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6年全县卫生计生工作计划的通知
来源: 卫计委 发布时间:2016-02-26 10:50 累计次数: 字体:[ ]

 

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

现将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如东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6年3月1日    

 

 

 

                            

 抄送:南通市卫生计生委,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  

 如东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2月28日印发 

                           共印120份 


2016年全县卫生和计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健康惠民促进年”活动,以“一条主线、三大支撑、五项工程”为抓手,即围绕“一条主线”(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医疗服务体系这条主线),夯实“三大支撑”(即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党风行风建设),实施“五项工程”(即医改创新工程、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爱国卫生工程、互联网+工程、安全稳定和谐工程),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大幅提高卫生计生工作对构建和谐如东的贡献率,为全县人民健康服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二、目标任务

1.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和方法,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绩效考核评价;新建公立医院代管工作巩固成果;出台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方案,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试点,试点单位不少于3家;加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创建三级以上医院1个;“三好一满意”活动开展率达80%;开展好建设“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活动,至少1家通过国家评估;

2. 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人群目标完成率达省定要求,强化传染病监测预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60/10万以内;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推进“数字卫监”建设,行政许可及时率100%,群众举报投诉及时处理率100%;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5%,孕产妇规范管理率≥95%,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率≥5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90%,按省下达的任务数规范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两癌”检查25000个,任务完成率100%;

3. 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试点地区由3个镇(区)拓展到全县各镇(区),试点村卫生室数不少于28个;

4. 争创省示范村卫生室3个,县城区(三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率60%;

5. 国家卫生城市通过技术验收;争创省级卫生镇2个、卫生村14个;完成省下达的农村改厕项目任务1.5万座;

6.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目标人群覆盖率达80%以上,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600对;全面实行二孩政策,再生育一孩比上年增长15%;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8%以上;全面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人口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兑现率100%;

7. 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一期工程完成;建立完善计生困难家庭信息网络体系,计生信息化建设达标率95%;

8.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达到人均600元,参合率不低于99%,政策内住院补偿比例达到75%以上;继续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次均费用增长力争控制在5%以内;完善重大疾病保障机制,对列入重大疾病救治对象的新农合补偿比例达到定额或限额费用标准的70%;群众满意度达95%;

9.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全力争创文明卫生行业;

10.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继续开展平安法治医院创建工作,平安法治医院创建率不低于80%;

11. 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有效降低医疗差错,严防医疗事故发生,医疗纠纷调处及时率达100%;

12. 序时推进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工程项目建设,县中医院迁建工程竣工;县人院外科大楼项目主体结构施工至12层;丰利镇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扩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县第四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开工;应急中心完成规划设计;苴镇中心卫生院新建业务用房具备开工条件;新店镇卫生院完成新建前准备工作;双甸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一期工程完成拆迁和图纸设计;高新区新增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完成县委县政府其他指令性任务。

三、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一)围绕一条主线,着力拓展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新平台

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条主线,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高起点编制“十三五”卫生计生发展规划。成立如东县卫计委规划编制委员会,以建设如东“三大品牌”和“健康如东”为总揽,科学编制“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引领,加强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和中央、省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优化卫生计生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卫生计生服务资源整体效能和效益。

2.着力构建“五大体系”。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苏发〔2015〕3号)和市委市政府同名文件(通委发〔2015〕4号),落实“十三五”期间深化医改的重点工作,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医疗服务体系;注重公平可及,构建现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制度和管理,构建现代医疗保障体系;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构建现代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构建现代医疗卫生监管体系。

3.实现医疗卫生计生资源优化错位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规划设置公立、民营、个体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类别、数量、规模和布局,着重建设好县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积极探索新建公立医院代管运行机制的有效途径,在基层抓好村卫生室和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加大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监管和业务指导力度,积极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专科特色,实现与公立医院的错位发展,促进医疗市场有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二)夯实“三大支撑”,大力促进卫生计生工作实现新跨越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智力支撑

4.大力实施“三名”战略。对接上海、南京名医名院,实施跟踪赶超计划,加快医学创新,强化二级以上医院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鼓励和支持开展与县外高水平医疗机构合作项目,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我县工作,落实卫生支农政策,通过传、帮、带等方法,提升卫生人才队伍整体服务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创新公开招聘机制,做好每年两次县内卫生人才招聘和赴院校专场招聘工作,进一步加大高素质、高学历卫生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做好基层定向生的委培工作,进一步为基层医院及村卫生室储备人才。推动建立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物质支撑

5.加快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中医院医养融合PPP项目一期医疗中心建设工程、丰利镇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扩建工程;加快县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县第四人民医院项目工程建设进程;启动双甸镇中心卫生院门诊住院楼及医技楼、苴镇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新建、全县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建设工程。筹建好一批中心,医疗管理集团建成后,依托卫生信息化平台,全力推进区域影像中心、临检中心、心电中心、远程会诊教育中心、病理中心等建设,巩固加强区域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建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筹划建设血透中心、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院,指导相关镇区对曹埠、袁庄、河口、新店4家镇卫生院按50张床位建设门诊楼、住院楼,推进港口医院建设。2016年,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设备更新计划投入约11500万元。

三是加强党风行风建设,夯实组织支撑

6.加强党风行风建设。整合行业党建资源,发挥党建带工建和团建优势,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三解三促”专题调研,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做好突出信访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新成效。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丰富“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内涵,大力弘扬无红包精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医疗服务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完善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进一步完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共防共治机制,培育和塑造行业风清气正、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7.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卫生计生工作的重大部署、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做好信息发布、新闻宣传和政策解读,形成舆论声势,引导合理预期。进一步拓展宣传平台、坚持正面引导,加大典型宣传和社会宣传力度,打造宣传品牌,增强医改成果影响力,提升卫生计生行业形象,进一步弘扬卫生计生职业精神,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构建。推进健康文化和人口文化建设,以“人人健康、家家幸福”为主题,组织开展“家庭健康文化系列宣传”活动,弘扬人口文化,传播健康理念。

8.推进卫生计生法治建设。修订、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行政处罚合议制度等依法行政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加强长效管理。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强重大决策管理,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继续通过案卷评查、民意调查、案情合议、定期回访及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加强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行政征收的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加大对行政权力的规范和制约力度,不断规范执法行为。

(三)实施“五项工程”,全力彰显行业服务新品牌

一是大力实施医改创新工程

9.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院长负责制,逐步推动院长职业化,强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定人员备案管理的具体措施,实行同岗同酬。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薪酬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全面落实好政府6大项投入政策,科学核定、逐步化解公立医院长期债务。进一步完善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加强公立医院运行情况监测,完善公立医院床位、护理等价格管理政策,探索建立以合理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10.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基层首诊,逐步推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回归功能定位,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诊疗和规范管理为突破口,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框架逐步形成。以提升基层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积极构建县域内紧密型医联体。进一步健全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通过派驻全日制医生、建立联合病房等,推动资源下沉、重心下移,实现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对接。

11.巩固发展新农合制度。提高人均筹资标准,确保人均不低于600元。发挥新农合制度的杠杆与利益导向作用,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的差距,引导城乡居民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并做好与医疗救助及重大疾病保障等政策相衔接。完善医保基金支付方式,建立约束机制,强化定点监管,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12.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省六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建立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机制,加大基层机构内部自主分配的力度,保证一线医疗技术骨干实际收入明显提高。积极推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骨干人才遴选计划,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衔接办法,注重发挥医保制度对分级诊疗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二是大力实施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3.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全面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40项措施和医疗核心制度,强化医疗质量控制。扎实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乡镇卫生院紧密领办村卫生室的比例达到70%以上。借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强化以医疗水平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合理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范围,努力把更多患者治疗留在基层。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落实家庭医生责任制度;城乡联动培育建设基层特色科室,组织开展基层卫生技能竞赛与乡村医生实用技能进修。务实推行家庭医生基层签约服务。以重点人群个性化签约为突破口,积极组织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创新试点,进一步扩大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实施覆盖面。

14.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在医疗机构推进基于HIS系统实现传染病监测报告功能模块建设,以做好重大疾病防制和疫情预警工作为重点,切实提高传染病监测整体功能和疫情管理水平,持续推进重大疾病防治。开展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继续推进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和医疗机构产科新生儿预防接种室建设,预防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开展慢病防治综合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15.积极提升卫生应急能力。紧紧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其他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两大任务,深化基层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启动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卫生应急规范化镇建设,开展卫生应急知识科普宣传,全面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水平。

16.做好综合监督执法工作。主动适应监督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要求,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公共场所、计划生育监督工作的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创新,加强服务提升,加强卫生、计生监督职责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推动监督、服务和规范的“三结合”建设,着力推进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建设达标;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监督内容,深入开展卫生计生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打击非法行医力度,开展医疗广告、美容行业、学校周边环境等专项治理行动。

17.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规划建设妇幼保健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字化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妇女保健和妇产科建设。推进妇幼健康项目分级服务,力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妇幼健康服务量占县域内服务总量的60%以上。加强爱婴医院(乡镇卫生院)长效管理,巩固爱婴医院(乡镇卫生院)创建成果。推广无痛分娩等新技术,促进自然分娩,切实降低剖宫产率,力争二级、一级医疗机构剖宫率分别控制在35%和25%以下。深入推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农村妇女孕前及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城乡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及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项目。

18.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依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科学制定符合如东人口现状、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优化配套措施,注重政策衔接,加强宣传引导,加强风险防控和监测预警,强化服务保障。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一票否决制。

19.提升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持证企业退休职工和城镇老年居民一次性奖励等政策制度,加大对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力度,做好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的政策衔接工作。全面推进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依法打击“两非”行为。

20.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开展“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示范县”创建活动,全力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体系。

21.加快中医药强县建设步伐。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县乡村医疗机构中医药业务协作机制,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9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或中医馆)”。继续提升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实施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评估,提高中医临床综合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强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做好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新一轮的创建工作。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积极开展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试点,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三是大力实施爱国卫生工程

22.继续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按照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标准,加快重点工作的推进,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有效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力争在2016年通过“国家卫生县城”的验收。

23.序时完成农村改厕试点项目。完成省、市下达的农村改厕任务15000座和生态厕所200座。2016年,未创建江苏省卫生镇的镇、村都开展卫生镇、村创建工作,力争全县78%以上的镇创建成江苏省卫生镇,55%以上的村都创建成江苏省卫生村。

24.切实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全县各镇开展春季灭鼠工作,夏秋季开展灭蝇、灭蚊、灭蟑工作,继续在县城重点区域完善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确保“除四害”工作取得实效。

25.积极推动健康教育与控烟工作。制定、实施健康教育与促进规划,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播健康文化,引导全民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组织和协调全县的控制吸烟工作,指导各部门、各行业的控烟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控制吸烟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营造无烟环境的意识。

四是大力实施“互联网+”工程

26.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工程建设。按照“大整合、高共享、流程化”的原则,不断推进信息化内容、形式、机制创新,最终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合、互联互通、集成共享”的局面。2016年,加快推进如东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一期工程,涵盖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区域影像、临检中心、远程医疗、门户网站、公共数据平台等方面,且与各类现有系统(包括公安、民政等其他部门业务系统)协同对接。以居民健康卡为服务介质,连接全县各级卫生计生机构,依托区域卫生计生平台,实现以区域为重点的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服务资源数据的共享利用;建立以信息资源纵向整合为特点的分级诊疗服务支撑体系,促进有序就医;支持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建立综合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协同应用机制,打造具有业务融合特征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促进跨条线、跨业务的一体化管理,提高服务效率、规范服务行为;建立涵盖药品全流程监管、新农合异地结算、计划生育业务协同的信息化支撑体系,支持业务管理的精细化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围绕绩效考核、综合评价等管理要求,提供政府决策和强化监管的信息支持;构建较为完整的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信息便民服务模式,整合相关资源,面向居民提供连续性、多样化的卫生计生信息服务,形成与居民的良性互动,改善居民接受卫生计生服务整体感受。在一期建设的同时,同步谋划二期建设项目,征求专家意见,结合自身实际,形成建设方案。

五是大力实施安全稳定和谐工程

27.抓实医疗质量安全。继续深入开展医疗安全教育,着力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养;巩固“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成果,强化“院长负责制”,抓好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临床路径管理、医院药事管理、血液质量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推进医疗管理精细化,努力形成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确保医疗安全。

28.抓好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内部安全。深化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警医联动机制,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重点加强内部消防安全、毒麻生物制剂、特种设备及重点部位管理,着力整改消防安全隐患,以消防设施的使用状况及用火用电等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为重点,积极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对毒麻、精神类药品实行“五专”管理,安全防范措施到位;药房药库及重点科室要达到“三铁一器”标准,各类视频监控及报警设备运行良好;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严格操作规程,加强维护保养,确保特种设备在操作、使用、维护过程中的安全。

29.不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一步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扩大医疗机构医疗责任险的覆盖和险种,保障医疗纠纷及时有效处理,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制订医疗纠纷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办法,根据认定结果给予医生本人和医院一定的责任追究,从内部管理上进一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概率;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疏导工作,认真做好医疗纠纷投诉的接待工作,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各种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