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居)委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南通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年)》和县政府关于《如东县2021年林业工作意见》的要求,切实做好国土绿化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栟茶,更好地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现就全镇2021年林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以生态良好为导向,以林业资源培育保护为基础,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加强资源培育,坚持一手抓绿美景观塑造,一手抓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绿美栟茶建设,为建设美丽栟茶贡献林业力量。
二、目标任务
2021年,全镇造林总面积100亩。其中新增成片林面积20亩;更新造林面积80亩;农田林网建设总面积3000亩。其中新建农田林网面积1000亩;更新完善农田林网面积2000亩。绿美村庄建设1个。四旁植树株数5万株。河道绿化3条。义务植树基地1个。森林抚育工程面积580亩。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提升森林资源质量,落实好整体绿化工作与彩色化、珍贵化和效益化相结合的要求,合理调整林木结构,林业资源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8%以下。自然生态更加美丽,人居环境更加美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各村任务详见附表)。
三、工作重点
(一)实施国土绿化推进行动
1、推进沿海防护林绿美廊道建设。以沿海海堤生态廊道建设为骨架,突出抓好沿海基干林带建设,重点解决部分海堤断垄、宽度不足、垦区道路和河道绿化标准低、林分质量等问题,持续推进沿海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体系建设与质量提升,着力构建多彩、健康的绿色生态屏障,系统构建沿海绿色生态廊道,展现水系的“岸绿、景美”。
2、推进农村环境绿美建设。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思路,准确把握当前国土绿化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严格遵守国家、省关于禁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政策,切实推进美丽栟茶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空间统筹安排造林,深挖潜力,适地适树、适季适栽,见缝插绿、应栽尽栽;始终坚持乡土乔木树种为主,大力推进森林珍贵化彩色化,全力保持森林资源总量稳定增长。推进平原农田林网建设,调优树种结构,提升防护功能,实现农田林网控制率和林网建设质量提高,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3、推进河道两侧景观生态绿化工程。根据清水绿岸三年行动计划,各村要结合河道清淤、捞浅等水利工程建设,清除河坡、青坎5米宽范围内的所有障碍物,整理坡地后统一规划造林,开展河道绿化示范林建设。造林树种要坚持选择三化树种,可选择观叶、观花、观果类树种,推广乔、灌、草结合的造林模式,形式特色景观效果。
4、推进绿美村庄建设。在庭院宅旁、公共绿化、闲置非耕地见缝插绿,因地制宜种植乡土树种、彩化美化树种,引导村民积极开展庭院绿化,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强化环村林带、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生产条件。加强原生植被、生物多样性、乡土树种特别是古树名木保护,保持村庄原有自然风貌。大力发展珍贵用材林、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等,提升林业经营综合效益,提高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5、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2021年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40周年,各地要深入贯彻全国绿化委员会《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认真落实8大类50多种尽责形式,积极开展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群众认可的义务植树活动;要切实加强载体建设,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要密切联系实际,将义务植树与重点工程、古树名木保护、家庭绿化美化等有机结合,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向纵深发展;要创新尽责形式,推动“随愿植树、随处植树、随时植树”,使义务植树常态化、公民尽责多样化。开展古树名木抢救复壮省级试点示范工作。
(二)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
1、切实做好新造林抚育工作。2021年要对2020年所有新造林小班开展完善、补栽、重栽等抚育工作,巩固已有绿化成果。
2、改造修复低效林。针对林分质量较差、生产力较低、病虫害严重、森林火灾隐患大、保存率低和林木生长衰弱等实际,实施施低效林分改造。对稳定性失调、系统功能退化的林分,遵循生物学、生态学规律,采取树种更替、补栽等营林措施,改善林分结构和生境,提高林分质量、稳定性和效益水平。通过多种人工干预措施,对单一纯林、残次林或景观较差的林分进行改造优化,丰富树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美化景观。
(三)实施资源管理行动
1、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新森林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相关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开考核结果”。结合栟茶实际,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和森林防火、重大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和机制,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实现资源有序利用,切实加强新《森林法》的宣传普及,强化林地保护,严格审核审批用林许可,严厉查处破坏森林和侵占林地违法犯罪行为,林政案件查处率95%以上。
2、全面推行林长制。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根据省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全面推行林长制建设,由镇党委主要领导担任林长,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落实森林防灭火、重大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和措施,强化森林行业行政执法,努力实现森林资源“林长治”。
3、加强历年县级租地造林增管。各村要加强对已实施的高速、铁路、省道、骨干河道等县级租地绿化重点工程林带的管护,严禁农户到已流转的林下乱耕乱种,确保沟系畅通,林带无火点险情,无乱堆乱放,无杂草,确保林带长效管理到位。各村要加强领导,建立县级租地造林管理工作领导组,落实管理目标责任制。
4、规范历年县级租地造林的使用审批。合同期或管理期内严禁随意采伐(采挖)定植的林木,如确需进行采伐(采挖)林木的,必须向县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县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林业法律法规的标准要求做好伐区作业设计,做好采伐(采挖)证的发放,各村要现场监督,防止滥砍滥伐事件的发生。合同期或管理期结束需采伐(采挖)定植的林木的,县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原合同条款和县政府的文件要求,做好伐区作业设计和恢复造林的规划设计,明确恢复造林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好采伐(采挖)证的发放。严禁在租地造林的林地内堆放物料、挖坑取土、兴建固定或临时建筑设施、倾倒污水、污物和垃圾以及动用明火或者燃放烟花爆竹,严禁擅自移植置换。工程建设要尽可能不占租地造林的林地,条件充分确需占用的,占用单位必须按林森采伐规定程序报县政府批准。
(四)切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开展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各村要做好以美国白监蛾为重点的检疫性害虫的监测,建立健全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定期巡查;一旦发生疫情要迅速按程序上报,及时组织防治,确保将损失降到最低。
四、建设标准
1、新造林与更新造林标准:面积≥1亩,主栽树种以榉树、池杉、银杏、中山杉等三化树种为主,苗木米径≥3厘米、亩密度不少于56株。
2、农田林网建设标准:网格面积≤300亩;林带技术标准:主栽树种以榉树、池杉、银杏、中山杉等三化树种为主,苗木米径≥3厘米、亩密度不少于56株;成活率与保存率≥85%;更新完善农田林网林带的新植苗木株数必须≥50%。
3、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标准:面积≥5亩。
4、绿美村庄建设标准:
(1)示范村版图面积≥2000亩,农户50户,具备沟、渠、路、河等基础设施;
(2)集中居住区(30户以上)绿化覆盖率≥35%,域内宜林地绿化率达到95%以上,每户新增林木≥10株,户均拥有林木≥20株,沟、渠、路、河两侧绿化率≥90%,公共绿地300平方米;
(3)村庄内新建示范防护林、风景林、休闲林等片林或环村林、以乔木林为主,面积20亩以上;
(4)示范路(水泥路)和示范河,长度均必须≥1公里,示范路(水泥路)每侧栽树至少1排,示范河每侧栽树至2排,苗木胸径≥5厘米,乔、灌结合; (5)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5%以上,“三化”树种占乔木林比例不低于50%,其中新造林中“三化”比例不低于60%。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镇建立绿化造林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绿化工作的领导。村级也要相应建立绿化工作领导组织,村支书是绿化造林工作第一责任人,村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各村要紧紧围绕加快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措施,明确责任,落实举措。
(二)、强化督导。镇成立绿化造林工作督查组,切实加强对绿化造林工作的督查。同时,镇级技术指导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绿化工作的技术指导,确保绿化造林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有序推进。
(三)、严格考核。镇政府将成立由财政、纪检、审计和农村工作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的考核验收组,对各村目标完成情况和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一并进行验收考核,对先进的村居及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附件:《栟茶镇2021年绿化造林目标任务分解表》
《栟茶镇2021年道路绿化补栽苗木明细表》
如东县栟茶镇人民政府
2021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