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四大功能区简介
临港工业区
洋口港临港工业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分为一期、二期和三期,主要发展以港口为支撑的临港产业。
洋口港临港工业区一期建设用地1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石化新材料产业。园区规划已经成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目前已经落户的项目有:台湾中石化、法国爱森、天洋新材料、森博新材料、旭川新材料等数十家企业,计划总投资500亿元以上,将打造成国家级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
洋口港临港工业区二期、三期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清洁能源、仓储物流、装备制造、泛家居、高档纸业等产业,印尼金光集团一带一路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成功落户,是南通历史上投入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产业项目。园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将充分利用港口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优势,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中心(A型)功能,创建国家级材料检验检测重点实验室,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园、泛家居产业园、保税物流园和金光产业园。
海上作业区
洋口港海上作业区由西太阳沙作业区、东太阳沙作业区和环港作业区三大作业区组成。
西太阳沙作业区依托面积近6平方公里的半潜式沙洲,建设约3平方公里的阳光岛,东西方向长约3km,南北方向宽约1km。岛区南北两侧有两条天然的蓝沙洋南水道和蓝沙洋北水道,南水道已建成5万吨级航道,北水道已建成10万吨级航道,成功靠泊接卸世界上最大的Q-max型LNG船舶,是全国唯一一座接卸过此吨位全部船舶的码头。阳光岛规划建设港口仓储区和码头区,规划1-20万吨级码头泊位37个,主要发展清洁能源、液化品、大重件及散货等物料的仓储物流。阳光岛致力打造成国家级LNG枢纽,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接卸基地、供应基地、储备基地和销售中心(现货、期货),努力建成具备3000—5000万吨/年的天然气接卸、仓储、气化、保税、槽车转运、船舶转运能力的能源岛。
现代物流园
洋口港现代物流园区依托洋口运河、通洋高速、扬启高速、海洋铁路及临海高等级公路等完善的集疏运体系,形成公、铁、水贯通的综合联运体系,打造以配送、仓储、运输、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基地,为洋口港承接长三角地区资源流动构筑新的发展平台。
公路运输已经形成,通洋高速(S19)、扬启高速(S28)、临海高等级公路(G328)穿境而过,苏通大桥、崇启大桥以及建设中的沪通铁路长江大桥,使得洋口港融入到上海、苏南的一个半小时经济圈中。
铁路运输基础夯实,连接洋口港和新长铁路海安编组站的洋口港专线铁路海洋铁路已建成,其中北渔货运站位于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内,可以满足区内项目使用需求,三洋铁路、沪通铁路加快建设,连接洋口港至吕四港的洋吕铁路计划于2020年开工,北沿江高铁、通如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深化,洋口港更加便利地接入全国铁路网。
航空方面,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无锡硕放国际机场、南通兴东国际机场以及规划中的南通新机场均位于洋口港1.5小时车程内。
水路运输方面,洋口港15万吨级航道工程通过质量鉴定和交工验收,实现了全球最大的LNG船舶全潮单向通航。按照一级河道、五级航道标准建设的洋口运河已经建成贯通,三级疏港航道已经列入规划,可实现江海联运,水水中转。
港口新城区
港口新城区是洋口港实施“港产城”联动融合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东县“一城两翼”总体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翼。北距临港工业区3.5公里,西距县城中心区8公里,通过洋口大道、港城大道、洋口港大道等快速通道与县城和临港工业区相连,具有便捷的交通体系和独特的区域优势。
港口新城主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先期启动区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5-8万人。是一座集行政办公、金融商务、休闲娱乐、生活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新城。随着香鲸馆、香鲸湖等项目的开发实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致力打造绿色、生态、现代、宜居的海港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