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如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4-03-18 11:24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和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作中心,把健康协调发展作为基本要求,把优化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保障,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6.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11亿元,比上年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6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209.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1300元,比上年增长12.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431元,比上年增长12.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1.6:49.2:39.2。实现财政总收入10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十一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一、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98.36万人,比上年减少0.24万人。城镇化率51.14%,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04.3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2万人;其中18岁以下人口11.02万人,占10.6%,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18-35岁人口19.32万人,占18.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35-60岁人口45.51万人,占43.6%,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60岁以上人口28.53万人,占27.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6101人,死亡人口9874人;人口出生率 5.84‰,人口死亡率9.46‰,人口自然增长率-3.62‰。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45元,比上年增长10%;年末城镇百户家庭有洗衣机100台、电冰箱103台、空调200台、热水器113台、微波炉92台、家用汽车56辆、摩托车69辆、手机236部、固定电话机82部、彩色电视机185台、家用计算机103台。农民人均纯收入13529元,比上年增长11.3%;年末农村百户家庭有洗衣机86台、电冰箱101台、空调145台、热水器101台、微波炉81台、生活用汽车24辆、摩托车92辆、手机233部、电话机92部、彩色电视机191台、家用计算机64台。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54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85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43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60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5%以内。组织职业技能培训5042人,其中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1485人,创业培训774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50万元,帮助1299人实现创业。全年举办招聘洽谈会56场次,1565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39159个。全年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分别新增参保16477人、13785人、30841人、9540人和9401人全县新培养初级工、中级工   10742人,高级工2631人,技师211人。全县初审高级职称172人、中级职称362人。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城镇低保27人、农村低保186人,退出城镇低保34人、农村低保633人,发放低保补助2392万元。全县现有城镇低保415户693人,农村低保6001户9491人。将困难群众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60%以上,救助封顶线提高到30000元,全年救助困难群众17万多人次,救助资金720多万元。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慰问32000多人1200多万元。开展慈善助学、助医、助困活动,救助1000多人次。开展“助流浪者温暖回家”行动,全年累计救助86人次,妥善安置27名流浪乞讨智障人员安全返乡。全面实施“安康关爱”工程,为24000多名老人办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全县258个社区均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148个社区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全年办理结婚登记8139对,离婚登记1452对,补领婚姻登记证1171件,办理收养登记73件。向80岁以上高龄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康复器具3000多台套,为487名城乡退役士兵发放自主就业补助金1238万元。 

二、 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2.11亿元,比上年增长3.4%。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其中,农业产值4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林业产值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牧业产值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7%;渔业产值3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农林牧渔服务业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中,粮食92.28万吨,比上年增长0.4%;棉花1.38万吨,比上年下降17.4%;油料总产4.69万吨,与上年持平;生猪出栏90.89万头,比上年增长6.2%;羊出栏24.01万只,比上年增长3.5%;家禽出栏2520万羽,比上年增长0.2%;水产品总量30.23万吨,比上年增长6.7%。

农业科技发展加快。组织实施省级以上重点农业科技项目27项,其中省级项目17项,部级项目10项。获市级三等奖科技成果3项。新增认证“三品”38个,其中无公害产品34个,绿色食品4个。全县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占比80.29%,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占比37.64%,肉禽、蛋禽规模养殖比例分别为99.82%和97.88%。新增千亩综合示范园区22个,新增规模化种养示范基地43个,新增现代农业示范村38个,新增规模特色产业25个。新增高效设施农田6.28万亩,累计设施农田达19.78万亩。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2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20家,全县获认定各类龙头企业8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5家、市级42家、县级31家。

农业开发项目成效显著。全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3个,开发总面积5.9万亩,其中:土地治理项目4个,滩涂垦区开发项目 2个,农业产业化项目7个。

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果。全年围绕六项重点民生水利项目完成投资近1亿元,完成防渗渠道工程300公里、渠系配套建筑物1.66万座,田间配套水泥路8.24公里、砂石路7.54公里,整治农田丰产沟520公里,改造独立水系2处,更新改造小型泵站39座,疏浚县乡河道(沟塘)土方425.92万方,新增灌溉面积 3330亩,增加旱涝保收面积 3.3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3.05万亩。全年调度沿海涵闸春季排咸、汛期排涝及几次生态补水排水83潮次,排水8.27亿方。

农机装备水平有新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达83.29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320台,联合收割机1850台,插秧机4189台。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机1.65亿元,全县农机作业服务收入6.5亿元,其中农机跨区作业遍及全国14个省市及地区,实现跨区作业收入1.2亿元。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5.07%。全年共发放农机购置补贴7007台套,其中收获机械129台,渔业机械4320台套,其它机械1800多台套,惠及农户3000多户;累计使用中央、省级补贴资金2149.4万元。全县新增大中拖配套还田机424台套、小拖配套还田机780台,全年完成还田作业面积达72.3万亩。全年新增插秧机449台,机插面积75.6万亩,机插率达91.3%;新增联合收割机129台、高效植保机223台、粮食烘干机12台、田园管理机29台、播种机751台、增氧机4260台、投饵机60台。年末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64家,合作社成员总数达6038个,资产总额1.53亿元,拥有各类配套农机具8102台套。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1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增长29.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7%,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智能装备、智能传感、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产值34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7%,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46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实现利税16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利润111.13亿元,比上年增长7.5%;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35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9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328家,比上年增加29家。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服装16935万件,比上年增长0.2%;家具16.23万件,比上年增长9.4%;电力电缆1777万米,比上年增长11.5%;光缆6437707芯千米,比上年增长35.3%;太阳能电池21975千瓦,比上年增长4.9%;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37835吨,比上年增长8.6%;涂料48816吨,比上年增长36.7%;水泥167.94万吨,比上年下降2.4%;食用植物油10.25万吨,比上年增长28.1%;饲料15.26万吨,比上年下降24.3%;纱8.46万吨,比上年增长28.2%;布96982万米,比上年下降7.7%;蚕丝981吨,比上年下降0.7%;风力发电量19.6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8%。

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全年全县全社会用电39.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1%;其中工业用电29.1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6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3%。

建筑业发展质量提高。全县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4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增加值5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年末有资质建筑企业140家,其中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10家,二级企业43家,三级及其他85家。被中国建筑业协会评为“中国建筑之乡”。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59.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在投资完成额中,工业投资24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年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05个,项目完成额24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服务业投资增势强劲,全年投资1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37.9%。房地产开发创历史新高,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8.40亿元,比上年增长81.2%;房屋施工面积185.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7%;商品房销售面积65.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7.6%;商品房销售额37.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商品房销售均价5779元/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7%。

五、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体系日臻完善。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5.6亿元,比上年增长7.6%,投资额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1%。建设项目33个,建设总里程396.8公里。临海高等级公路如东段提前二个月全线贯通;通洋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海启高速成功立项,先导段即将开工建设。全县干线公路总里程数从2012年末的204公里上升到303公里。铁路、公路、水运体系初步形成。完成建设乡村公路130公里、农桥132座,投资总额超1亿元,共有583.38公里道路、406座桥梁纳入了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项目库。全县新开行12条镇村公交线路,1条城市公交线路。如东汽车客运中心迁建征拆工作启动,洋口镇客运站竣工启用,新建岔河、洋口港客运站以及7个镇村公交回车场。年末全县拥有班车、旅游客车201辆,8822座,中高级客车占比达到100%;全县拥有营运货车5646辆,总吨位35146吨,其中厢式车1587辆、集装箱车21辆、罐式车228辆、大型物件运输车35辆、危险品运输车辆492辆。全县拥有运输船舶232艘,71789载重吨。

邮政电信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31亿元,比上年增长8%。年末邮政储蓄余额66.92亿元。完成电信业务收入2.35亿元,比上年增长3.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21.5万户,电信宽带用户10.78万户,其中当年新增宽带0.32万户。

规模物流企业发展较快。全县15家规模物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93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应交税金1.34亿元,比上年增长88.6%;从业人员1151人,比上年增长7%。本年创国家4A级物流企业1家,国家3A级物流企业3家,省重点物流基地1个,省重点物流企业2家。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有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批发业零售额3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零售业零售额1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全县商品市场46个。年末在册个体工商户 5.10万户,从业人员5.51万人;在册私营企业2.91万家,从业人员31.02万人。全年私营个体经济实现税金15.80亿元, 比上年增长11.7%。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以上年为基期,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2.4。

1、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2.7

其中:食品                                104.3

      烟酒及用品                          100.1

      衣着                                102.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3.8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2

      交通和通讯                          101.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7

      居住                                103.8

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102.4

其中:机械化农具                          100.8

      化学肥料                            101.5

      农药及农药械                        101.7

 

七、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稳中求进。全县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2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自营出口10.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进口总额18.04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5.38倍。全年新批外资协议项目59个,新批注册外资6.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9%;注册外资到帐3.3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667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1.1%。期末在外劳务人数1758人;实有三资企业452个。 

八、 财政、金融和保险事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0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财政总支出103.53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7.61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突破400亿元,达41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按年均户籍人口计算居民人均储蓄为39429元,比上年增长18.1%;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居民人均储蓄为41835元,比上年增长18.3%。各项贷款余额304.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工业贷款11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存贷款比49.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保险业务继续发展。县人保财产公司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47亿元,赔付支出0.85亿元,赔付率64.59%。县人寿保险公司全年寿险保费收入6.19亿元,赔付支出2.91亿元,赔付率36.7%。 

九、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年研发投入11.94亿元,占GDP比重2.23%,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财政用于科学技术支出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全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3家,新建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中心6家,市级工程中心13家;新增省民营科技型企业78家,认定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市级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全年申请专利62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65件;授权专利31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98件。全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3个,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3个。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年内撤并3所初中、3所小学,7所小学降为办学点。年末全县现有小学43所、初级中学23所、高中7所、职业高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总数68053人。年末全县有幼儿园44所,在园幼儿15160人。回购7所民办幼儿园,全县公办园占比57%,省优质园占比70%。全县义务教育一律就近免试入学,2800多名外来务工子女平等入学。完成校舍加固改造26幢3.8万平方米,完成单体新建校舍20幢3.7万平方米。投入3200万元,完成全县所有中小学“班班通”互助教学设备项目建设。2013年高考再续辉煌,全县参考人数5117人,本一上线1380人,上线率26.97%;本二上线3351人,上线率65.49%;生均总分318.06分。本一、本二上线率、生均总分等指标均列全省第一。全县学生在各项艺体素质竞赛中获得100多项省级以上奖项。成功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评审。

十、 文化、卫生、计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年组织免费送文艺演出100多场,送图书50000多册。举办第三届“港城之春”音乐会、京剧票友联谊会等活动十余次。“虫宾城之夏” 广场文艺共演出32场,422个节目,观众达3万人次。全年共放映电影4420场。14个镇(区)文化站全部通过市规范化文化站验收,其中6家文化站申报国家等级文化站。全年创作各类文艺作品2000多件,在省以上展演、参赛、获奖、发表作品50多件。丁洋表演的魔术《远方的信·变鸽子》获“文华奖”第九届全国杂技比赛铜奖;於国鑫编剧的小品《闹心的专家》、《生活不需眼泪》分别获第五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小品类剧目奖和第八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辅导一等奖;合唱《小龙舟》、二胡独奏《葡萄熟了》分获省第六届少年儿童艺术节大赛金奖和银奖。新创建省5星、市4星农家书屋各1家,全县105家农家书屋更新藏书20790多册。栟茶镇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历史文化名镇。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申报为第三批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名非遗传承人获第四批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名非遗传承人被评为省级传承人。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为77.48万人(剔除参加医保人员),参合率为99.97%,基本实现人口全覆盖。积极落实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法定报告传染病15种2201例,总发病率为210.42/10万,比上年下降5.46%。开展老年人体检工作,全县共体检 16.43万人,体检率90.28%。全县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8.88%,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96.71%;孕产妇死亡0例,婴儿死亡18例,婴儿死亡率3.29‰,出生缺陷率3.13‰。全县245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率100%,示范化率达96.7%。完成农村改厕3万座。

计生事业创新发展。全年出生人口性别比105.46,符合政策出生率达99.32%。新增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特扶对象9490名,累计奖特扶对象共54862人,发放金额6387.12万元;为18336名城镇持证无业居民及企退职工落实一次性奖励金1716.36万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转型保险全部到位,参保人数132214人。全年清理违法生育案件375件,办理再生育行政审批件1150件。开展育龄群众免费孕前健康优生检查3952对,村级孕前危险因素自查1.8万人,镇孕前危险因素筛查1.79万人。

体育事业再续辉煌。全年组织各类比赛50余场次。参加省县组田径比赛,获2金1银3铜,名列第14位,比上年上升6位。向省体工队输送4名,省体校输送7名,市体校输送22名体育后备人才。全年新增一级裁判5人,二级裁判7人,三级裁判4人。成功举办中国-如东第十四届国际风筝会暨“小洋口杯”2013年江苏省风筝精英赛、江苏省青少年击剑冠军赛、如东县第十一届运动会等有影响的重大赛事。群众体育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创建市级健身俱乐部2家,健身点4个,省级健身俱乐部1家,省优秀晨晚练点10个。体育彩票销售6928万元。

文广传媒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广播直播节目增加到6档,每天播出时长245分钟,节目构架更具现代时尚。电视更加注重栏目建设,《这方水土》、《大沈阳说如东》等栏目深受百姓喜爱。报纸开设《关注》、《对话》等深度报道专栏,发表时评、社论300多篇。全年共向上级媒体发稿发片370多篇,其中,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用稿60多篇,在省级媒体用稿110多篇。央视二套播出2档推介如东专题,中央电台播出一小时节目专题介绍如东。开渔节等活动被多家中央媒体转载报道。电视纪录片《麦收》获 2013中国镇江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提名奖,广播剧《最后的摆渡人》 获第十三届中国广播剧专家奖银奖。有16档节目获得省级奖,26档节目获得市级奖。全年实施35个村双向数字化改造,双向网覆盖11.7万户,农村网络质量不断优化。新开通8086短信派单平台,实行24小时值班管理。年末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保持27万户,广电宽带用户达1.1万户。新成立影视制作部,不断拓展新领域、新业务,全年经营收入达到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十一、洋口港开发和开发区建设 

洋口港开发进程加快。全区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7.31亿元,公共预算收入3.60亿元,比上年增长69.0%。实现新批注册外资2.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4%;实现外资到账1.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5%;引进市外民资13.38 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当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个,竣工项目2个;完成工业投入42.16亿元,比上年增长38.6%,服务业投入24.3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6.89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利税8.2亿元,比上年增长98.2%。洋口港江苏LNG项目全年接卸天然气船30艘计303万吨,洋口港开发区现代物流园被列入省重点物流基地。

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注册外资1.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到账外资44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9%;市外民资12.81亿元,比上年增长4.8%。当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个,竣工2个;当年完成工业投入42.01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全部工业应税销售100.1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201.8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6亿元,比上年增长63.6%。园区能级不断提升,全省省级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排名跃升至第12位,跻身全省首批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通过验收。

沿海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重点加快了海正药业、雅本化学、长青农化等5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和洋通公司小洋口国际温泉城、佛手湖湿地、海印寺及商业街回购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的金蛤岛东匡河景观绿化工程全面竣工。总投资2500万元的洋口医院已主体封顶,总投资7000万元的海正药业职工宿舍楼已进场施工。完成注册外资1.35亿美元,到帐外资4697万美元;市外民资1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部工业投入72.07亿元,比上年增长7.8%;设备投入3.96亿元。全年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数12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数14个。全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293.5亿元,比上年增长43.8%;应税销售150.17亿元,比上年增长65.1%。服务业应税销售8.11亿元,服务业入库税收1.6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5%。

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又有新进展。全年完成注册外资3099万美元,与去年持平;到账外资226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3.8%;市外民资到账7.24亿元,比上年下降18.8%。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新开工3个,竣工1个;工业项目投入16.8亿元,服务业项目投入5.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7%。规上工业产值6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利税8.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81万元。再生资源加工区全年累计投入6.8亿元,建成6.1万平方米的厂房、14万平方米的场地、4公里的道路、7公里的管网,日处理3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废钢配送中心、联检大楼,成功通过省级预验收。已有7家企业入驻,其中3家企业厂房已全面竣工,并取得国内收货人资格证书。2013年9月,加工区被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评为第四批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水库工程已开工建设,共完成土方700万方,投入资金总额1.1亿元。

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有序推进。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5万元,注册外资2030万美元,外资到帐1000万美元,市外民资3.78亿元,外贸进出口额1037万美元。完成工业投入6亿元,服务业投入1.77亿元。荣获“第三届中国县域最具农业投资价值区”称号。

十二、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县城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共完成市政工程建设投入18.7亿元,武夷山路、渭河路、金沙江路、淮河路东延、富春江路西延、通湖路、太行山路、井冈山路、解放路北延、牡丹江路、朝阳路、长江路等12条道路已基本通车。全年共完成县城区道路建设总长20公里。县城城区园林绿化累计投资约3千万元,新增公共绿地约7.18公顷,栽植各类乔木1万余株、各种观赏灌木2万余株,新增草花面积约0.30公顷,目前城区绿地养护面积已达140公顷。全年共完成33个征收项目,征收面积约140万平方米,其中:县城区共完成17个征收项目,征收面积约110万平方米。

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新开工安置房建设项目7个,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当年竣工安置房项目6个,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公租房(廉租房)791套,已基本建成公租房(廉租房) 1570套,已基本建成经济适用住房150套。廉租房租赁补贴保障126户、发放补贴26.53万元。已回购公租房(廉租房)11套、759.89平方米。全面实现住房保障体系的七大创建目标,被评为“江苏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示范市(县)”。

小城镇建设又有新进步。组织验收农村危房改造1800户,发放补助资金1350万元。除县城外各区镇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1个,铺设污水主干管网28公里,日处理能力3.26万吨。县自来水公司总投入近2亿元,完成引江供水主管网76公里管道敷设,贯通了临海线;建成岔河增压泵站一期工程,完成洋口增压站土地征用报批等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实施了大豫镇农村供水管网升级改造,全镇10万人全部饮用长江水。年内总供水3344.6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3.3%;售水3053 万立方米,供水漏失率小于8%,市内领先。

环境保护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共实施环保审批项目386个。全县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5.62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42万吨,全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减排指标分别削减1316吨、140吨、615吨和516吨(不含新增量),分别比上年下降7.8%、5.2%、13.8%、20.6%。全年实施行政处罚30件,处罚金额159.65万元。县城空气优良天数(API)达到307天,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4.1%。PM2.5监测站建成投入运行,国家生态县创建通过考核验收,跻身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注: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结构比按现行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本公报数据为快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