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来源: 如东县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4-08-02 16:06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紧紧锚定一个目标,持续优化两项机制,巩固壮大“三区三力”,深入开展“四个年”活动,以进促稳、奋勇争先,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财政担当,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的财政力量。

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稳增长、控支出,保障水平实现新提升

积极应对连年高速增长带来基数冲高的特殊困难和重点行业减收、税收增长乏力等风险因素,统筹调度财政资源,多措并举增收节支,全县财政持续健康平稳运行。收入难中有进。截至6月底,全县累计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16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74亿元)的54.27%,同比增长2.7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0.97亿元,非税收入9.18亿元,税占比77.13%,顺利实现“双过半”目标任务。支出控减有力。全面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严格财政支出管理。截至6月底,相比上年同期全县压减一般性支出0.78亿元,压减幅度12.8%;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89亿元,同比下降11.47%财政平稳运行。以全县国有资产清查利用专项行动为契机,高效盘活财政资金资产,切实提高利用效率和变现能力。统筹调度资金保障重点支出,切实兜牢“三保”底线。截至6月底,全县完成“三保”支出37.79亿元,占年初“三保”支出预算的45.5%。

(二)防风险、守底线,债务管控取得新进展

持续推进债务管理三年攻坚行动,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强化项目源头管控,严格国有平台公司新增投资项目审核把关程序,加强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管控”。严格按照更新上报的化债方案,全力推进隐性债务化解。强化债务监管考核。对全县债务进行常态化监测,通过债务督查考评等工作机制,将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列入各镇区工作考核范围,政府性债务管理列入各镇(区、街道)年度综合考核,强化全县债务监管和风险防范化解。积极申请发行新增政府债券。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债券政策,加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储备,2024年上半年,全县共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3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 1.55亿元,专项债券 0.8亿元,为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强支撑、优环境,助企发展积蓄新动能

充分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全力保障“项目攻坚突破年”“创新转型加速年”活动,助力全县经济持续向好走强。高效落实惠企政策。统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牵头开展关税、水资源费等税费政策研究,协同制定推动《加快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如东县服务业经济发展激励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组织县内企业积极申报各项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共15个,组织4家企业申报涉海龙头企业引进奖励、海洋产业倍增奖励等奖补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上半年兑付县本级惠企专项资金4228.89万元,其中:市场监管系统涉企奖励资金1743.48万元,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奖励资金1165.57万元,工业企业倍增双十计划奖励资金342.34万元。

(四)办实事、暖民心,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始终心怀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认真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减收8132户企业失业保险费2416万元。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加强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经费保障,安排各项抚恤和补助经费8656.84万元扎实推进优抚对象抚恤优待工作。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力保障栟茶高级中学学生宿舍楼竣工交付、县第一高级中学搬迁、掘港高级中学旧宿舍楼拆除等项目建设,支持如东中专创建全省中职领航学校,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27.7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9%。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安排2.5亿元支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安排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4600万元、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65亿元,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区域整体化建设,全年高标准农田国债项目2.55万亩、财政补助项目5.97万亩全面开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安排专项资金近2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保护。

(五)抓改革、提效能,财政管理开启新篇章

立足财政职能,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监督管理,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效能。持续完善一体化系统建设。完成预决算公开、预算绩效管理、“三保”支出监控等模块建设,构建“横向一体化、纵向集中化”的预算管理体系,着力提升财政管理电子化、信息化和集中化水平。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严格执行“单位自评+财政评价”的管理模式,组织完成全县1093个项目及189个部门单位整体支出自评。选取2023年度市县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等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社会关注高、实施期长的政策及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后续预算安排挂钩,形成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水平。切实履行财会监督职责,开展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情况检查等。强化内控体系建设,以内控促转型、以内控提质效。

(六)强党建、优作风,队伍建设彰显新成效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夯实财政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强化政治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制度,坚持以“党员冬训”为契机,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抓牢意识形态工作,及时排查风险点,大力宣传正能量。抓实作风建设。深入落实“‘双聚双高’作风效能深化年”要求,开展“思想破冰、作风破壁、发展破局”大讨论,健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机制。涵养廉洁正气。开展党纪学习教育、“5·10”思廉日活动,通过书记上专题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锦恒集团廉心馆等活动,推动形成知纪守纪、思廉崇廉的良好风尚。

二、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抓实收入组织,积极拓展壮大财源

围绕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抓好财政收入组织工作,增强支持全县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能力。强化财源培植。立足全县优势产业和潜力空间,支持制造业企业改造提升,鼓励培育壮大特色工业企业,推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财政营商环境,加快优质增量税源引入步伐。强化税收征管。压实主体责任,强化预期分析,拓宽增收渠道,完善收入征管机制,提升风险应对成效,牢牢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持续提高重点税源跟踪服务能力,向深挖掘中小税种增收潜能,切实规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提升财政收入质量。结合全县土地出让计划,抢抓政策窗口期,加大土地出让支持力度,实现综合财力稳步增长。强化部门协调。完善财税协同共治,及时关注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经营及税收变动情况,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税源控管新格局。会同自然资源等部门均衡推进下半年土地集中出让工作。

(二)强化债务管控,筑牢安全发展屏障

贯彻落实上级债务管控各项工作要求,确保债务“瘦身”三年攻坚任务圆满完成。严控规模。以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管控为重点,在巩固既有化债成果的基础上,统筹各类资产资源,拓展合规化债渠道,严禁“数字搬家”式虚假化债,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化债任务。压降成本。加快清退国有平台公司6%以上存量高成本债务,利用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利率整体下行的有利时机,持续优化债务结构。加强融资平台公司新增融资成本管控,力争隐性债务综合成本与5年期LPR接轨,新增经营性债务综合成本不得突破5.3%的上限。力促转型。大力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持续压减平台公司数量。谋划推动集团公司整合,初步形成“3+1”集团公司管理模式,增强企业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调优支出结构,落实“过紧日子”思想

坚持将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首要任务,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过紧日子要求推动各预算单位习惯过紧日子,严格执行“过紧日子”十条举措,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深化“零基”预算理念,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持续压降一般性支出,降低运行成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推动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和完善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加大对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的保障力度发挥财政保障职能。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贯彻向海发展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财政保障职能,有效助力项目建设,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注重节用裕民,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强化民生保障。优化调整各项惠民政策,稳步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稳慎推进基本民生保障提标,推动落实社会化管理对象体检费“扎口”统一管理。完善公共服务。持续推进“双减”工作,加快学校暑期维修改造项目实施进度。推进全县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体系改革,做好岔河镇中心卫生院异地搬迁、县第四人民医院设备采购等资金保障工作。支持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夯实粮食丰产丰收基础,以“百千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乡村振兴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五)深化改革攻坚,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以系统化思维和信息化手段,加快构建与全县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预算制度。推进一体化系统建设。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对各乡镇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情况开展持续跟踪指导,优化一体化系统功能设置,推动系统配套完善,实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新一轮省对县(市)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方向,在保持我县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向上争取更大扶持力度,增加地方可用财力。进一步优化完善县与镇(区、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形成县镇发展合力。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为切入点,对重点行业开展专项监督,切实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强化监督成果利用,推动财会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提高财政监督水平。

夯实党建引领,优化全局政治生态

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筑牢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持续深化政治建设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深化作风建设通过组织廉政教育讲座、开展廉政文化活动、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方式,加强廉政教育。继续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加强日常作风监督检查,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