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如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3-03-28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2年,是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发展压力明显加大的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县上下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入推进的有利机遇,大力实施“港口引领、科技驱动、城乡一体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又取得新进步。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56亿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4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7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361元,比上年增长12.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1.8:50.9:37.3。实现财政总收入8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十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一、 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6.56亿元,比上年增长4.6%。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09.76亿元,比上年增长8.9 %。其中,农业产值4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牧业产值27.75亿元,比上年下降4.6%;渔业产值3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中,粮食94.38万吨,棉花1.65万吨,油料总产5.37万吨,生猪出栏85.59万头,羊出栏23.21万只,家禽出栏2515.69万羽,蚕茧产量1976吨,水产品总量27.80万吨。跻身全省首批“亩产吨粮县”,并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农业开发项目成效显著。全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2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4个,滩涂垦区开发项目2个,农业产业化项目6个。开发总面积5万亩,财政投资达到5328万元。组织实施省级以上重点农业科技项目12项,其中省级项目1项,部级项目11项。新增认证“三品”34个,其中无公害产品29个,绿色食品5个。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年出栏50头以上)占比达71.26%;家禽规模养殖占比达99.86%。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8家。新增休闲农业园区(农庄)8家,改(扩)建休闲农业园区(农庄)3家。新建机耕路167.2公里,机耕桥42座,防渗渠181.1公里,电灌站39座。

水利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52亿元,水利建设规模、资金投入、工程效益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科学调度涵闸,有效实施引江调水、汛期排涝和冲淤保港工作,全年累计排水11.69亿立方米成功防御“7.12”强降雨袭击及多起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组织实施岔河、大豫、掘港等镇饮水安全工程增补项目,铺设输水管网19.48公里,架设过河钢管92米,完成投资1690万元。改善了大豫、掘港等3个镇10个村2.8万人饮水条件。疏浚农村河道275条段,完成土方223万方,拓浚茶运河10.4公里,疏浚土方40.3万方。实施掘港、苴镇、长沙等3个镇9个村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完成投资4680万元,项目区每年可节水750万方。整治完成丰产沟3233条,长度1617公里对8个镇28处独立水系进行全面改造,共改造单排泵站14座,灌排泵站18座,新建、改造涵洞40座,大、小闸门改造59处,新建排水渠道1530米,全县近6万亩低洼农田灌排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推进农村水厂管理体制改革,完成53家农村水厂兼并回购工作。

农机装备水平继续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达80.69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达909台,联合收割机1756台。当年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82台,配套秸秆还田机201台,新增小型秸秆还田机1006台。新增插秧机555台,其中高速插秧机59台,全县插秧机保有量达3870台。机插秧面积达73万亩,机插率为91%。全年新增联合收割机101台、高效植保机199台、粮食烘干机5台、田园管理机21台、播种机480台、增氧机3535台、投饵机99台。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2.63%。

二、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健康运行。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5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48.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8%;风电行业实现产值9.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0.77%;机械电子行业实现产值40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实现利税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利润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333%,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4.3%。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定报工业企业641家,其中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465家。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服装 16282万件,比上年增长 5.9%;食用植物油 7.89万吨,比上年增长44.7%;饲料 18.59万吨,比上年下降16.1%;纱 6.58万吨,比上年下降17.3%;蚕丝 988吨,比上年增长23.4%;化学农药原药 32982吨,比上年增长7.1%。

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2012年全县全社会用电36.7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工业用电27.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6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3%。

建筑业发展质量提高。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完成施工产值356.25亿元,同比增长27.2%。2家企业晋升专业承包一级资质;7家公司的9个二级资质获批,其中新增二级企业4家。争创省优工程20项,市优质工程45项,县优质工程13项;30项QC成果获得省市优秀成果奖。

三、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10.79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在投资完成额中,工业投入22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全年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82个,项目完成额225.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5%。服务业投入增势强劲,全年投入83.94亿元,比上年增长47.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9.2%;房屋施工面积121.6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3%。当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0.6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7.8%;商品房销售额10.8亿元,比上年下降47.9%。

四、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跨越发展。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3.8亿元,较上年增长8.2%,投资额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7%交通重点建设项目进入国家及省市规划网,新增三条国道,国道328延伸到我县境内,原省道223上升为国道,临海高等级公路列入新国道,国道里程增加到近110公里;新增新白线、苴东线、222省道北延至洋口港三条省道,省道里程增加了近80公里。通洋高速公路完成建设总量的40%,临海高等级公路如东段实现海安至小洋口之间的基本贯通。全年在建一级公路总里程达106公里,“三纵三横”的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全年建设农村公路231公里,改造农桥102座。全县拥有班车、旅游客车217辆,9736座。城市公交在原有101、102路纵向线路的基础上新增103路横向线路。全县基本实现了公交经营主体集约化、公交线路覆盖网络化、公交服务管理规范化的三级城乡公共交通网络体系。海洋铁路2012年总投资计划42570万元,全部按计划完成,整体项目清理总概算总投资达20.12亿元,并通过初步竣工验收。

邮政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1亿元。年末邮政储蓄总余额达84.11亿元。完成电信业务收入2.27亿元。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24.79万户;净增宽带用户1.24万户,用户总数达10.46万户。

规模物流企业发展较快。全县12家规模物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40.9%;应交税金2476.83万元,同比增长31.7%;从业人员1406人,同比增长3.7%。品牌创建取得新突破。健桥医药、中石油华东燃气2家企业获得国家4A级物流企业授牌,鑫泰医药1家企业获得国家3A级物流企业授牌,庆堂春医药荣获省重点物流企业称号。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市场建设投入加大。全县商品市场26个,其中消费品市场23个,生产资料市场3个。个体私营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年末拥有在册个体工商户47932户,从业人员5.46万人;在册私营企业22650家,从业人员25.48万人。全年私营个体经济实现税金14.14亿元, 比上年增长14.8%。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以上年为基期,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8,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1.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1.8。

1、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0.8

其中:食品                                100.9

烟酒及用品                          103.5

衣着                                109.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4.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0.9

交通和通讯                          100.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5.4

居住                                 92.3

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101.8

其中:机械化农具                          100.3

化学肥料                             99.6

农药及农药械                        101.3

六、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难中有进。全县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12.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自营出口9.9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8%;进口总额2.82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2.5%。全年新批外资协议项目50个,新批注册外资5.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5%;注册外资到帐3.2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509万美元,期末在外劳务人数1415人,境外投资中方协议额800万美元。年末实有三资企业496个。

七、 财政、金融和保险事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8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财政总支出8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7%。

金融业务稳步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4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居民人均储蓄33384元(以平均户籍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7.6%。各项贷款余额24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工业贷款9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存贷款比48.76%。

保险业务继续发展。县人民保险公司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1226万元,支付赔款6687万元,赔付率达59.57%。县人寿保险公司全年寿险保费收入5.78亿元,赔付支出1.36亿元,赔付率达38.46%。

八、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中心5家,市级工程中心10家;新增省民营科技型企业79家,认定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1家,市级农业科技型企业4家。组织申报市级以上各级项目280项,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资金1605万元,全年认定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数63个。全年申请专利209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7件;授权专利2992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件。全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82个,征集企业有效技术需求60个,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5个。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内撤并3所初中2所小学,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年末全县有小学53所、普通中学34所、职业高中2所,在校生总数73821人。幼儿园38所,在园幼儿15225人。全县义务教育一律就近免试入学,2000多名外来务工子女平等入学。完成62个校舍加固改造项目10.7万平方米,完成新建校舍10.56万平方米。如东一职新校区投入使用。完成“一镇一所公办园”建设任务。2012年高考再创佳绩。本一上线1511人,上线率27.76%;本科上线3366人,上线率61.83%;生均总分316.52。高分人数、本科上线率、生均总分等指标连续20年省内领先。全县277人参加省对口高考, 60人达到本科线。全县学生在各项艺体素质竞赛中获得100多项国家、省、市级奖项。全县全年组织劳动力转移培训超过4000人,创业培训近1400人。

九、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组织送戏、送演出下乡70场、送电影下乡4400场、送图书52400册。举办第二届“港城之春”、“黄海遗韵”等大型文艺活动50场。“虫宾城之夏”广场文化活动连续举办八年,获江苏省第十届“五星工程奖”服务类项目奖。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组建如东县农村数字电影工作站,在14个镇(区)建立固定电影放映点,免费向各镇(区)发放数字电影放映机11台。县城新增一家数字影院,城乡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达100%。全年创作各类文艺作品2000多件,其中戏剧类29件,曲艺类47件,歌词(曲)26件,其他16件;书法美术类作品50余件。其中在省级以上发表、展演、获奖的作品67件,市级33件。小品《专家来了》获第九届“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艺术节”优秀编剧奖、优秀剧目奖、最佳演员奖三项大奖中国画《秋清老屋香》荣获第二届全国群众文化美术书法大展金奖。戏剧小品《信仰》、小品《富二代与富脑袋》、数来宝《感动中国刘金国》获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办的“中华杯”第三届小戏小品集二等奖。新创建50家江苏省三星级示范农家书屋,新增购农家书屋图书27380册。我县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厅、省公务员局授予的“江苏省文化先进县”称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为78.9万人(剔除参加医保人员),参合率为99.8%,基本上实现了人口全覆盖。积极落实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法定报告传染病16种2216例,总发病率为223.35/10万,同比下降27.09%。开展老年人体检工作,全县共体检15.95万人,体检率84.32%。全力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全县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9.87%,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95.20%;孕产妇死亡0例,婴儿死亡17例,婴儿死亡率2.83‰,出生缺陷率1.84‰。全县24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率100%,示范化率达92%,“六位一体”功能基本到位。完成农村改厕3万座。

体育事业成绩辉煌。有序实施行政村体育设施提档升级,投入近360万元,为全县200个行政村新建一条10件套的健身路径举办系列健身活动、比赛近40场次,全民健身日活动获省先进。群众体育工作成绩显著,被省体育局授予“突出成绩奖”荣誉称号。创建市级健身俱乐部4家,健身点4个。体育彩票销售8694.7万元,市场份额排名全市第一,创历史新高。参加省县组田径比赛,获1金、4银、3铜,保持全省甲级赛区水平。向省体工队输送1名、省体校输送10名,市体校输送26名体育后备人才。全年新增一级裁判2人,二级裁判23人,三级裁判85人。成功举办中国如东第十三届国际风筝邀请赛、江苏省风筝精英赛、江苏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江苏省青少年击剑冠军赛等有影响的重大赛事。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电台直播节目由1个增加到3个,全天直播3个半小时,自办节目由2个增加到4个。推出的首个方言类节目《大沈阳说如东》。《如东快报》改版为《如东日报》,并对版面内容和栏目进行整合,新设“今日关注”“百姓聊吧”等民生栏目。电视在省市媒体用片130多条,央视用片8条、专题4档。广播在《全国新闻联播》、《央广新闻》用稿11条,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乡土乡情》栏目联办60分钟专题节目《大美如东》。报纸在市级以上报刊用稿40多篇。电视有4档节目获南通市一等奖。广播有14档节目分获省三等奖和市一、二等奖。报纸在全省“县市报好作品”评比中,有9篇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获奖档次、篇数均在同类报纸中名列前茅。《如东新媒体》于5月18日正式上线运行,点击率达到日均5000人次以上,点击范围涵盖全国各地。大力推进基础网络整改工程,完成200多个村的整网任务。全县14个镇广电机房得到全面改造升级。全县所有镇区和40%以上的村实现网络双向化。全县数字电视用户27万多户,新增宽带及其他增值业务用户1万多户。

十、洋口港开发和开发区建设

洋口港开发进程加快。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4.07亿元,公共预算收入2.13亿元。完成新批注册外资1.67亿美元,外资到账完成0.68亿美元。市外民资完成11.74 亿元。当年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竣工项目6个;完成工业投入30.41亿,服务业36.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02亿元,利税6.58亿元。

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外资注册1.20亿美元,外资到账3555万美元,市外民资12.22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投入项目53个,当年完成投入工作量31.96亿元。总投资30亿元的三一重工如东工业园,为开发区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项目。全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82.8亿元,全部工业税统销售71.84亿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4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7亿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明阳风电、海力风电、天赋新能源等企业在区内集聚,开发区被评为“2012年中国新能源最具投资价值园区”。

沿海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外资注册 1.44亿美元,外资到帐5571万美元,市外民资12.77亿元。完成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5个,投入64.34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2个,峻工项目13个。完成服务业投入17.86亿元。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96.1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销售收入190.3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税18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2亿元。

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又有新进展。完成注册外资3189万美元,到账外资1111万美元,市外民资到账8.79亿元。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新开工29个,竣工13个,工业项目投入26.02亿元,服务业项目投入4.46亿元。工业税统销售收入实现19.48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13万元

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平稳起步。自组建以来,围绕“一年搭台、两年起步、三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完成了健全组织机构、实施托管移交、启动规划编制、搭建融资平台、推进招商引资等工作。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6万元,实现预算外收入45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亿元,在手在谈的招商引资项目19个。

十一、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县城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全年累计实施市政路桥工程共20项,其中9个项目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5个项目基本完工。完成珠江路广场、青园南路行道树、市河绿化恢复、老城区绿化改造等新建工程,共栽植大型乔木2100株,花灌木650株,灌木41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4公顷,养护总面积92.4万平方米。新增、修复路灯近1000余盏。市政各项工程全年投资达20亿元,为近年来之最。全年实施征收项目21个,征收房屋总面积91.5万平方米,是去年的两倍。

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城阳光家园政府保障房一期等9个项目在建和竣工房屋总建筑面积达到81.27万平方米,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安置房建设均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被授予为“江苏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综合试点示范县”称号。

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实现全覆盖。按照“两纵三横”供水专业规划,累计投入3.57亿元,敷设供水管网达200多公里,将长江水源送达全县各镇(区),实现了引江供水主管网全覆盖年度目标。同时积极支持各镇(区)联通管网建设,实现了受益人口90%的年度目标。

环境保护水平继续提高。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共实施环保审批项目311个。全县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 8.52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52万吨,全年累计减排化学需氧量971吨、氨氮141吨、二氧化硫293吨、氮氧化物258吨。全年累计发出纠正环境违法行为通知书122份,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0份,处罚金额91.5万元。县城空气优良天数达到 334 天,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1.5%。统筹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宣传等重点工作,生态县建设顺利通过国家级技术评估,如东县国家海洋公园项目建设获国家海洋局批准。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公安部门人口统计资料,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45987人,比上年末减少1553人,其中出生人口6662人,死亡人口10473人;人口出生率 6.37‰,人口死亡率10.01‰,人口自然增长率-3.64‰。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提高。年末全县城镇集体以上从业人员69855人,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7530元,比上年增长16.4%。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68元,比上年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12156元,比上年增长12.7%。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全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95万个,实现新增就业75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组织实施就业技能培训4019人,新成长劳动力培训1500人,创业培训683人,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523人。全年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分别新增参保1.32万人、1.26万人、2.8万人、5827人和7438人。当年实现社保基金收入15.71亿元,比上年增长30.6%。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全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当年缴费27.54万人,单独享受基础养老金14.09万人,养老金享受11.08万人,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全县共引进本科以上人才3693人。全县新培养初级工、中级工1.05万人,高级工2481人,技师102人,高级技师1人。全县初审高级职称320人、中级职称710人。

注: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结构比按现行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本公报数据为快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