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卫生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思路
来源: 卫生局 发布时间:2012-11-10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医药体制改革为主线,继续深入开展“健康惠民促进年”活动,以“一定位两基点三品牌”为抓手,即以积极主动服务“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如东”为根本定位,以“惠民保民生”和“健康促小康”为两大基点,致力于三大品牌创新(食品安全放心品牌创新、医疗服务贴心品牌创新、行业管理暖心品牌创新),紧扣职责,强化领导,轧紧序时,狠抓落实,取得了初步进展。

一、力保“两个率”,不断提高新农合管理工作水平

我局落实关键举措,强化依法管理,着力化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是努力稳定新农合群众的参合率。进一步修订完善《2012年度如东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提高筹资标准达到人均305元,财政补贴标准达到240元。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参合积极性和主动性,2012年全县参合人数达到780345人,参合率99.8%,参合率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基本上实现了新农合的全覆盖。二是致力维护参合群众的受益率。进一步修订完善新农合各项管理制定,从制度建设上促进定点医院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同时,以完善重大疾病保障体系、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加大监管力度为重点,切实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我县是全省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第一批试点县,我县制定了《如东县新农合混合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从71日起,我县全面开展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一般诊疗费包干使用等新农合付费方式改革,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施按床日和按病种相结合的混合付费方式。我县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做法,得到了省卫生厅的充分肯定,并在724日《健康报》上作了专题报导。817日,全市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现场观摩会在我县胜利召开。截至目前,至目前为止全县累计结报 1862285人次,其中住院结报56455人次,共补偿 16738.76万元,门诊补偿1805830人次,共补偿1713.61万元,住院政策补偿比达到76.03%,实际补偿比达51.32%

二、夯实“三个平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一是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县公共卫生中心年初交付使用,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基建工程进度,将于年内交付使用。县中医院整体迁建工程于去年1129日奠基。部分中心级医院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马塘医院住院楼改扩建工程即将竣工。认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全县二级以上医院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鼓励民营医院进行科室标准化建设,促进全县医疗质量管理整体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二是推进“一镇一公立医院”建设。全市卫生工作会议后,我县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由县政府牵头、卫生财政等部门对尚未有政府办卫生院的洋口、长沙、河口、袁庄、新店、曹埠镇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按照“一镇一策”的办法制定了推进方案。河口镇卫生院建设工程于3月底正式进场施工,目前已完成屋面整修、室内装潢、会议室加建等工程,施工结束,进入设备购买招标阶段。袁庄镇中心卫生院经镇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利用原镇农技站进行改造,已向县主管部门提交立项申请和医疗机构设置申请,均已批复,10月底前改造施工结束,已进入设备招标购买阶段。长沙镇中心卫生院经镇三套班子联席会议专题商讨公立医院建设方案,确定以原北渔医院为基础,经改建后作为公立医院运营地点,经过与长沙医院(北渔医院产权所有者)协商后,确定暂不涉及产权变更,以政府租赁的形式获得北渔医院的使用权。镇政府结合改建要求对北渔医院进行了最终评估,确定了改建资金总额;目前改建工作已经结束,进入设备招标购买阶段。新店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新店医院注销职业许可证后,通过谈判购买新店医院的房屋、设备,目前已与新店医院达成初步共识。洋口镇按照二级乙等医院标准建设,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住院楼、门诊楼、后勤楼,建筑面积 17400 平方米 ,总投资5600万元;二期建设一幢面积 15300 平方米 12层的医疗综合楼,设置体检和职业病防治两个功能。目前,卫生院建设已完成立项批复、土地预审意见、选址意见书、等前期相关手续的办理,正对卫生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后期调整,并着手进行场地平整和施工围墙砌筑,力争年底前动工。曹埠镇中心卫生院具体建设方案为新建综合楼一幢,占地面积2.32亩,单向楼,内封闭走廊,一层十二间,共三层,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出具了项目科研报告,得到县发改委正式立项批准,设计图纸初稿已经形成。目前已办好各项手续,进入建设工程招投标阶段。这六个镇均在现有卫生所的基础上招聘部分医务人员,建立“镇卫生院”,承担政府办医疗机构的职能。三是进一步织密社区卫生服务网底。目前,全县244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率100%,示范化率达90%,“15分钟”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进一步明晰产权,已出台并启动《关于清理偿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债务的指导意见》。

三、采取四项措施,“绿色餐桌”工程初显成效

一是纵向上三级组网。今年初,根据工作需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调整如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的通知》,适时调整和充实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县食安委现有22个组成部门,明确了全县食品安全镇协管员及村信息员,至此全县食品安全三级监管网络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县食安委制定并下发了《如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工作职责》,部门职责得到进一步细化、明确。

二是横向上部门联合。为切实加强部门间合作,食安办协调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强化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食安办协调相关部门先后开展学校食堂、水产品及食用盐专项联合执法检查,通过联合执法部门协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

三是内在上机制完善。根据省市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并下发了《2012年如东县食品安全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今年工作思路;将实施 “绿色餐桌”工程列为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加以组织推进。进一步加大对监管部门及镇区食品安全考核力度,食安委下发了2012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镇区的工作考核细则,以考核促进部门和镇区的工作落实,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镇区和相关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是环节上净化市场。今年以来,根据“绿色餐桌”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各环节监管力度,认真组织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种养殖环节开展了以打击假劣农资和禁用农资、“瘦肉精”为重点,以市场检查、质量抽检、案件查处为手段的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从源头上控制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农业生产领域。生产加工环节建立了食品生产安全“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将食品生产行政监管、执法监管、技术监管三者融为一体,完善食品日常行政检查工作衔接机制、食品重大行动衔接机制、食品监管中重要问题通报制度等三项制度,整合食品生产监管资源,实现食品监管无缝衔接和闭环管理。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对辖区内重点单位进行23次专题检查,一般企业进行1次以上检查,特别强化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检查,实行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报告、食品原辅料、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使用记录、出厂检验、销售台账、产品标签等检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实施了“定量、定级、定绩管理”工作机制。食品经营户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初步建立健全了食品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档案,目前,已建立健全了3700余户食品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档案。工商系统组织开展了“红盾春雷”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及白酒、葡萄酒、啤酒、茶叶、奶粉等9个专项整治工作。餐饮服务环节在餐饮服务许可和日常监督过程中,全面实行了量化分级管理,推进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的进程。先后组织开展了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和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熟肉制品、粮油、酱油、食醋、鲜榨果汁、葡萄酒、部分餐饮具等的监督抽检,共抽查餐具370份。加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监督350户次,共立案查处餐饮食品安全违法案件38起,有力打击了违反《食品安全法》行为,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生猪屠宰管理方面,始终把生猪屠宰稽查执法工作作为“放心肉”工程的一个重要抓手,先后共检查超市210 家次,检查屠宰场1406次,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都按照各自职能,认真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职责,有效地推进了“绿色餐桌”工程的实施。

四、落实“三项举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实施

一是疾病防控成效明显。继续宣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落实血吸虫、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1-10月份报告法定传染病141863例,总发病率为187.05/10万,发病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64%。做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和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截目前,65岁以上老人已体检156818人,体检率为82.88%;全县累计建档843105份,建档率达到84.65%。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应急处置23人,实施解锁人员累计33人。二是卫生监督体系不断健全。努力加大卫生监督力度,继续推行“ 6C 3X(即通过常微笑、常提醒、常沟通、常学习、常反思、常规范的“六常法”,做到每一位同志服务用心、每一个事项让业主顺心、所有工作让政府放心,努力打造办事快捷、服务优质、运作规范的许可审批平台)的窗口特色服务,今年在行政服务中心季度考核评比中,卫生许可窗口两次获得行政服务竞赛“流动红旗”,窗口三人次获得行政服务先进个人,在中心“三争三实”主题活动中,卫生许可窗口获得“十佳”服务窗口称号。年初顺利通过卫生监督体系省级评估。三是妇幼保健等级创建取得成效。代表南通地区接受了省级“两癌”检查项目专项考核评估,得到了评审组一致肯定。811日,高分通过省级甲等妇幼保健所创建,其中“两癌”检查试点项目工作、信息化建设、健教宣传、新生儿听力筛查等工作受到评审组高度评价。

五、抓住“四个重点”,爱国卫生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编印健康教育入户资料两期,每期30万张。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干预工作。47日,在亚萍广场门前开展爱卫月和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今年的主题“除害防病——健康的生活需要的健康环境”。二是农村改厕工作努力推进。今年省、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农村项目改厕任务为90000座,相当于前几年改厕总和。截目前,14个镇83个项目村全面完成省项目改厕任务,完成村庄环境整治项目13600座,完成数量为推进农村改厕以来最多的一年。三是在全县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活动。315-17日,在全县各镇开展灭鼠集中投药活动。为了确保灭鼠工作顺利开展,各镇建立领导小组,制定了灭鼠实施方案,落实了灭鼠经费。到目前为止,全县共计投放灭鼠药32万包。四是开展创建卫生镇、卫生村工作。根据县政府创建江苏省卫生镇村的要求,今年全县争创2个卫生镇、20个卫生村的要求,各镇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6 13 -20日,县爱卫办对各镇卫生镇、村创建工作进行指导。目前各镇创建江苏省卫生镇村工作正在按要求开展。914-15日,县爱卫办组织有关专家对1426个进行卫生村考核验收,有22个村通过市级验收。省爱卫会将11月中旬对我县省级卫生村考核验收。

2013年工作思路及目标任务

2013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学习贯彻党“十八大”的开局之年。2013年卫生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医改工作为牵引,不断提高卫生惠民生的份额,注重“亮点求放大、难点求突破,弱点求强化”,促进卫生工作再上台阶。

一是新农合工作在全覆盖、真惠民的基础上,力保基金安全。进一步修订完善2013年新农合管理办法,筹资标准人均不低于350元,达到365元。稳定参合水平,提高结报比例。完善重大疾病保障机制,积极与民政部门沟通协商,争取县民政20%的补助资金落实到位,切实改变全南通市仅我县没有推行这项制度的现状。扩大支付方式改革试点面,努力控制医药费用上涨势头,加大新农合稽查力度,确保基金不出险。

二是基本药物制度在全面实行的基础上,力争提高实施比例。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客观分析全县各级医疗单位发展现状,结合县情,按照县级医院做大做强、中心级医院错位发展、个别困难医院服务转型的原则,找出不同类别医院自身发展与群众得实惠和财政补助、新农合补偿之间的结合点和平衡点,拿出比例合理、切实可行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

三是医疗机构在体系健全的基础上,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修订完善全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强龙头、活中枢、密网底”的思路,创新融资模式,科学布局,错位发展,整体提升。做大做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力争达到三级医院的建设规模和服务能力水平;发展以县二院、县三院、县丰利医院为中轴线的二级乙等医院,并以此为辐射,形成区域性医疗中枢;稳定其他中心级卫生院发展规模,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将掘港中心卫生院转型为县城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并延伸城区服务触角。对新建的“一镇一公立医院”进一步明确管理体制、人员配置、设备投入等核心问题,既达到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百姓,又能实现民营医院稳定,拿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办法,力争100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达到财政兜底。同时,以医疗质量管理中心与医学会为平台,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做强县级专科品牌为抓手,建立特色专科体系;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药事管理体系;以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为龙头,建立医院管理信息化体系。大力实施“三名”品牌战略。以“建名院、创名科、树名医”为抓手,改善全县医疗服务技术水平。重视卫生科技创新,完善人才培育激励机制,特别要重视基层卫生管理人员队伍的培养,提高统筹协调和科学管理能力。加大高素质、高学历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医院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健全和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机制,不断完善“无红包医院”长效管理机制,打造“诚信平安”医院。

四是社区卫生服务网底建设在密化示范化的基础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建设之初村卫生室多元化筹资机制不顺的实际,进一步研究和落实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债务的清理偿还工作。同时,抓紧县城区社区服务机构的规划布局与建设。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研究乡村医生的学历培训、补充引进、待遇提高等问题,稳定充实乡村医生队伍。

五是爱国卫生工作在加强业务指导的基础上,凝聚政府行政推力和部门合力。明年的改厕任务更重,市要求提前两年并于明年实现全覆盖,卫生镇村创建也要弥补今年的空白,都需要加大县镇两级政府的行政推动力,建议县政府将农村改厕和卫生镇村创建纳入各镇整体目标考核指标,并适当给予一定奖励。针对今年县配套项目资金拨付不及时到位的情况,建议县财政纳入预算按期拨付;并将今年各镇垫资完成的村庄环境整治改厕项目任务数,列入明年财政预算和任务计划。同时,针对县爱卫办改为县卫生局挂靠科室、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的实际,建议县政府、县编办、县人社局考虑增加编制。

六是食品安全工作在强化执法、监测的基础上,加强人力财力保障。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工作相关制度,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下发全县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实施办法,完善全县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根据市文件要求和会议精神,食品安全工作经费要不低于25万元(我县目前为15万元);开展放心餐具工程,全县要统一制作公示牌,需要经费20万元。同时,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划规我局后,相应的人员编制并没有增加,建议县政府、县财政、县编办、县人社局一并考虑。

七是重点工程在加强业务建设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合力推进。县人民医院二期工程为外科大楼,计划总投资约2亿元,用地面积24亩,2013年主体工程完成地下建设部分。县中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完成40%的工作量,医疗综合楼主体封顶。县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启动。县安康医院明确选址,并开工建设,完成50%的工作量。马塘医院门诊楼改扩建项目和公共卫生服务楼改建项目竣工。全县开展数字化门诊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和慢病示范区创建工作,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业务指导,争取经费投入,落实考核机制,确保整体推进。

八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硬件设施建成的基础上,实现子系统对接形成体系。区域卫生信息化,对于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医药体制改革方面,是政府制定决策的数据来源与参考依据。但目前,我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尚没有真正建立,新农合管理系统、医疗卫生单位HIS系统、电子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双向转诊等系统只是实现了单体业务处理,均相互孤立,数据互不共享,在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方面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造成资源浪费。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县政府将积极开展如东县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一要科学定位,完善方案。把惠及民生、服务群众作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以实现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为基本要求,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建设与信息共享为切入点,进一步制定完善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努力实现多个医疗卫生业务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共享互通并配套覆盖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让居民、患者、医务工作者、卫生管理者都能从平台中收益。二要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经费纳入我县财政预算,重点加强对基础性、综合性和覆盖面广、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入。同时,积极探索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有效模式,健全机制,提高项目建设效益。三是设立机构,建设队伍。组建卫生信息化建设专门机构,落实必要的编制和人员,承担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建立一支具备较高技术水平、融合医疗知识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卫生信息人才队伍。开展面向全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增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创新的意识。充分借助和利用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社会资源共同谋划我县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到2014年,建成较为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县百姓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卫生关乎民生。我们将认真对标找差,理清思路,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全县百万群众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