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埠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专项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加快我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镇政府充分了解我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广泛听取村两委干部的意见建议,现将曹埠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曹埠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镇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特别是2012年以来,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千方百计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迈上了新台阶。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路桥梁通达水平不断提高。尽管我镇财力拮据,但在惠民工程投入上每年都保持稳增长的态势。全镇2013-2015年投入1227万元,新建农路29公里;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奖补路45.6公里;投入200万元,新建移民路200公里。2016年上半年创历史新高的投入381万元,新建奖补路15.8公里;投入647万元,新建农路23.26公里;投入105万元,新建5公里移民路。全镇2013-2015年投入979万元,新建改造农桥17座。2016年上半年投入约120万元,新建改造农桥2座。据统计全镇共有桥梁196座,已改建156座,新入库需改建40座。截止目前,全镇已建成农村公路硬化总里程310.9公里,乡道135公里,村道175.9公里,村内所有主干道全部硬质化,9个村(居)均公交线路实现村村通,全镇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村道路为脉络的路网体系。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改善。随着县人大五级代表助力小康“五百”工程行动的深入开展,曹埠镇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骨干河道综合整治、丰产沟清淤改造、拆坝建涵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了河道防洪、排涝和灌溉能力,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目前,全镇共投入180万元,疏浚跨岸村2条景观河,疏浚上漫社区3条河道,在河道两侧植入草皮1000平方米。投入20台挖土机对全镇150条共200多公里的丰产沟进行疏浚,解决了近2000亩农田排水难问题。全面实施拆坝建涵工程,投入约131.2万元拆除等级河道上的所有阻水坝头坝埂82处。近年来,上漫社区、跨岸村、堤南社区分别争取了1000万元、890万元、580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共新建硬质渠12条,硬质路面300公里。下漫村、甜水村争取了1200万千亿斤粮食项目,2016年直港村争取开发的750万元项目目前正在规划设计中。同时,我镇还开展了农田水利重点片区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节水配套项目、水土保持项目、重点泵站改造工程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
(三)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初见成效。我镇在村庄环境整治活动中,积极行动,多措并举,对影响镇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有规划、有步骤的集中开展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截止目前,全镇9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其中,完成1个三星级“康居乡村”、2个二星级“康居乡村”的创建,完成6个环境整洁村的整治工作。
(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不断加强。为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党员群众的“政治活动中心”、便民利民的“代办服务点”、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的“文化活动舞台”和社会有志之士的“创业平台”,我镇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加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目前,全镇9个行政村已全部建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或活动室,还全部建有设施齐全文化活动场所,镇政府先后为9个行政村投资建设了农村书屋,并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五)积极鼓励发展村级优势产业。为壮大村级经济,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我镇多层面搭建工作平台,努力寻找发展经济的结合点,壮大村级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今年以来,我镇大力推进芦笋种植高效产业园、商宇耕植种植园二期扩建等特色农业园区建设。积极争取农业开发项目,做好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做大做强芦笋生产基地,放大芦笋品牌效应,把芦笋生产培育成曹埠农业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同时,通过积极对外招商,台湾四季采摘园项目、汤山桃园项目已签约落户甜水村。
二、曹埠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为上级、本级财政投入,由于县、镇财力有限,加之村“一事一议”资金薄弱,使得我镇资金投入不足,阻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实施。虽然近年来,政府支农资金逐年增加,但与庞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相比,仍远不能满足其需求。据统计,我镇目前还有近三百公里庄线路目前还存在出行难的问题。
二是项目资金整合困难。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围广,管理涉及发改、农业、交通、水利等十多个部门,各项涉农资金都是条条管理,多属专项资金,缺乏统一的规划引导,投资分散,导致一些项目使用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不理想。
三是项目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分村(居)在规划时往往只考虑到目前的状况,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了发展需要,与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还有部分村(居)在形成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后,缺乏对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导致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施。
三、下一步的措施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耕地改造、农村饮水、公路、能源、通信建设为重点,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安全、高效、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整合各方资源,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完善农村最基本的公共设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职责任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群众的广泛参与。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妥善解决农村建设和整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统筹安排、认真总结,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二)科学编制规划,分步合理实施。引导各村(居)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结合农村布局,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为产业经济的发展节约出大量的可利用空间。规划形成后,要维护其权威性,保持其严肃性和实施的连续性。要认真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并按规划的内容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合理编制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引导村镇合理布局、有序发展。
(三)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建设能力。发展我镇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根本性办法。要深刻领会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实质,牢牢把握发展经济这一主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凡是基础设施完善的村都是有规模产业支撑、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因此,要坚持“抓项目促进发展、育产业兴村富民”的工作思路,结合各村实际,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农技等部门的作用,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重点培养加工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典型农户,培育产业强村,带动群众共同发展。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增收渠道,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自主创业,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不断壮大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为我镇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奠定深厚的物质基础,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四)畅通资金来源,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向省、市、县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努力增加镇级财政预算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建立新农村建设投资稳定增长机制。要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鼓励社会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进一步加大“民企共建”的力度和辐射面,鼓励更多有责任感的企业或农民企业家建设家乡。
各位代表,“十三五”发展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凝神聚力、开拓创新,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曹埠而不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