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如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8-02-15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集聚、两突破、两促进”的总体思路,努力实现如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110.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7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348元,比上年增长16.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4.2:52.2:33.6,二、三产业占比继续提升,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2.02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2亿元,比上年增长46.5%。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五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一、 农  业

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3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66.04亿元,比上年增长6.75%,其中农业产值24.50亿元,比上年增长4.0%;牧业产值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渔业产值21.37亿元,比上年增长5.74%。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中,粮食86.29万吨,棉花2.10万吨,油料总产3.53万吨,生猪出栏65.2万头,羊出栏38.4万只,家禽出栏2282万羽,蚕茧产量6380吨,水产品总量23.59万吨。

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项目农业层次进一步提升。全年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农业科技项目30项,其中市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20项,国家级项目7项;获市厅级三等奖以上科技成果项目10项次质量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增认证“三品”10个,其中无公害产品2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2个,“三品”认证由量向质转变,畜产品实现绿色食品认证零的突破。新增农业地方标准7个,其中省标3个、市标4个;新增标准化示范区15个,其中新增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生态农业县创建通过省级验收。高效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年亩产出3000元以上的高效农田达50万亩。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为了改善农业灌溉用水和群众生活用水水源水质,2007年完成了四贯河、洋口运河三、四标段等4条县办河道的疏浚任务,疏浚长度22.8公里,土方106万方;疏浚镇级河道50条,长度136.4公里, 土方250.5万方;整治村级河道涉及77个村155条河,土方220.92万方。此外还实施了袁庄节水增效灌溉和河口小型公益设施两个2007年国家级示范项目,两项目共投入资金971万元,改造泵站9座,新建防渗渠76公里,配套各项建筑物1563座,项目建设3.5万亩,有2.4万亩农田的灌溉和排涝得到明显改善。

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74万千瓦。拥有拖拉机929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20台,小型拖拉机8973台;机动插秧机1646台;秸杆粉碎还田机62台;各种固定、临时泵站动力机械3583台,58170千瓦;联合收割机1287台,其中自走式1189台;机动脱粒机6277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6236台;农用运输车辆3230台。

二、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高位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8.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2亿元,比上年增长41.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0.2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实现利税30.09亿元,比上年增长54.6%,其中利润19.84亿元,比上年增长66.8%;亏损额1350万元,比上年减少3789万元;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226.93%,同比提高36.3个百分点。年末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93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总数92家。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服装8613万件,比上年增长38 %;食用植物油7.79万吨,比上年增长25.88 %;配混合饲料25.38万吨,比上年增长31.24%;纱7.47万吨,比上年增长28.19%;丝1662吨,比上年下降14.57%;化学农药原药8221吨,比上年增长5.04%;合成氨3.77万吨,比上年下降6.58%。

社会用电同步增长。2007年全县全社会用电21.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55%,其中工业用电17.0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9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67%。全县电力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14364万元,重点实施了220千伏马塘变改造工程、110千伏如东风电二期工程、 110千伏洋口-环港外滩线路及其扩建间隔工程、110千伏洋口-东凌风电线路工程、110千伏岔南输变电工程、110千伏茶变扩建工程、110千伏凌洋风电接入系统工程等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1%,施工面积15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累计在手的工作量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县共有建筑业资质企业101家,其中特级2家、一级3家、二级23家、三级54家,劳务企业19家,建筑产值超亿元11家,超25亿元2家;五建、顺通列省建筑业30强企业。年内获“鲁班奖”工程1项,获省科技应用示范工程4项,省级以上奖项8项,市优工程奖15项,省级文明工地8项,市级文明工地16项,县级文明工地28项。

三、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势头依然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4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 %。在投资完成额中,全部工业投入120.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规模工业投入98.71亿元,比上年增长35.71%。全年共实施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项目548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280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64个。千万元以上竣工工业项目159个,竣工率达56.79%。服务业投入增势强劲,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6.77亿元,比上年增长24.91%,当年竣工房屋面积21.6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1.31万平方米。

四、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2007年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洋口大道17公里一级公路全面建成通车;S334线如东西段38公里一级公路新建工程全线展开,路基和九圩港大桥基本建成;沿海高速东陈连接线6公里简易通车,白蒲连接线正在进行路基施工;新一轮县乡道改造帷幕全面拉开,全年改造县乡道路120公里,其中建成通车100多公里;通村水泥砼路300公里,镇村公路达标整治全面推进并基本完成。如泰运河2公里护岸工程、县乡道10座危桥改造及省道223线南段路灯工程、县乡道大中修工程全面完工,全年累计完成投资8.1亿元。省道225改线29公里一级公路已完成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即将正式开工。外挂车船清理工作成效明显。到年底,全县已清理货车97辆、变型拖拉机1853辆、船舶36艘,外挂车船回归率均超过70%。全年新增厢式货车264辆,占新增总数的34.97%,重型货车130辆,占新增总数的17.22%;新增货运船舶53艘6919载重吨。继续推进公车公营,公车公营率达62.9%。全年及时、安全运送旅客337万人次。

邮政电信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7577万元,比上年增长23.12%;年末邮政储蓄余额净增6.79亿元,总余额达到37.85亿元。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66亿元,比上年增长9.9%;净增固定电话1706部,用户总数达270735户;净增小灵通用户14229户,用户总数达96820户;净增宽带用户14868户,用户总数达31621户。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餐饮业零售额9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市场建设投入加大。全县消费品市场23个,成交额71亿元。全民创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年末拥有在册个体工商户30259户,从业人员3.17万人;在册私营企业14475家,其中新发展3395家,从业人员14.75万人。全年私营个体经济实现税金7.42亿元,比上年增长46.4%。

市场物价有所回升。以上年为基期,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3.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7.1。

1、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5.2

其中:食品                                  111.4

烟酒及用品                            100.7

衣着                                  104.7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9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0.0

交通和通讯                            101.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7.0

居住                                  106.9

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107.1

其中:机械化农具                            100.2

化学肥料                              100.3

农药及农药械                          100.3

六、 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6.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自营出口5.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9%,进口总额0.81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5.2%。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4个,注册外资9.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外资到帐3.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全年完成外经营业额2602万美元,新派出国劳务人数570人,期末在外人数2839人。

七、 财政、金融和保险事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2.02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其中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2亿元,比上年增长46.5%;财政总支出20.47亿元,比上年增长45.5%。

金融业务稳步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1.72亿元,比年初增加2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45.33亿元,比年初增加1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居民人均储蓄14621元;各项贷款余额101.22亿元,比年初增加19.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1%;金融系统全年现金收入659.67亿元,现金支出656.50亿元,收支轧差净回笼-3.17亿元。

保险业务不断拓展。县人民保险公司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684万元,支付赔款3650万元,赔付率达99%。县人寿保险公司全年寿险保费收入3.2亿元,短期险赔支出566万元, 短期险赔付率47%。

     

八、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7.49亿元,同比增长31.3%。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高新技术产品20项;民营科技企业13家;市级星火龙头企业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申报市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65项,获准立项71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46项、市级20项。争取上级科技拨款1202.2万元,科技贷款4000万元。县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02项。申请专利735件(其中发明专利280件),授权专利308件。组织产学研合作洽谈会12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78个,新建产学研联合体18个,引进柔性人才510人。年内全县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8项,评审县级科技进步奖30项。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55所,在校学生13.13万人,共有教职工9467人。全县幼儿三年入园率95%,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8.94%。高考成绩再创辉煌,以高考为主要标志的基础教育质量连续12年在全省领先,全县6145人参考,本科上线2979人,上线率48.48%,高出全市10个百分点;生均总分549.68,高出全市18.85分。本科上线率、生均总分及语文、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6门学科均分均居全省第一。《新华日报》以《“团体冠军”看如东》为题对如东教育进行了深度报道,在全省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积极组织实施新农民培育工程,各类成人教育共培训30.5万人次,农村从业人员培训率达52%。继续实施“两免一补”工程,为全县近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农村小学“四配套”工程全面启动,积极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完成了78所农村建制小学“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配套,全县所有初中、小学“四配套”工程接受了省、市验收。岔河中学通过了省三星级高中验收,掘港中学、双甸中学启动了三星级高中创建工作。南通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投资5500万元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并于7月初开始接纳高一新生进行军事训练,下半年,实践基地接受了全县初二年级、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九、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成绩喜人。全县15个镇中9个镇文化站已达标并对外开放,有2个镇文化站已经开工新建。县杂技团新团在原址新建开工,一期工程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图书馆创建成江苏省文明馆,文化馆新馆即将动工兴建。全县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百场,送电影下乡放映3754场。比较有影响的重大文化活动有“龙腾洋口·魅力如东”大型文艺晚会、“千戏下基层,唱响新农村”、“唱响主旋律,情系新农村”送戏下乡系列文艺演出活动、如东县新世纪优秀创作歌曲展演、“宾城之夏”系列文艺晚会等等,特别是9月22日成功举办了“龙腾洋口·魅力如东”大型文艺晚会,观众逾万人,县电视台进行了现场录播,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播放,有效扩大了如东对外知名度。全县全年组织创作各类作品1300余件,市级发表、展演、获奖30件,省级以上50余件。彩车《龙腾江海》和表演方阵参加了第九届亚艺节巡街演出并获银奖。县少年杂技团杂技剧《海上生明月》在亚艺节上进行了展演。舞蹈《跳马夫》参加了央视“奥运城市行”如东站演出。舞蹈《钟馗戏蝠》参加了省文化厅主办的全省文化遗产专场演出,此外全县有一大批书画、民间绘画、摄影作品、群文和图书理论研究文章在省以上展出、交流、发表和获奖。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81.17万人,参合率达97.8%,比上年提高7.03个百分点,共建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160个,比例高达66.67%,两项均居全市领先水平。加大疾病控制与防治力度,全县共体检12.69万人,发现和及时治疗慢性病2.25万人;全年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1701例,总发病率为158.8/10万人,发病率与去年同期持平;投资120万元,在丰利医院挂牌成立了“职业病应急救治中心”;组织参与了3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演练;共修订完善7项应急预案。完成了省、市下达的4321座农村户厕三格式无害化的试点项目任务,新建房无害化卫生厕所配套1235座,完成了200座一池三改任务,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果。全年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为100%,全程系统保健管理率为91.02%,高危孕产妇筛查率为39.95%,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率为100%,产后母婴家访率为96.65%,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6%以上。县卫生监督所被省卫生厅表彰为“江苏省卫生监督工作先进集体”。

体育事业成绩辉煌。年内获得江苏省体育强县先进单位称号,15个镇被评为体育强镇。省县级田径赛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全年输送省级以上优秀体育后备人才5人,省体校10人,市少体校45人。“全民健身月活动”再获全国先进。全县15个镇都建成了体育活动中心。成功承办了一项全国、两项省级、两项市级体育赛事。体育搭台宣传如东达到新的高度,其中中央电视台5套、7套录播了“奥运城市行走进如东”、“新农村建设如东百村农民运动会”节目,有效地宣传了如东、提升了如东的知名度。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继续开办“896政风行风热线”和 “896农民热线”,社会反响良好。全年广播电视在市以上媒体用稿700多篇(档),市以上获奖20多篇(档)。“江苏LNG项目动工兴建”和“中天科技自主创新研发我国首条深海应用光缆”两条信息,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直播间”节目连线采访县委书记周铁根,报道了“如东500多名县级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蹲点调研”的消息。全县建成“双入户”村156个,新发展农村调频广播12万只。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5万户,用户总数达到24万户,在南通6县(市)中位列第一,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顺利通过南通市广播电视“双入户”先进县验收,率先在全省完成“双入户”工程。建成全县电子政务网,县级机关公文已通过电子政务网传输收发。建成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各镇、村的远程教育接收点已安装开通并已投入正常使用。

十、洋口港开发和开发区建设

洋口港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当年完成投资19.6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470万元,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2146万元。新能源风电一期工程当年完成投资1.08亿元,已安装调试好31台风机,当年上网电量达2600万千瓦时,实现税收96.5万元;风电二期工程当年完成投资7.32亿元,15万千瓦项目已经全部竣工投产,累计上网电量达17500万千瓦时,实现税收833万元。

如东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工业运行健康有序,运行质量全面提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2.5亿元,比上年增长66.3%,定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7.6亿元,比上年增长60.7%,实现利税4.13亿元,比上年增长88.6%。固定资产投资势头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7.18亿元,比上年增长92.76 %,其中工业投入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7%。全区共有146个项目施工建设,其中外资项目74个,投入17.68亿元,当年新开工项目113个,已竣工86个。三产服务业齐头并进。全区服务业增加值4.2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总量3.9亿元, 500万元以上经营性项目12个。全区净增个体工商户74个,净增私营企业94家,净增私营企业注册资金1.93亿元,新增注册商标26个,申报县级名牌产品2个。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6个,注册外资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26 %;实现外资到帐1.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17%;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区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9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实现财政总收入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8.69%;财政总支出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8%。

十一、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县城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组织编制了老城区一号街区3号地块、三号街区、如泰运河南侧地块、月亮湾东西区、邮政局周边地块、金顺·凤凰城等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启动编制县城绿地系统、综合交通、水环境整治、给排水、环境卫生等五个专项规划。组织完成苴镇总体规划编制,实现全县城镇总覆盖率100%,完成了全县15个镇815个农民集居点总平布局规划和15个三类村庄建设规划。年内组织实施市政工程12项,完成投资3亿元,其中续建工程3项,完成投资1.1亿元;城市开发共组织实施房产开发项目26个,全县房产项目在建施工面积54.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9.4万平方米,预售面积27.58万平方米。实施拆迁项目17个,拆迁房屋面积44.05万平方米,拆迁总户数2665户,单位117家。

环境保护取得成效。全年审批各类建设项目1532个。对占全县排放总量15%的10家污染物排放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23家恶臭污染企业、24家冬瓜酱企业实施专项整治。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5000余人次,其中节假日和集中式夜间突击检查4200多人次,组织现场监察7200多厂次,增收排污费1412亏元,实施行政处罚67起,处罚金额302万元。根据县化治办的统一部署,牵头关闭了13家化工企业。25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和循环经济试点验收,8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年共在重点企业安装流量计25台、COD在线监测仪11台、二氧化硫在线监测仪1台,在化工园区两家重点企业实施视频监控,收集在线自动监控数据近5万个,实现了对部分重点污染源的无盲点监控。先后投入资金130万元添置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新增了恶臭、DMF等重要监测项目,监测站顺利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监督复评审和计量认证监督评审,开展了海水中辛硫磷、毒死蜱等6个农药项目的监测,监测能力在全省县(市)监测站中位居前列,全年共获各类监测数据42476个,比上年增长了14%。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公安部门人口统计资料,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62972人,比上年末减少8412人,其中出生人口5210人,死亡人口9435人,人口出生率 4.88‰,人口死亡率8.84‰,人口自然增长率-3.96‰。

年末全县城镇集体以上职工人数6.10万人,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22378元,比上年增长23.28%,其中国有职工平均工资30527元,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16142元,其他单位职工平均工资16421元。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598元,比上年增长22.58%。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4元,比上年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6212元,比上年增长14.6%。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提供就业岗位18090个,新增就业人数7103人,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72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先后引进外地劳动力4200余人,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矛盾。全年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809份,再就业培训6537人,其中创业培训225人,培训人员再就业率达94.8%。全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职工17027人,累计参保人数达86738人;失业保险新增5993人,累计参保职工共63536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新增10090人,累计参保人员109833人;工伤保险新增38147人,累计参保职工达105064人,生育保险新增5471人,累计参保职工达26668人。

注:本公报数据取自年度快报资料。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行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