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店镇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四个年”活动,鼓足发展干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024年工作总结
一、稳运行、优服务,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经济运行取得突破。预计全年可实现全部工业开票销售43亿元,同比增长7.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应税销售3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亿元;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完成服务业开票销售额18亿元;新培育入库企业17家。东洋时装申报“五星上云”,东力健身、合兴铁链申报“四星上云”,17家企业申报“三星上云”。全年预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00万元。
项目建设量质并举。聚焦“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先后举办昆明科技招商推介、成都服务业招商推介等活动,全年新签约并注册1-5亿元项目3个、5亿元项目1个,实现外资到账301万美元。全年实现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个;千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新开工3个、新引进2个。松柏汽车内饰项目实现新竣工,海岳运动项目实现转化达产。
科技创新奋楫扬帆。以“创新转型加速年”活动为指引,全年累计完成研发投入1.3亿元,登记技术合同输出成交额5.1亿元,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入县培育库7家、入市培育库2家,成功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净增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工作许可证(A)类1个,完成产学研合作1家,新认定科创项目9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收增幅9.07%;申请发明专利118件、授权净增量30件。
二、打基础、攻项目,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全域项目彰显成果。一期工程完成扫尾,新建桥梁5座,浇筑水泥路3800米、涵洞80个、明渠1328米、暗渠811米,新增耕地1080亩。二期工程农业示范区建设等10余个项目正有序推进,预计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量。
高标准农田稳步推进。项目平整土地达4400亩,新建明渠50条13千米,新、拆建明渠24条9.2千米,新、拆建涵洞19座,新建泵站1座,新建水泥路3条756米。目前正实施二期增补工程,将继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确保项目完美收尾。
农业项目成果丰硕。完成重大农业项目开工申报3个,投资总额达4.91亿元,孙桥冷库项目、永洋数字化大田项目申报已获省级批复,在我镇召开全县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通过盘活经营性资产、规范土地流转,确保村营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个。
三、办实事、解民忧,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社会事业走深走实。低保对象新增27户50人,残疾人生活补贴新增53人,残疾人护理补贴新增81人,困境儿童新增4人。排查19名困难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并落实结对帮扶。养老睦邻点全面提档升级,完成21户家庭养老床位改造。
镇村建设升温升级。新建桥梁3座,完成新老225连接线道口开设。投入400余万元实施道路大中修,完成自然村组道路6.185公里。32公里污水管网全面投入运行,镇区管网“两横三纵”全覆盖。加强农民建房管理,累计完成43家店外店整治,拆除违建765平方米。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新建生态河道3条4.93公里,将于年底前竣工验收。全面改进五位一体运行模式,抓好保洁员队伍组建,完成二分类垃圾桶替换工作。改造及整改提升农村户厕共1235座。孙桥村、月池村申报2024年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省级项目。
四、守底线、防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安全韧性着力提升。完善部门统筹协调机制,以六个“一件事”全链条治理为重点,开展各领域专项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15个“厂中厂”厂区安装“一键响铃”装置70套,4个厂区安装云联网报警器,推广安装烟感报警装置2070个;排查并整改燃气隐患2806条、消防隐患733条、社会面小场所隐患48条,整改完成率达100%;专家指导服务企业272家次,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372处;既有隐患建筑整改解危3户。
基层治理植基立本。完善网格化管理,配强配优网格员,助力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深化普法宣传教育,开展宣传活动12次,发放宣传资料35000余份。电信诈骗案件发案率、案损值同比下降。受理12345诉求件1061件,“市长信箱”35件,接待群众153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3起,处理各级信访事项65件。全年无进京访、无去省集体访重大负面舆情和个人极端事件发生。
生态红线管控到位。完成3家企业VOCs治理项目和2个无组织收集治理项目,常态化检查重点VOCs排放企业。国三柴油货车动态清零,淘汰国四柴油货车15辆,非道路移动机械8辆。践行“断面水质巩固年”活动,完成水污染工程治理项目18个,对130个入河排污口进行溯源排查,开展分类治理。密切关注等级河道水质监测点数据变化,对支流支浜开展水质监测,查找污染源头,开展整治,确保达到治污保水的预期效果。
五、守规矩、提效能,自身建设有效跟进
党建基础本固枝荣。精心谋划下发《新店镇2024年党建工作计划》,用党建引领全年工作开展。打造“六聚提六力”党建品牌,列出全年计划,将党建活动细化为实实在在的措施,推动各项工作开展。截至目前,共开展主题活动20场次,发布16篇报道。
政府效能持续提升。制定《新店镇党建引领便民服务代办工作实施方案》,梳理形成10个代办事项,为群众进行全程代办事项100余条。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大走访”活动,入企入村,入组入户,密切联系群众,收集意见建议309条,落实整改286条。
自身建设纵深推进。深入开展“作风效能深化年”活动,抓实党纪学习教育,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用“身边案、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紧盯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工程的推进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和不足:产业结构不优、项目体量不大、资源要素保障力度不够;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挖掘不够;民生实事项目保障还要加力;部分干部敢为善为、担当实干劲头不足,规矩意识、作风建设还要进一步增强。
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新店镇将继续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精神,时刻保持拼抢的状态和严实的作风,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全力加速经济增长,夯实经济高质发展基础
夯实项目建设硬支撑。全年实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签约注册不少于4个,外资到账不低于300万美元。实现千万元技改项目不低于10个。确保实现5亿元新开工工业项目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确保全年认定科创项目不少于9个,高企搬迁不少于1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2家。力争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以上,培育专精特精中小企业1家。确保全年落地人才项目不少于1个。
把好高开高走总基调。强化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紧盯松柏汽车、怡达体育等新竣工项目,全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41亿元。确保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全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不少于2家。
二、聚力推进农业项目,构建乡村振兴关键支撑
做实做强现代农业。加大招商力度,预计申报重大农业项目1个。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产业兴旺板块工程,新建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智能化灌溉粮食种植试验示范区60亩,智能化钢架大棚6000平方米。
持续壮大村级经济。通过公共空间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整治试点项目充分挖掘村级资源,积极盘活集体闲置资源,实现12个村(居)村营收入均不低于75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超50%。
注重拓宽富民路径。积极组织新农民新主体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观摩不少于5次,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持续做好各类涉农补贴、惠民补助发放工作;充分发挥规模种植户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种植新技术、新机具。
三、致力惠及民生实事,提升村镇建设温度质感
用心保障基础民生。做好“一老一小”的关爱服务。做好低保、残疾人两补、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站、睦邻点、助餐点等实事项目,积极推进新店卫生院新址及村卫生室改造工作。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对双虹桥村和汤园社区进行农村户厕改造。培育新联村创建2025年度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立人居环境长效治理体系。实现全镇三、四级河道合计135.2公里管护达标的目标。
压茬推进村镇建设。开展“清四乱”整治行动,拆除8处河道“两违”。建设支管网2公里,增加纳管户数80户,对全镇管网及提升泵进行有效运维。建成污水处理厂生态缓冲区。实施道路大中修、自然村组路工程,完成新垦桥改造工程。
四、坚决守牢红线底线,筑牢安全新店坚固底板
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推进“保安全、护稳定”重大事故隐患集中排查整治行动,对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目录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加快推进社会面小场所信息采集扫尾,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深化“一村一品”平安法治载体建设,优化监控系统和应急指挥体系。推进村网格驿站建设,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实践,深化突出信访矛盾纠纷专项行动,加大重复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力度。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继续对等级河道水质、危废仓库进行常态化监测、检查,完成三家单位6项VOCs治理设施提升,强化对码头及各类场所扬尘管控。加大对外来客土的管控力度。加强环境信访矛盾隐患排查和调处。
五、着力打造品牌矩阵,激活党建阵地红色引擎
深化学习教育。打响“新”声嘹亮理论宣传品牌,抓实抓细党的政策学习宣贯活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的新途径、新方法。发挥新店镇党员教育中心、新联村“心联”党建工作站等阵地作用。
提升工作能力。持续实施镇村干部队伍能力锻造工程,优化晾晒比拼机制,扩大擂台赛马范围,完善系统化考评机制,继续抓好“领头雁”培育和“青蓝结对”工程,推动镇村干部整体素质提升。
强化作风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问题,坚持严抓严管、有案必查。聚焦乡村振兴、惠民惠农政策落实等领域,加强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监督查处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