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 如东县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2-05-27 15:38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1年,财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争当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双聚双高”这两条主线,始终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强化财力保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财政各项发展改革任务均取得有效进展。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强基固本,推动财政收入量质并举

面对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区超预期高增幅、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态势,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发展速度争第一”的目标,夯实基础、挖掘增量、盘活存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总量方面,预计全年能够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5亿元,同比增长14.13%,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64.5亿元的收入目标;在增幅方面,按照当前周边县市区收入情况分析,预计全年收入增幅能够稳定在全市第一方阵,确保实现“保三争二”的既定目标。其中预计税收收入能实现56.4亿元,增幅11.57%;非税收入能实现12.1亿元,增幅27.77%。强化与国土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不断优化全县土地经营模式,预计全年土地出让金收入能够超过140亿元,为全县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二)堵疏结合,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

着力化解存量隐性债务,杜绝新增隐性债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债务化解方案,做实化债资金来源,做实经营利润化债。设定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上限,分类确定各融资平台公司有息债务控制或压降目标,下达各区及县本级两大集团公司总债务指导性限额,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按照“清、规、控、降、防”要求,压实镇(区)政府主体责任,落实以债务率为主的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强化债务成本监测预警,严控融资平台公司高成本融资,依法依规做好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接续和高成本债务置换工作。积极争取新增债券额度,预计全年可争取地方政府债券50.6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3亿元,再融资债券13.1亿元,专项债券35.2亿元,是去年14.7亿元的发债规模的2.4倍,占南通发债总额的28.19%。

(三)扶持引领,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配合发改委、科技局等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快培育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年累计拨付科技类专项资金6843.23万元;充分激发县内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县制造业创新转型发展,累计拨付工业扶持专项资金5810.42万元;支持全县商贸流通环节的健康发展和金融行业良性循环,累计拨付商务金融专项资金884.72万元,并协助县内12家企业申报省级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共计1292.97万元。充分发挥如东融实毅达产业投资基金的支持引领作用,目前已累计投资11个项目,合计金额达3.7亿元,惠及恒辉安防、诺德新材、优普生物、瑞邦农化等七家企业。截止到今年,我县共入库PPP项目8个,总投资125.72亿元;2020年,我县被省政府评定为PPP模式成效明显地区,走在了全省前列;2021年,我县“三河六岸”河道整治及景观绿化工程被评为省级示范项目,获奖补资金500万元,PPP项目建设的“样板”作用不断凸显。

(四)为民惠民,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秉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瞄准民生建设短板,紧抓民生工作重点,不断强化对全县民生资金的保障力度,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教育发展方面,先后落实解放路小学、友谊路小学、宾山初中等9所学校的设施设备购置资金5708.37万元,确保如期招生开学;安排资金1604万元用于县城第一高中的修缮及改造;落实资金3928万元为全县共1130间教室更换智慧黑板和健康照明灯光,保障学生视力健康,提升教学体验和质量。此外,安排4300万元对我县金梧桐奖、扶海英才资助、企业引进高校毕业生和高技能人才补贴等 7个人才奖励项目进行补贴,加快人才聚焦效应形成。社会保障方面,将我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在省定173 元/月/人的基础上调整至196元/月/人,惠及全县27万余名60周岁以上老年群体;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委托投资工作,三年委托投资计划任务9.36亿,目前已落实上划2.3亿(第一批0.8亿,第二批1.5亿)。贯彻《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落实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新机制。建立健全低收入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和特困供养人员认定办法,支持分层分类救助保障措施。参与制定加强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意见,优化残疾人服务体系,提高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省定标准,减轻残疾人家庭照护负担。医疗卫生方面,安排1000余万元用于支持全县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保证了全民免费接种政策落地落实;安排3000余万元用于我县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医疗物资储备的资金保障工作,并逐步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推动全县临床应急中心建设。落实城乡居民医保动态调整机制,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00元(省标 610 元),并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水平。及时上缴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资金,安排县本级配套资金1.5亿元,上划2020年筹资差额资金3458万,配套5000余万元用于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省定基础补助标准。落实资金用于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扩大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服务范围,将城镇未就业妇女纳入保障人群。污染防治方面,累计安排2000万元用于全县大气、水自动监测站及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争取省级专项债14.5亿元用于乡镇污水支管网建设及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EPC项目,安排4000万元用于全县垃圾中转站建设及升级改造,安排7000余万元用于环卫市场化运营。乡村振兴方面,探索建立了支农资金投入督促机制,定期通报各镇、区支农投入情况,督促守牢“只增不减”的底线。安排4100万元用于全县培育示范村和先进村工作推进,安排4.1亿元用于支持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园区转型升级,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安排资金全力推动品牌兴农、质量兴农,支持打造“如东大米”、“狼山鸡”等区域公用品牌,实现我县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持续发挥农业保险“稳定器”作用,2021年开单25个险种,投保农户39.5万户,提供农业风险保障23亿元。此外,向上争取省级交通发展专项南通洋口港黄海二桥工程资金7300万元,安排1亿元用于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及公交运营补贴,安排2000万元用于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安排4000万元用于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创新改革,有效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拟制了《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如东县县本级财政资金存放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我县县本级财政资金存放行为。试点国有资产处置新模式,利用“阿里拍卖”网上平台对部分闲置国有资产进行处置,在成交价格、溢价率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推进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和网上商城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政府采购效率。对标财政部制定的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做好省统“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试点工作,确保新旧系统的平稳过渡。强化财政投资评审与建设节点更深层次结合,2021年共受理全县政府工程估算评审44项,送审38.39亿元,核减3.79亿元,核减率达9.87%,大大推动了财政资金管理关口前移,在项目资金源头造价控制上实现“事前评审”。

(六)党建统领,强化主阵地建设

通过党组带头学、党员随时学、督导支部学相结合的方式,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建统领,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制定了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党史作为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班子成员撰写学习笔记,参加中心组座谈交流,并以党员冬训、5.10思廉日为契机,为支部党员上(廉政)党课。充分利用主题党日、专题报告会、支部集体学习等多种方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指定教材,补足“精神之钙”,筑牢“党性之魂”。组织干部职工到马塘革命烈士纪念馆,建好局机关墙面文化,使同志们抬头受教育,驻足受熏陶。用好“学习强国”APP,随时随地学习最新知识,做好季度线下考学増强学习效果。落实“第一书记”制度,第一书记、各支部书记为支部党员上一次党课,用理论指导实践,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定期督导各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开展好主题党日、党建共建等活动,面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为党员思想交流、工作沟通提供平台,力促党建工作与财政工作、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创树“理财惠民”党建品牌,发挥示范效应,促进整体提升,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战斗力。

二、第十七届政府突出成绩总结

2017年-2021年,财政部门紧紧依托职能,科学统筹安排、积极调度分配,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和全面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推动实现如东的更高质量发展。财政收入增长更加稳健。五年来,财政部门全面统筹“当前与长远、完成目标与依法征收、增收与减税、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四个关系,牢固树立争先进位意识,始终坚持把收入组织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5亿元,较2016年完成数54.41亿元增长了25.9%,其中税收收入预计完成56.4亿元,较2016年完成数44.44亿元增长了26.91%;非税收入预计完成12.1亿元,较2016年完成数9.96亿元增长了21.49%,以财政收入的迅猛增长为全县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保障。财政支出重点更加突出。五年来,财政部门积极应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加大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满足公共服务供给需求。2016年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02.16亿元,到2020年增长为134.82亿元,年均增长达7.99%,增长部分主要为“三保”支出和重大民生工程支出,其中民生领域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从2016年的79.1%提高到2020年80.5%。同时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从源头上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控。2020年全年“三公”经费支出7672.68万元,较2018年的9073.32万元减少了1400.64万元,下降15.44%,“过紧日子”思想得到进一步落地、落实。教育事业发展更加均衡。五年间,财政部门坚持把全县教育事业的蓬勃、均衡发展放在中心位置,累计投入23.32亿元用于新建及改扩建宾山初级中学、友谊路小学、爱民路幼儿园等31所学校,全县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教育承载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城乡义务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更加全面。五年来,财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筹措资金,重点解决群众“急难盼愁”的重点、焦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全县卫生健康保障水平。医保待遇方面,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从2016年的600元/人提高到2021年的1200元/人,财政补贴从450元/人提高到800元/人,增幅达到77.8%,住院报销比例从50%上升到80%,全县居民医保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医疗救助方面,重点对城乡低保、五保、重点优抚对象等群体进行医疗救助,2021年全年安排3550万元用于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与2016年的1800万元相比,增幅达到88.8%;公共卫生方面,逐年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的投入规模,打造更为科学、完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由2016年的65元/人增加到2021年的90元/人,增幅达38%,项目投入资金投入也从2016年的6383万元增长到 2021年的8000万元,增幅达25%。卫生体制方面,大力支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县的全面实施,补助资金从2016年的1.5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8亿元,增幅达13.9%,大大加快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五年来,财政部门始终将社会救助制度的全面施行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充分依托财政职能,积极推进全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其中,城镇和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分别从2016年的590元/人、480元/人提升到2021年的750元/人,资金拨付总量也从2016年的2645.62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4402.6万元,增幅达到66.41%;农村五保供养经费从2016年的1944.84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5458.38万元;城镇三无老人供养经费从2016年的49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133万元,增幅达到170.87%。同时,不断加大对老幼群体的关注程度,2021年支出尊老金4751万元,较2016年的4162万元增长了14.2%;为全县困境未成年人发放基本生活费,支出规模从2016年的72.7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811万元,呈现几何倍数增长,为我县“老有所尊,幼有所爱”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以赴抓收入,推动经济运行更高质量

继续保持争先进位的奋斗姿态,以更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全力抓好财政收入组织工作。有效掌控自身收入进度,分析自身收入形势,同时密切关注周边县市动态,及时调整目标定位,全力将增幅位次前移,真正体现“争第一”的决心。强化税源摸排,对税收大户、潜在税源、项目建设、总部经济等,再排查、再梳理,摸清家底,挖潜增收,用实体经济贡献的增量来逐步消化平台税收,用新增税源的增量来缓和减税降费的减收影响。强化税种管理,提升税源监控,扩大纳税评估稽查成果,同时继续向大企业拿收入,向化工、房地产等重点行业拿收入,进一步管好建筑业、个人所得税纳税群体,协调好金光、桐昆和其他重大项目的相关涉税事项。

(二)持之以恒控债务,确保金融环境更低风险

继续把债务管理及化解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紧盯政策导向,全力化解应对,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用好财政资金化债主渠道,想方设法落实化债资金来源,同时参照市政府对各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细则,通过对各镇(区、街道)政府性债务率指标进行考核来加快债务化解进度。在动态管理全县政府投资项目、专项债项目储备库的基础上,紧盯新上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积极主动向上争取,提高项目申报“命中率”。落实好省政府23号文件精神,督促各镇区、各平台公司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债务规模总量管控和压降计划,并充分运用综合监管平台,加强对全县总债务数据的实时、动态监测分析,确保不突破限额。

(三)坚持不懈惠民生,支持民生领域更大投入

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为民办实事”清单为导向,扎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加大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主动落实各项人才补助政策,改进人才项目申报和审核方式,及时兑现到企业和个人,提振人才信心。配合相关部门全力提升我县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以更大力度推进各类企业、灵活就业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积极参加社会保险。进一步健全全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改革。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保障全民免费接种政策落地落实,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医疗物资储备的资金保障工作,积极推动全县临床应急中心建设。

(四)凝心聚力促改革,实现财政管理更优水平

继续紧紧依托财政各项管理职能,守正创新、深化改革。在省统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改革的基础上,酝酿镇(区、街道)级财政一体业务信息系统提升,尽快实现镇(区、街道)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及非税收缴电子化系统的全面上线。加紧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建设,扩大采购辐射范围,扩充电商数量,丰富商品种类,进一步满足我县采购单位实际采购需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继续开展绩效预算改革试点,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完善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严格直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行为,确保中央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