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工作的主要特点
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下达各项任务目标,统筹全局、自我加压,全力以赴抓实重点工作的推进。
(一)市政工程。全年续建、新开工市政路桥项目20项。全面完成青园南路改造工程、珠江路广场工程、海花路工程、东二环如泰河大桥、东二环如泰河北匝道、长江路掘苴河桥、长江路(钟山路—西郊公墓)、东环路南环路污水泵站、文卫河治理9个项目,并交付使用。砖瓦厂地块区内市政配套基本完成,满足区域内开发临时通行。朝阳桥主体结构完工,武夷山路、金沙江路、淮河路东延、人社局支路4个项目实现简易通车,井冈山路及新竖二河(长江路—南康河)、渭河路东延(含掘苴河桥)、长江东路西延3个项目完成管道及路基处理,解放路北延、富春江路西延完成清表、沟塘回填。新增、修复路灯近600余盏。完成珠江路广场、青园南路行道树、市河绿化恢复、老城区绿化改造等新建工程,共栽植大型乔木2100株,花灌木650株,灌木41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3公顷。全年市政各项投资累计达20亿元,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味。
(二)房地产开发。2012年,全县房地产开发项目共计45个。完成开发量123万㎡。其中县城16个,完成开发量78万㎡;镇(区)29个,完成开发量45万㎡。截至目前,我县商品房共销售1283套,12.32万㎡,销售金额10亿元。同时,我局成立了房地产事业招商团队,对县城重点开发地块的招商进行认真地包装策划,改变招商模式,不断加大招商力度,提高房地产项目的吸引力。除了参加县统一组织的招商推介活动外,还会同规划、国土等部门主动出击,拜访各地知名开发企业,变传统的大规模集体招商为一对一的洽商。通过努力,碧桂园项目实现了当年招商、当年开工建设。目前,老县政府地块、县城中心商务区地块等重点地块的招商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我县房地产业正进一步走向规模化、品质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保障性安居工程。截至目前,县城阳光家园政府保障房一期等9个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3项、城市危旧房改造安置住房项目6项)在建和竣工房屋总建筑面积达到81.27万㎡,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安置房均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同时,不遗余力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在政策制度完善、资金土地保障、信息系统研发、保障对象扩面四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使我县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被确定为“江苏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综合试点示范县。
(四)房屋征收管理。征收推进过程中,通过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定,规范征收操作程序,畅通信息公开渠道,及时会商会办妥善解决征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所有新开工项目基本都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签约,截至目前,实施征收项目21个,征收房屋总面积91.5万平方米。实验小学迁建项目、长江路东西延、嘉陵江路工程、以及新光安置区二期、掘港镇汽车城项目等5个项目正在组织实施。实现了无一例违法强拆行为,无一例责任事故,无一例违法违纪现象,以实际业绩践行了“和谐征收、平安征收”的理念。
(五)区域供水工程。为实现南通市政府关于2012年底前引江供水全覆盖总体目标,确保年内90%以上城乡居民饮用长江水。年内按照“两纵三横”供水专业规划,采取分线作战、合力攻坚、全力推进等举措,累计投入4.5亿元,加快县域支干管线建设,成功化解供水管道建设拆迁清障、沟河穿越等1500多个作业难题,累计敷设供水管网达120多公里,将长江水源送达全县各镇(区),大幅提升引江供水安全能力,实现了引江供水主管网全覆盖年度目标。同时积极支持各镇(区)联通管网建设,主动化解技术难题,靠前保障管材配件,积极协助引导消除建设矛盾,为年内实现引江供水全覆盖提供了技术支撑。
(六)建设融资。今年来,我们通过项目贷款、局属公司融资、设备租赁融资、第三方融资平台等途径,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新增贷款5.27亿元,另外,利用保障房项目获批贷款1.2亿元,有效保障了城乡建设各项工程的顺利推进。
(七)建筑业。2012年,预计完成施工产值360亿元,同比增长26.31%,施工面积37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12%;全员劳动生产率33.5万元/人,同比增长20.66%;实现结算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19.07%;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0.72亿元,同比增长27.36%。7家公司的9个二级资质获批,其中新增二级企业4家。新增三级资质企业5家。
二、2013年重点工作
(一)房地产开发建设
2013年,县城房地产开发项目23个,计划完成开发量113万平方米;镇、区开发项目26个,计划完成开发量49万平方米。全县全年完成开发总量162万平方米。
1.县城开发项目:重点抓好碧桂园、浅水湾阳光水岸、中天润园、苏建新天地、惠天然·锦绣府邸、科技城、民生银河湾等23个项目的协调推进,确保完成开发量113万平方米。
2.支持和服务小城镇建设:重点指导岔河金水湾花园、拼茶镇茗海花苑,洋口镇腾龙花苑,大豫镇金地来花苑,原双甸小学地块等26个项目,力争全年小城镇开发建设总量超49万平方米。
3.加大房地产重点项目地块招商力度:加快县城中心商务区,老县政府地块,砖瓦厂3、6号地块等3个重点地块的招商进程,通过大力度招商和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发全县房地产一二级市场。
4.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继续推行和完善物业行政管理和行业协会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努力促进全县物业管理进入长效管理轨道。争取创省、市优秀物业项目各1个。
(二)保障性安居工程
全年计划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3项,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总量7737套、约78.49万平方米,其中,续建3785套、约34.6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3952套、约43.89万平方米。确保竣工3589套、约36万平方米。
1.保障性住房项目5项,续建2374套、15.93万平方米,年内新开工1655套、13.55万平方米。确保竣工保障房1630套、11.18万平方米;
2.城市危旧房改造安置住房项目8项,续建1411套、18.67万平方米,新开工2297套、30.34万平方米。确保竣工安置房1959套、36.01万平方米。
(三)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管理
以保障民生项目、重点发展项目优先实施为原则,以完善老城区路网结构为重点,以尽快形成贯穿城区的主干道交通网为突破口,计划实施市政工程四大类(路桥、园林绿化、路灯照明、给排水),总投资约25.5亿元,计划当年完成投资13.86亿元。
1.市政路桥21项: 海花路(弹琴路-人民路),长江路东西延,武夷山路,渭河路东延,解放路北延、龙腾路,金沙江路,井冈山路南段,朝阳路,富春江路西延,嘉陵江路,东二环南段,通海路改造,友谊路改造,太行山路,牡丹江路,人民路改造,运河路,国清路,弹琴路,保障房二期规划区间道路,栟茶S225复线于古镇连接线一期。
2.绿化景观工程10项: 郊野公园,掘苴河带状公园,掘港小学停车场绿化,如泰河南侧,如泰河北侧,掘苴河南侧沿河绿化,长江路南侧绿化,新光三级河两侧,三元池水景绿化,泰山路中分带绿化、道路两侧人行道铺装及绿化改造。
3.路灯工程7项: 泰山路1-3、富春江路、钟山路实行单灯控制,县城三河九桥亮化工程,青园路沿街楼宇亮化工程,日晖路东、西(朝阳路-海花路)路灯改造,掘中路、盐垣路、范堤路路灯改造、三座立交桥加装路灯,农工商西侧广场景观亮化改造,芳泉路路灯线路改造(人民路-通洋路)。
4.给排水工程7项: 第二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海工程(县城至洋口港临港工业区西堤段)、如东县沿海地区引江供水工程、岔河增压站、长沙增压站扩建、新店增压站、大豫增压站。
(四)房屋征收管理
全年共准备实施房屋征收项目35个,其中:市政工程16个、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6个、旧城区改建工程3个、文化教育事业建设工程2个、能源物流配套项目3个、土地储备项目3个、保障性安居工程2个,总被征收户约2445户,总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约64.74万平方米。
1.市政工程: 掘港小学周边地块、郊野公园、第二污水处理厂、朝阳路、通海路改造、友谊路改造、国清路、嘉陵江路、太行山路、井岗山路南段、东二环南段、东环路北延、牡丹江路、长江路西延(掘西段)、富春江路、海河路。
2.房地产开发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榕达置业二期、广电局北侧地块、新实小南侧地块、新实小西侧地块、戴园建材及周边地块、黄河路北侧钟山路西侧地块、阳光家园保障房二期及安置房建设项目、五总及范堤安置房建设二期。
3.旧城区改造:原县政府周边地块、县城海达公司周边地块、碧霞路北侧地块。
4.文化教育事业:文体中心周边地块、光正学校地块。
5.能源物流配套:掘港镇工业园区、昆仑山路西侧黄河路北侧地块、黄河路北侧钟山路东侧地块。
6.土地储备项目:国清寺南侧地块二期、晟宝红木南侧地块、黄河路南侧223线东侧地块 。
(五)建设融资
做好委托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续贷,维持企业正常周转;争取农发行2亿元贷款;争取发行开泰公司企业债券或相关信托、理财产品筹集资金5亿元。
(六)建筑业
2013年,继续围绕“质的提升,量的扩大”这一主线,加快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促进如东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是:实现施工产值420亿元,同比增长16.7%;大力服务企业资质晋升,在引导高资质骨干龙头企业继续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着力扶持地基与基础、装饰装修、机电设备安装、钢结构等专业资质企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建设有如东特色的专业资质型产业结构。2013年,力争增加1-2家一级资质,2-4家二级资质。
(七)城乡一体化
以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建设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以“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为抓手,以小城镇基础功能区建设为载体,科学实施城镇开发建设,扎实推进重点基础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八星级”考评活动,促进小城镇建设由工程项目建设向现代综合体建设转变,由形态型开发向功能性开发转变,在做精品、创特色、强功能上下功夫、求突破,持续完善小城镇功能配套,提高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2013年工作举措
(一)多措并举,力促房地产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大力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加快新建、续建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步伐,充实供应量,丰富商品房供应结构。加大县城成熟开发项目的招商力度,通过定期举办房地产招商推介会、房交会,吸引国内重点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品牌开发企业来如东投资,进一步激活房地产市场活力。二是规范项目过程监管。进一步明确开发项目的建设条件,对办公用房、附属用房、停车位、绿化、管网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布局,公共设施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严格执行预销售信息公开制、合同网上备案制,构筑商品房公开透明交易平台。三是不断提升物管水平。加大物管机制的优化力度,深化县、镇(区)、街道(社区)的物业管理“三级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包括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社区民警、物业公司在内的“四位一体”的物业共建共管机制,做强社区物管平台。实行对县城小区物业管理一线检查的常态化,建立社区日常检查、物管处定期暗查、部门联动大检查制度以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二)建管并重,努力开创保障住房新格局。
围绕“住有所居,人居和谐”的工作主题,紧扣“巩固提升廉租房,大力发展公租房,适时启动经适房”的发展方针,坚定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体系建设的“两手抓”推进思路,抓住创建“江苏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示范市(县)”的契机,坚持项目建设开工和竣工“双标齐推”,体系建设领先和示范“两轮驱动”,实现2013年我县住房保障工作“苏中领跑,全省示范”的创建目标。抢抓中央和省对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实施高额专项资金扶持的后期机遇,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确保竣工保障房1630套、11.18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1959套、24.82万平方米。
(三)突破瓶颈,谋求市政建管新成效。
一是全力抢抓形象进度。合理编排工程进度计划,注重计划的连续性、紧凑性和均衡性,使工程施工环环相扣;强化对监理人员的考核力度,充分发挥监理队伍作用。狠抓施工单位各生产要素,确保每个项目都能快速推进。二是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工程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周密计划,统筹安排,把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和需要解决的事项调查在前,考虑在前,安排在前,任务目标分解在前,与各工作目标单位对接在前,增强任务计划的容量与可操作性。三是强化工程过程管理。规范参建各方的建设行为,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控制目标任务按项目分解到组、责任到人,加强督促检查,每月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质量、安全大检查。充分利用月度目标考核、诚信体系考核平台,把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管理做到精细化,确保市政工程建设按计划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四)创新思路,再写房屋征收工作新篇章。
一是创优机制,不断规范房屋征收工作行为。房屋征收政策体系的建立、完善、深化,已基本适应如东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的房屋征收工作,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全县房屋征收工作正迈向良性发展轨道。将进一步加大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大征收行为的考核监管,尽力锻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的征收工作队伍。继续推进征收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引入招投标机制,进一步规范房屋征收工作。二是集中力量,不断改善“人等房”的不利局面。加快政府统建项目和开发企业代建项目的安置房建设进程。集中精兵强将,资金重点保障,政策适当倾斜,竭尽全力缩短房屋征收的过渡周期。协助相关部门,妥善处理县城爱民花苑安置小区群访事件,力争安置房平稳、有序、顺利交付。三是畅通渠道,不断营造和谐征收良好氛围。安排专人负责,多方努力,集中调处,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历年拆迁项目的遗留问题。把握征收工作动态,促进征收工作的良性循环。
(五)高点定位,实现建筑业发展新跨越
一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强资本运作,通过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在做大做强房屋建筑工程的同时,鼓励建筑企业向市政、公路、桥梁、通信、环保、水利和国家重点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领域转型;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扶持工作,加大专业资质的申报力度,加快中小企业资质晋级步伐,促进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中小企业为依托、高质量的劳务队伍为基础的合理发展布局。二是着力市场开拓。进一步拓展国内主体市场,在巩固沪宁线、环渤海等主体市场的同时,努力通过“抱团”发展、联合投资等多种形式,加快构建区域协作关系,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紧紧依托目前已有的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欧美等高端市场,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积极拓展新兴市场,鼓励建筑企业打破行业界限,抢抓国家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和水利建设的契机,积极拓展新的业务空间,努力形成“一业为主、多元并举;主业创名、三产创利”的经营发展新格局。三是做足科技创新文章。进一步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引导建筑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发展需要,切实加大人才引进、技术研发、装备引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引导建筑企业全面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引导全县所有资质较高的建筑企业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项目;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努力培养、引进一批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科技带头人才、市场经营开拓人才以及技术骨干。
(六)精心履职,全面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一是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规范施工企业分包和劳务用工行为;积极探索创新标前管理方式,强化对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的发包方案管理,杜绝规避招标、肢解工程等行为的发生,规范招标人的发包行为;加大对工程勘察设计市场、建设监理、造价咨询的监管力度,营造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大工程咨询服务检查力度、深度和频次,继续实施工程勘察设计、建设监理违反强制性条文定期公示制度;进一步加强涉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企业资质、资格动态监管力度。二是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加强建筑节能过程控制,推行新建民用建筑设计方案建筑节能审查制,全面推行建筑节能专项设计、专项审查、专项方案(施工方案,监理细则)、专项验收的“四个专项”制度。加强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工作,确保新建建筑符合建筑节能标准。三是全力抓实安全、质量监督工作。加大安全监督管理资金投入,运用远程安全监控技术加强对在建工程的安全监督,积极开展文明工地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积极创新质量监管体制和机制,根据工程特点和参与单位质量保证能力实施分类监督。进一步加强对各大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通过工程分部分项的验收、工程质量的动态巡查和相关专项检查,不断提升质量监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