物价系统等重要门户网站录用信息量名列前茅。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5次,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宣传了全县经济工作重点、热点信息。
一年来,我们还在老干部服务、安全生产、经济动员、档案管理、信访稳定、文明创建、自愿服务等一系列工作上采取切实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017年,我们将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江苏沿海开发、南通陆海统筹等多重战略机遇,紧扣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重点,锁定项目建设为王,坚持稳中求进、优化集聚、提质增效的总基调,保持战略定位,增强发展自信,激发创新活力,破解制约因素,培植发展优势,促进全县经济提质扩量、增效升级,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吹响项目建设集结号。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生命线”,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全力推进。主攻接轨上海、跨江合作工作重点,拼抢发展机遇,猛攻3+3产业链、五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商贸物流业招商引资工作,确保重特大产业项目“找得到、抓得住、落得下”。通过存量企业技术改造,促进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正视经济下行压力,力促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紧紧依托我县产业优势,做大做强风电装备产业链、智能通讯及电网装备产业产业链、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产业链、水处理环保药剂产业链、汽车电子产业链、石墨烯产业链。积极实施规模企业培植计划,切实把支持中天科技等亿元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作为最鲜明的发展导向,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航母”,形成一批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脊梁骨”。
三是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县服务业发展领导组成员单位担当行业内企业培育的牵头责任,紧紧围绕拉长服务业企业培育的“短腿”,进一步推进各行业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做大行业规模总量。加快如东经济开发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清寺南侧城市综合体等集聚区建设进程,大力培育总部经济、供应链管理、工业设计等新兴业态,增强对制造业提升价值链的支撑作用。突出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家政物业、现代商贸、文化教育等生活性服务业。
四是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不断拓宽发展空间。调整镇区集中区规划修编,进一步调优全县产业空间布局。指导镇区加大中小企业集聚区和标准厂房规划建设力度,吸引中小企业或项目向园区集聚,缓解中小项目用地矛盾。鼓励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私募股权融资等多种手段进行融资。进一步做大担保融资规模、企业互助基金规模,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互助协会;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推进银企互信及合作创新。
如东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