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镇2024年工作总结和下一步计划
2024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大豫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秉持“1234”整体思路,咬定目标、坚定信心,以进促稳、奋勇争先,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交出了一份共同努力、极为不易的发展答卷。
一是保增长、稳运行,经济发展彰显韧性。连续多月在县经济运行月度评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考核中位居前列。经济指标支撑有力。全部工业开票全年预计完成4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全年预计完成39.54亿元,规模工业应税销售全年预计完成34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全年预计完成11.73亿元;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全年预计完成9.1亿元;服务业投资预计全年完成4.3亿元;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数已完成1个,预计全年完成2个。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亿元以上企业注册任务数4个,“秋季攻坚”任务数4家,已成功注册企业4家。外资到账全年任务数500万美元,预计全年完成654万美元,预计同比增长101%。项目建设活力迸发。5亿元新开工项目全年目标2个,完成2个。科创项目全年任务9家,招引8家,高企搬迁1家,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个。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全年任务数8个,已完成8个;完成线上诊断24家。
二是补短板、抓统筹,城乡面貌加速蝶变。聚焦村镇建设,侧重城镇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进、高标准落实。一是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长豫线、凌北线等7公里大中修和小康一桥宽路窄桥改造,大坎线二路2.2公里提档升级。完善农村道路平交路口安防设施,序时推进临水路段安防设施。推进洋通高速二期配套三改工程,完成相关沟渠及道路改造,协调沿线65户房屋受损事宜。二是落细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加大市容市貌巡查力度,规范临街商户经营行为,截至目前规范出店占道经营70余次,引导商户申请备案15次,劝离流动摊贩180余次,规范设置门头广告10处。开展老大豫集镇南北主街道整治,完成64家商户店招店牌摸排,预计12月底前完成整治工作。不断强化两违监管,截至目前共发现违法建设共计98起,其中自行整改、补办手续63起,镇村帮拆15起,拆除总面积1153平方米。三是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持续巩固水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纵深推进如泰运河东安闸桥西国考断面水质提升。完成止马洼村、豫东村、九龙村户厕改造2068户。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九贯河河坡整治2km,完成邮政集资楼雨污分流管网工程0.1km,完成粮站桥周边农污设施建设工程,完成一门闸村农田退水、淮河流域入河排口排查治理、八九十贯河控导、周海养殖尾水治理、东凌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改造等工程项目。
三是提品质、促融合,乡村振兴步伐坚定。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规划、一并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进程加快。紧扣“三资”管理,促进集体经济稳定发展。全镇全年村营收入预计可达205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0.3%,所有村村营收入均达70万元以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各村进行资产、资源清查,清查核实集体资源溢出面积1532.62亩,增加收入约110.05万元;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全镇总面积144042亩,规范流转63251.73亩,土地流转增加村集体收益约782.35万元,占村营收入38%;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成效显著,东安闸村、徐征村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治理方面预计增收85万元;成立“南通豫越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集体经济“升级版”,盘活闲置资产,实现抱团发展。坚持“示范引领”,锚定乡村建设主攻方向。重大项目“链”接园区建设,全力推进总投资1940万元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创建,申请市级财政资金600万元,建设农业科创中心项目、大数据综合运营管理平台项目,将数字化、互联网引入农业产业各环节,建起“大豫西兰花一张图”;成功申报南通市“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项目,总投资1232万元,申请市级财政资金800万元,预计年底前建设完成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农业科创中心项目;推动特色产业多点“开花”,鼓励各村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脆冠梨、鲜食玉米、中华绒螯蟹等产业,巩王村清清家庭农场“香芋头”入选2024年首批“如意东方”授权品牌目录。聚焦“大小循环”,绘就宜居宜业美丽画卷。立足当前实际、科学谋划、串珠成链,组织 18个村(社区)规划循环路线,构建“大小循环”示范线,形成全镇“大小循环”建设路线规划,循序渐进、由点及面,从“一村美”走向“全域美”。
四是顺民意、暖民心,民生福祉日益增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务实作为,促进各项民生事业稳步推进。教育教学稳步提升。完成兵房初中、丁店小学塑胶操场修缮,并对兵房初中、桂芝小学部分围墙进行重建。办学(园)水平调研中,海滨幼儿园、社区教育中心获评优秀级,4所中小学获评优良级,新星幼儿园获评进步园,教育联络组获评优秀管理单位。卫生事业持续优化。扎实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东安闸村、伯安村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村卫生室。投入139万元进行中心卫生院消防改造,对全镇11797名高血压病人和4356名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随访,切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民生底线不断兜牢。累计发放各类困难对象补贴和救助金额2700余万元。发放各类惠残补贴1100万元,预计发放民善康补助金额320万元、退役军人优抚资金1800万元。完成医保征收98.5%,完成居保征收95%,成功打造大豫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安全红线不断绷紧。召开建筑领域安全生产会议3次,工匠培训1次,进行在建工地检查25次,保障居民生产生活安全。开展4轮餐饮场所全方位检查并完成问题整改,完成全部低保户燃气“灶管阀”提升项目安装任务。组织推进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排查问题用户376户,涉及问题462条,均已完成整改。稳定基础不断夯实。加强“1+N”专班队伍的法治思维和专业能力培训,落实交办信访事项包案化解责任。严格实行信访联席会议机制,每月由镇主要领导牵头召集各行业领域开展涉稳风险联合研判,常态化推进社会矛盾风险隐患排查起底化解工作。深入推进“人民调解”机制,推进周矛盾排查汇总,周调解案例学习,周分析研判,落实矛盾纠纷网格化解,村居处置,镇级督促的模式,截至目前,镇级调委会处置上报纠纷39起,全镇各村处置纠纷299起。
五是强队伍、重引领,基层党建持续夯实。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理论武装上深耕细作、久久为功。精心谋划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举办交流研讨活动50余场,上纪律党课50余场。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南坎战斗遗址,开展纪念南坎战役胜利80周年座谈会,传承和弘扬南坎战役精神,筑牢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砥砺服务为民的如磐初心。在队伍锻造上用心用情、持续发力。出台村(社区)书记及村(社区)干部考核办法,不断促进村干部“1+4”种能力提升;新选拔7名实习村书记入库培养并制定实习村书记管理办法;制定“镇村干部‘大+小’课堂”培训计划,重点针对镇村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开展专题培训。在典型引领上奋楫争先、争创一流。结合派出所“红旗所队”建设,提炼 “四心提四力”党建工作法。打造一门闸村“耕”新党建品牌,结合村级产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路线。打造盾王“三融一心”党建品牌,结合企业产品升级展示,加快阵地建设。
下一步计划
一是坚持抓项目、强服务,谋求经济发展新突破。坚持抓培育壮主体。持续完善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坚持实施链主引领、规上提效、中小企业升规入统梯度培育行动,预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服务业企业2家。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鼓励引导重点企业瞄准智能车间、工业互联网、星级上云等关键领域,全面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计划申报智能车间1家,培育市级技术中心2家,申报专精特新企业1家。坚持攻项目增后劲。围绕我镇着力打造“1+3”产业基础的规划,梳理完善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地图,板块联动、精准对接,持续发起项目攻坚态势。聚焦上海、苏南等重点区域,更高水平把握新一轮产业规律,吸引符合我镇产业发展的优质项目和链主企业落户投资。力争全年外资到账654万美元,实现利用外资稳步提升。同时,加快双琦、海宝二期项目竣工达产,推动已签约项目落地转化,确保云天新材料和双琦新材料转化达产。坚持优服务强信心。坚持做实做细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各项工作,探索建立“企服每月办”机制,每月专题督办一个或一类难题,以此化解一批矛盾,构建“上下联动,合力解题”的长效服务机制,合力破解企业“急难愁盼”,精准化解金融资金、企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涉企诉求难题。强化重点企业的“一对一”服务,鼓励增强我镇企业投资经营信心,推动更多我镇企业利润再投、增资扩股。
二是抓品质、美环境,全面加快城乡面貌焕新。持续优化镇村品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度,投入资金约1500万元,完成农台路、双闸路、兵伯线、凌北线全长约14公里大中修及五号桥危桥改造。持续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完善镇区主干道路灯建设和农村道路平交路口安防设施。投入资金约150万元,完成10公里临水路段隐患整治。持续加强镇村管理。持续开展户外广告、流动摊贩、店外经营等重点领域整治,加大市容市貌管理力度,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建立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机制,加大巡查力度,进一步巩固违法建筑集中整治成果,切实查违、拆违、控违力度,落实防、控、拆三级管理机制,坚决遏制新违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立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完善环保组织体系,做细、做实、做密网格化环境监管部署。强化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提升环境监管力度,继续开展镇域突出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三是抓产业、促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坚持“规划引领”,锚定乡村建设主攻方向。紧扣各村(社区)“大小循环”路线项目规划清单,定期调度建设进度、会商推进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指导服务好各村(社区)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最终形成“一村一特色”。培育强村公司,促进集体经济持续造血。加快强村公司实体化运作,整合镇村资产资源,开展保底业务、资产处置业务、潜力发展业务等,多措并举,实现村营收入持续向好的增长态势,确保所有村村营收入达75万元以上。聚焦产业提升,奋力推进市级园区创建。坚持“规划一旦确定、务必一抓到底”的原则,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将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园区倾斜,集中打捆使用,从推进产学研合作与示范、加强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提升设施蔬菜装备水平、加大知名电商机构合作力度4大方面入手,全面推进项目开工建设,与“南京配通”专业物流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四是抓民生、稳根本,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聚焦民生福祉,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精准定位救助困难群众,及时帮扶,强化特困、低保、残疾等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持续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继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推进养老机构消防标准化改造。创新打造大豫“四维领航·‘豫’启新征程”退役军人思政工作特色品牌,多平台宣传优秀退役军人、英模典型故事,实现“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新突破。聚焦群众需求,不断提高社会事业水平。全力改善教育卫生条件,加强学校卫生、公共场所、饮用水、医疗机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加强重点管理,确保不发生重大卫生事件;改造大豫中心卫生院消防设施,推进大豫镇中心卫生院异地新建项目,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奔跑”。着力招引和培育规上文化企业,提升主营业务收入,注重小微文化企业的潜力挖掘,推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聚焦村居文艺组织的培育和成长,引导和支持群众自发开展文体活动。聚焦安全稳定,持续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始终守住稳定底线。加强“1+N”专班队伍的法治思维和专业能力培训,落实交办信访事项包案化解责任。严格实行信访联席会议机制,开展涉稳风险联合研判,对全镇矛盾风险隐患进行起底排查和闭环化解。始终筑牢安全红线。强化监管检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安全标准化和现场管理规范化建设,全力整改问题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强化极端天气应对,完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五是压责任、强作风,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突出强基固本、示范带动,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镇村“书记项目”,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深化“双报到 通通在”机制,完善红网格运行机制,筑牢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加快一门闸村党群教育阵地和盾王党群文化长廊建设,发挥“一门闸开 万象耕新”、盾王“三融一心”党建品牌示范带动效应。突出实干实效、激励担当,锻造过硬干部队伍。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综合提高镇村干部能力,定期开展村书记加速度论坛和镇村干部“大+小”课堂,强化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推动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攻坚示范作用,进一步延伸攻坚触角、拓展攻坚领域、挖掘攻坚潜力,推动实现“党组织亮旗,党员争先”的良好局面。突出锚定目标,加压奋进,强化党建责任落实。结合年初目标大会,班子成员和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递交《目标责任书》,形成定人、定岗、定责闭环机制,推动工作落实见效。全面构建“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落实机制,压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手抓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