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继续推进网格化管理,优化人员分组和管理范围,加强与社区网格员和环卫保洁人员的互动,提升管理水平。紧盯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提高巡查频次,通过“边执法边管理边宣传”的模式,加大对商户宣传教育的力度,疏堵结合、惩防并举,真正让市容管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通过立面出新、道板修补、门头规范、绿化补栽等措施,全面提升街景容貌。
2.持续推进市容环境治理。坚持“遏新增、消存量、确保违建治理领域事故零发生”的工作思路,推进对违法建设的综合治理;利用午间、晚间油烟排放高峰期,进行县城区餐饮场所油烟净化装置排查整治行动,对油烟监测数据异常的餐饮场所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推进餐饮油烟综合治理;从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网上备案、运输审批、消纳监管等方面着手,全面掌握全县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处置量以及消纳量,推进建筑垃圾全链条监管。
3.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以执法促管理,由突击式向常态化纵深推进。加大法治培训力度,完善授课内容,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执法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全面推行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高办案数量的同时,提升办案质量。进一步健全与业务主管部门的相互抄告、协调会商、案件移送等制度,密切与业务主管部门的协作配合,促进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4.巩固深化环境卫生质效。结合主次干道撤桶并点工作,采取“道路清扫保洁16小时全天候、公交式生活垃圾清运模式、生活垃圾定点式上门收集、一冲二扫三保洁人机结合”为主要保障措施,打造“保洁一体化精品路”,彰显“1+1>2”精细化服务品牌。强化督查考核,进一步梳理完善《考核办法(试行)》科学性、合理性、公正公平性。依据省住建厅《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运维率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加强对省试点镇、市县试点镇农村垃圾分类检查和指导工作,重点强化农村垃圾分类组织管理、设施配置、分类全链条工作,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垃圾分类和治理迈上新台阶。结合县污染防治攻坚和高质量发展考核等,强化街道、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主体责任,提高物业公司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性。定期开展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检查督查,并形成通报,与年度考核奖补资金挂钩,推进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5.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以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充分发挥物业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对照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清单督促各部门和属地,扎实提高全县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制定出台《如东县物业管理办法》、《如东县物业招投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邀请第三方测评机构对重点小区、重点物业企业进行第三方测评,全面评估物业企业的服务水平,根据测评结果进行相应调整,并进行公示。继续做好物业行业从业人员培训。联合住建部门加强对开发企业的监管,尤其是保交楼项目,确保小区交付后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真正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