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如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1-03-14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实施“以沿海开发为龙头带动、以产业调整为主攻方向、以城镇改造为有力依托、以基础设施为坚实支撑、以城乡统筹为战略取向”的基本策略,全县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居民生活持续改善,港口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2.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10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8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11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581元,比上年增长13.4%。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8:53.4:33.8。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0.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八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一、 农  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5.10亿元,比上年增长4.0%。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9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农业产值3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牧业产值27.06亿元,比上年增长7.5%;渔业产值28.33亿元,比上年增长7.1%。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中,粮食89.42万吨,棉花1.69万吨,油料总产5.25万吨,生猪出栏83.39万头,羊出栏26.35万只,家禽出栏2508万羽,蚕茧产量3423吨,水产品总量26.03万吨。

农业科技发展加快全年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农业科技项目69项,其中市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54项,部级项目11项;获市厅级三等奖以上科技成果项目6项次新增认证“三品”22个,其中无公害产品16个,绿色食品6个。新增市级农业地方标准2个。新获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1个、市级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控试点基地1个。全县新建千亩以上高效规模农业园区15个,其中获市认定6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特色产业基地2个、市级示范村3个。新增亩产出3000元以上的高效农田15.31万亩,其中新增设施种植面积5.54万亩。全年共新建机耕路84公里,机耕桥13座,防渗渠47公里,电灌站10座等等。共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园区4个,特色养殖基地1个。

水利建设力度加大。掘苴新闸工程已开展正常发挥工程效益,累计完成投资约8000万元;东安新闸主体工程通过水下验收,汛期前投入试运行,完成投资近2亿元;如泰运河治理工程在我县境内整治长度41.1公里,水下清淤143万方;拼茶运河镇区段疏浚治理工程全长1600米,工程的实施使河道引排调蓄能力得到恢复,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总动力达76.5万千瓦。拥有插秧机2880台,秸秆还田机2061台,收割机1640台,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85.85%,其中机插秧率达80%。全年新增秸秆固化成型设备5台套、秸秆捡拾打捆机械16台、高效植保机407台、田园管理机34台、增氧机84台、投饵机29台、玉米收割机4台、油菜收割机1台、铲草机5台、紫菜采摘机137台。全年组织跨区作业机台2200台次,实现跨区作业收入超亿元。

二、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发展强劲。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65.48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47.16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实现利税87.99亿元,比上年增长65.5%,其中利润59.2亿元,比上年增长77.6%;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299%,同比提高27.2个百分点。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定报工业企业957家,其中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341家。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服装13449万件,比上年增长20.0%;食用植物油7.93万吨,比上年增长13.0%;饲料22.08万吨,比上年下降7.2%;纱8.89万吨,比上年下降19.24%;丝1313吨,比上年下降11.88%;化学农药原药36058吨,比上年增长1.2%;合成氨2.52万吨,比上年下降37.85%。

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2010年全县全社会用电27.7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工业用电21.1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7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8%。电力工程建设加快,为我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建筑业蓬勃发展。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05.7亿元, 同比增长18%;全员劳动生产率24.8万元/人,同比增长18.2%。科技创新有新进展。编制申报了部、省、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级科研课题3项、江苏省绿色施工案例8项、省级工法8项。建筑企业实力不断提升。全县建筑企业共128家。有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7家;二级资质企业35家。

三、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势头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3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在投资完成额中,全部工业投入19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规模工业投入177.9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全年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448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88个。千万元以上竣工工业项目323个,竣工率达72.1%。服务业投入增势强劲,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2.1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当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2.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9.6%;商品房销售额16.85亿元,比上年增长61.6%。

四、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提升。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2418公里,其等级公路2331公里,等外级公路86公里,乡道932公里。全县公路桥梁 1232座,公路桥梁长度37557米。农路公路建设再创佳绩建成农村公路130.4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08座。运输经济稳定增长。全年公路运输客运量达到413.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5亿人公里。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600万吨、6亿吨公里;水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400万吨、8亿吨公里。运输工具硬件档次明显提高。全县拥有班车、旅游客车191辆,6698座,其中中高级客车占比达到66.86%;省、市际班车、旅游客车基本达到大型高一级以上。城乡客运持续优化。新增、调整、优化城乡公交线路1条,城乡公交车达73辆,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提升到85.7%。全县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7.5%,符合通班车条件的行政村班车通达率保持100%。兵房客运站经过规范化改造正式投入使用,使得我县三级客运站的数量上升为6个。

邮政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年末邮政储蓄余额净增8.15亿元,总余额达60.12亿元。完成电信业务收入2.01亿元。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26.63万户,小灵通用户总数达2.36万户。净增宽带用户1.74万户,用户总数达8.18万户。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市场建设投入加大。全县商品市场27个,其中消费品市场24个,生产资料市场3个。个体私营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年末拥有在册个体工商户40355户,从业人员4.43万人;在册私营企业18897家,从业人员45.86万人。全年私营个体经济实现税金10.83亿元, 比上年增长17.6%。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以上年为基期,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3.8,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3.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5.4。

1、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3.8

其中:食品                                  109.8

烟酒及用品                            100.3

衣着                                   91.3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4

交通和通讯                            102.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7

居住                                  104.1

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105.4

其中:机械化农具                            101.2

化学肥料                              103.1

农药及农药械                           98.3

六、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恢复增长。全县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9.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自营出口8.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8%;进口总额1.50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8.6%。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2个,注册外资6.35亿美元,外资到帐2.79亿美元;全年完成外经营业额7997万美元,期末在外人数5357人。年末实有三资企业474个。

七、 财政、金融和保险事业

财政收入增长平稳。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50.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5%;财政总支出52.94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金融业务稳步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1.93亿元,比年初增加5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51.45亿元,比年初增加3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居民人均储蓄25443元,比上年增长16.2%;各项贷款余额181.89亿元,比年初增加37.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工业贷款70.07亿元,比年初增加10.27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存贷款比48.9%;

保险业务增长较快。县人民保险公司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730万元,支付赔款2966万元,赔付率达44.1%。县人寿保险公司全年寿险保费收入6.47亿元,赔付支出1.15亿元,赔付率达65%。

八、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产业继续提升。2010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投资62亿元、高新技术产值2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4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新增科技孵化器2家、面积8.35万平方米、入驻科技型企业44家, 建设中的如东软件园被认定为省级软件园。培育认定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型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农业科技型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26个,民营科技企业53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市级19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59项,获准立项109项。县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49项。专利申请2113件,比上年增长23.4%;专利授权1622件,比上年增长95.2%。引进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0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5项(省级1项、市级14项),评审县级科技进步奖26项。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我县学生在各项素质竞赛中硕果累累,获得100多项国家、省市级奖项。高考再创佳绩。全县考生5998人,本一上线1937人,上线率32.96%;本二上线3635人,上线率61.86%;生均总分、本科上线率等核心指标全省第一。2010年全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获得三金三银八铜的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对口单招取得好成绩,全县130名学生参加考试,本科上线率达40%,专科上线率100%,本科上线率创历史新高。特殊教育高考成绩名列全省前茅。今年逸夫特校迁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13项农村留守儿童食宿工程全面完成;107所学校抗震排查鉴定工作全部完成,2880台龙芯电脑和64套互动教学系统惠及64所农村学校。400多名农村教师到县城优质学校培训,促进校际均衡发展。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各镇社区教育中心全年劳动力转移培训9149人次,创业培训近2000人次。积极开展各项特色培训班1500多个,培训人数达12万多人次。积极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两所职业学校共招收190名退役士兵,其中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86人,短期培训的104人。

九、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昌盛。县图书馆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县262个行政村(居)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全县农家书屋新增图书65000册。全县14个镇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全覆盖。第六届“宾城之夏”暨全县非公企业文艺汇演活动,共演出20场、300多个节目,观众近4万人次。全年送电影放映3672场,哈萨克斯坦桑拉塔娜国家功勋歌舞团在我县文化交流演出并取得圆满成功。舞蹈《太平洋的风》、男女声二重唱《蓝印花布谣》参加世博会开幕式广场演出分获金奖和银奖。民间舞蹈《跳马》被国家农业部、文化部、中国文联选调参加全国首届农民艺术节开幕式广场演出,荣获最高荣誉奖——“精粹奖”。在第九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决赛中,《跳马夺得广场舞蹈类金奖;新民歌组合《海之风》夺得音乐类金奖;中国画《清露坠素辉》夺得美术类银奖。魔术《变鸽子》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三家杂技家协会联合举行的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金手杖奖”魔术大会上获金奖。杂技剧《海上生明月》获江苏杂技作品大赛主题晚会金奖。《永定神韵》获全国中国画大赛铜奖;《跳马成功入选国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卫生事业有效推进。2010年全县参合人数为83.47万人,参合率达99.7%。加快推进新农合村级网络建设步伐,全县24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了结报设备,与南通市肿瘤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开通联网结报。建成示范化、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240个。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2206例,总发病率为209.50/10万,发病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全县儿童“五苗”覆盖率达98%以上。完成农村改厕2.5万座。

体育事业成绩辉煌。全年共完成健身设施城中村布点64家,创建省市体育健身俱乐部5个,优秀体育健身活动点12个。参加江苏省县级田径比赛获团体总分第十一名。南通市少儿田径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金牌总数第一名。今年共向省专业队输送2人、向省体校输送5人、向南通市体校输送37人。全年共培养新增国家一级裁判员22人,二级裁判员15人,三级裁判员130人, 7人晋升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348人晋升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成功举办全国风筝邀请赛、江苏省风筝精英赛、江苏省青少年击剑冠军赛等大型赛事。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对外宣传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县广播电台多次举办“896政风行风热线”户外直播,电视栏目改版取得新成效,创办对农专题节目《乡村行》,民生专题节目《百姓》深受农民欢迎。电台大胆尝试栏目改革,新开办《今日30分》和《畅行直通车》节目,受到听众好评;《如东快报》新设“今日关注”、“有一说一”、周末特刊等版块,贴近性和可读性明显增强。广播电视报导在市台用稿用片400多条,省台用稿用片148条,中央台用片10多条,其中央视《新闻联播》2条。广播电视共有21件作品在省市获奖,其中广播有2件获省二等奖,电视节目《追寻人民海军发祥地》获市政府新闻奖特别奖,电视《这方水土》被评为南通市年度优秀栏目。全县数字化整转有线电视用户25.1万户。已完成180个村的广播电视标准化建设。

十、洋口港开发和开发区建设

洋口港开发进程加快。洋口港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 1.5 亿元,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达 1.03亿元。洋口港开发区共完成新批注册外资2.5 亿美元,外资到账完成 1.71亿美元。市外民资完成6.93 亿元。当年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3个,竣工项目16个;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入61亿,三产固定资产完成1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8亿元,利税完成0.9亿元。

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注册外资4047万美元,外资到账1999万美元,市外民资7亿元;实施工业投入项目58个,当年完成投入工作量21亿元;全年完成全部工业税统销售62.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18亿元。2010年全区净增定报企业10个,净增亿元企业5个。

沿海经济开发区完成注册外资1.18亿美元,完成到账外资1136万美元,完成市外民资5.5亿元人民币。全区共引进投资超十亿元企业3个,超亿元以上的项目12个。

东安科技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投资环境日趋改善。全年共引进项目17个,内资项目16个,新增注册资金7.60亿元,到账资金4.58亿元;外资项目1个,注册资本588万美元,到账353万美元。在建项目11个,其中当年开工8个,投产项目11个(含租赁厂房的4家企业)。

十一、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县城建设力度加大。2010年,全县在建开发项目完成开发量达8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2.67万平方米。全年共新实施拆迁工程项目4个,完成结转项目扫尾4个,拆迁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新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完善。我县市政道路建设史上里程最长、设计等级最高、投资额度最大的东二环、西环路工程全面竣工通车,标志着新港城主城区73平方公里外环框架全面形成。在此基础上,主城区“网状”道路骨架加快构建,珠江路西延、解放路、富春江路工程竣工通车,进一步增强了主城区内外部的交通联系,保障了行政中心及周边项目的顺利启用;包括“两环”在内的钟山路、长江路、渭河路、通湖路的绿化工程、供水工程加快配套覆盖,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迅速建成,夯实了县城西北工业片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老城区承载功能显著增强。青园路、幸福路、南闸路、东升路建成启用,海花桥主体工程完工,三元世纪城停车场项目建成交付,进一步缓解了老城区交通疏散和停车压力;如泰河南岸景观带、掘苴河绿化景观带的建成,为中心城区又增添了新的休闲风景线。全县区域供水已形成“三横两纵”环状供水网络并覆盖城乡,成为县政府惠民实事工程的范例。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施环保审批项目266个,通过市批项目16个;全年17家污染企业(项目)被依法关闭;12家化工企业启动了向化工园区的搬迁,22台(套) 锅炉淘汰。全县污水日处理能力达6.32万吨,建成污水收集管网86.8公里;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610余人次;河口、双甸、茶、新店、岔河、大豫、丰利、洋口、马塘、苴镇十个镇全部通过了国家级生态镇考核验收。拼茶镇兴镇村、新店镇新店社区被列入了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曹埠镇上漫社区、拼茶镇三星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拼茶中学、长沙小学等5所学校被评为省绿色学校、市级示范绿色学校,岔河镇迎春社区等3个社区被评为省、市级绿色社区组织32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14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复审,如东经济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创建规划通过省环保厅的评审。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公安部门人口统计资料,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48358人,比上年末减少4623人,其中出生人口5755人,死亡人口10311人;人口出生率 5.48‰,人口死亡率9.81‰,人口自然增长率-4.33‰。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提高。年末全县城镇集体以上从业人员6.73万人,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35728元,比上年增长13.4%;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5894元,比上年增长12.5%。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02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9120元,比上年增长14.0%。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全年举办县内人力资源市场36场,引进各类毕业生1500多人。引进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53名,其中博士生1人。全县新增就业750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775人;新增转移就业92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6280人;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3560人。年内完成各类职称评定1520人。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11.54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8.6%;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到14.74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4%;工伤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10.2万人;失业保险总参保人数达7.6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达30.5万人,基本达到全覆盖。单独享受基础养老金13.7万人,累计发放9200万元;享受退休金待遇8.11万人,累计发放达1.12亿元。组建了12333咨询服务热线。

注: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构比按现行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