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如东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巩固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建设成效,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做好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0〕48号)及江苏省财政厅、商务厅、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 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有关工作的通知》(苏商电商〔2020〕33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建设实际,经认真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决策部署,聚焦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内容和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广,拓宽农特产品、特色家居、文体、电子等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强化农村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推进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充分应用电商发展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加强监管、强化示范引导,营造开放、包容、公平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广泛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二)强化服务,聚焦上行。
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产品、乡村旅游及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电商化、品牌化,提高农村产品商品化率和电子商务交易比例,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结合我县经济基础、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资源富集、物产丰富的优势,依托如东大米、海鲜、健身器材、生命安全防护等特色产业,坚持精细化开发,差异化、错位化发展,促进产业聚集融合,探索具有如东特色及示范带动作用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路径和模式。
(四)把握精准,振兴乡村。
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助力经济作用,认真分析经济相对薄弱原因,结合各地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培育带动农村人口致富增收的经济实体和主导产业,加大对经济相对薄弱集体的帮扶力度,助力乡村振兴。
(五)资源整合,信息畅通。
整合如东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乡镇商贸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家店等存量资源,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全面提升农村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三、工作目标
在巩固前期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查漏补缺、补齐短板,推进如东电商企业成长壮大,电商交易额快速增长,全面完成如东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工作。通过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工作,让电子商务在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助力扶贫攻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健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公共服务体系,电商人才和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人才培训量质齐升。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运营(252.00万)
服务期内完善中心功能,深度提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中心的公益性、普惠性,增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力。通过配备专业团队,提升中心营销策划、设计、包装、宣传、运营服务能力,针对有需求的企业、个人及站点提供全方位的电商服务,定期对电商服务站点巡查评比,叠加增值服务,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各项工作、县域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方面进行宣传推广。
绩效指标1:2024年7月至2024年9月公共服务中心进入全面运营阶段。运营期结束后,2024年10月至2025年12月公共服务中心进入质保期。组建管理及服务人员不少于4人的团队(其中项目经理1人,运营策划1人,美工设计1人,文案编辑1人,相关技术人员需有相关从业经验),统筹公服中心运营工作,服务机制健全、制度完善、分工明确、管理规范。全面推进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运营指导等所有项目板块统筹工作,丰富经营内容,增强县级公共服务中心持续运营能力。组织入驻企业、孵化企业、直播等电商相关人员开展不少于4次电商沙龙或电商研讨等为主题的活动,且形成总结性文件。服务期内提供房租、水电和网络等保障支持,确保公共服务中心正常运营,健全后勤保障内容。围绕全县电商发展需求,为如东县不少于10家电商企业打造不少于10款网货产品,并为企业提供产品咨询、品牌打造、营销策划、包装设计等服务80次以上,定期统计孵化成效数据,建立企业持续服务档案。
绩效指标2:充分发挥抖音、微信等新媒体作用,对如东县各类农特产品、民俗非遗、典型案例等开展宣传报道不少于50篇,定期报送如东电商资讯,至少完成36篇关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相关文章编辑,并通过不少于3种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总浏览量不低于1万次,营造浓厚的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氛围;挖掘优秀电商典型案例不少于5个,并在市级以上媒体宣传不低于10次,总浏览量不低于100万次。
绩效指标3:对站点进行运营,定期对电商站点进行巡查,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运营不良好的站点进行淘汰。组织1次优秀服务站点综合服务评比活动,优秀站点凭借可持续发展的电商模式,保障站点日常良好运作,带动农产品上行活动,服务好村民,同时体现电商帮扶成效。
绩效指标4:完成制作“如意东方”区域公用品牌特色产品宣传片不少于2部。宣传片在省、市级以上媒体投放不少于8次,总浏览量不低于100万次;通过“如意东方”专属微信公众号及县内抖音、快手等主流平台视频账号,发布品牌宣传信息,发布频率不少于36次,每次发布浏览总人数不低于10000次,项目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等账号新增关注总人数不低于5万人。
绩效指标5:线上利用国家、省、市级媒体进行宣传,采取软文推广、新闻报道等方式对区域公用品牌进行宣传不少于5次(其中国家级媒体2次,省、市级3次),总浏览量不低于100万次。
绩效指标6:线下利用人流密集地点的大型商超、城市大屏、电梯广告、移动车辆、公交站台、路牌、高炮广告牌等方式投放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海报或宣传片,投放次数不少于10次(其中南京2次,南通市3次,如东县5次)。
(二)电商孵化培育(80.00万)
组织开展电商研学、电商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电商专业人才能力水平,鼓励人员电商创业就业,营造良好的电商创业氛围,更好地发挥电商中心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促进如东特色产业的繁荣。
绩效指标1:服务期内组建1支具有活动策划经验的项目经理、运营及助理不少于3人专业运营团队,提供电商孵化服务(需持有电子商务相关资质并接受专业技能审核后上岗),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制度、明确分工、规范管理。
绩效指标2:组织外出研学不少于2次。组织县内各特色电商企业、合作社和个人等人员外出电商发达地区至国内头部电商企业开展研学活动2次,每次组织人员不少于 35人,研学行程安排不低于4天,考察头部电商企业不少于3家,每期研学期间培训不少于1场,通过开展电商研学活动,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平台,促进学员成长,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绩效指标3:举办电商创业大赛1场,参与人数不低于30人,开展赛前培训1场,提升参赛人员职业技能,通过短视频宣传、直播带货等方式线上线下宣传大赛曝光量不低于100万次,鼓励电商创业就业,营造良好的电商创业氛围,吸引更多本地人才返乡投身电商创业。
(三)电商产业带打造(262.80万)
通过对如东县特色产业摸排调研,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产业的优势及潜力,建设打造特色产业带,同时筛选电商领域的达人进行陪跑,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特色产业带相关企业在电商领域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通过组织开展品牌节、嗨购节、参加市域外展会等一系列品牌策划、营销推广活动,加大产业发展力度,挖掘特色产业新渠道,进一步拓展销售方式和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推动如东特色产业带持续健康发展。
绩效指标1:组建1支具有电商项目实施经验的4人以上专业运营团队(其中项目经理1人,活动策划1人,美工设计1人,摄影编辑1人),相关技术人员具备从业经验及相关资质证明,提供特色产业带孵化服务,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制度、明确分工、规范管理。对如东县特色产业摸排调研,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产业的优势及潜力,确定发展方向和定位,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明确产业带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等,形成3篇产业发展规划报告(要求方案切合实际、内容详实、具有可操作性,每篇报告不低于2000字)。推动3个特色产业带电商平台发展,培育5家以上服务期内注册电商企业或店铺,如在抖音、淘宝、京东等线上销售平台,提升产品曝光率,共带动总销售额不低于100万元。
绩效指标2:聘请网红、直播达人(粉丝量不低于20万人)或国内知名电商创业导师筛选电商领域达人进行陪跑。优选10名电商领域达人进行跟踪服务,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内容电商、社交电商、体验电商创业就业,累计指导发布推介营销如东农特产品和旅游产品视频100条以上,平均每条视频播放量不少于1万次。
绩效指标3:组织不少于5家如东县农特色企业参加省、市级以上产销对接会、展会不少于2场,特装面积不低于30平米,省、市级媒体宣传不低于10次,总浏览量不低于100万次。
绩效指标4:服务期内组织开展品牌策划、营销推广活动,举办本县品牌节、嗨购节活动不少于1场,推广农特产品品牌数量不低于3个,线上宣传总曝光量不低于100万次,利用线上线下的渠道,集中宣传推广本地电商产品,促进消费助农。
(四)电商高质量发展(190.00万)
重点打造电商产业集聚区,推广如东特色线上网货,推动直播电商基地建设,深度挖掘直播电商发展潜力,持续释放直播经济活力,建设区域公用品牌线下展馆,打造集网货直供、一件代发、直播带货、O2O展销展示功能为一体的地方特色农特产品展销馆。
五、资金分配
序号 |
建设项目 |
项目细分 |
资金分配(万元) |
|
1 |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运营 |
县级公共服务中心持续运营 |
121.00 |
252.00 |
房租、水电、网络 |
||||
新媒体宣传 |
17.00 |
|||
站点运营 |
47.00 |
|||
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广 |
67.00 |
|||
2 |
电商孵化培育 |
电商创业大赛 |
26.00 |
80.00 |
电商研学活动 |
54.00 |
|||
3 |
电商产业带打造 |
电商达人陪跑 |
42.50 |
262.80 |
特色产业带建设 |
131.50 |
|||
参加市域外展会等活动 |
50.00 |
|||
品牌节、嗨购节 |
38.80 |
|||
4 |
电商高质量发展 |
电商产业集聚区建设 |
190.00 |
190.00 |
直播电商基地建设 |
||||
区域公用品牌展馆建设 |
||||
合计 |
784.80 |
六、实施阶段
(一)项目筹备阶段(2024年4月-2024年6月)
围绕经济发展、产业特色、电商基础、物流现状和前期建设情况进行分析调研,发挥优势,补足短板,有针对性地做好科学规划和布局,制定并完善项目方案,按要求和程序报上级部门备案。
(二)项目实施阶段(2024年6月-2024年9月)
细化实施方案,全面启动项目建设,督促项目实施进度,及时上报项目进展情况。根据实施方案中确定的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好项目实施工作。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和绩效评估体系,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三)总结推广阶段(2024年10月-2024年12月)
全面总结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经验,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和推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成果,持续运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保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浓厚氛围。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如东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督促和检查,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负责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各部门、各镇区安排落实电子商务信息员,负责农村电商统筹协调服务,做好日常宣传、配合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确保对农村电商发展、农村电商重点工程等给予支持。有关职能部门梳理职能范围内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产业政策及财政奖补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协调一致。
(三)健全监管体系
建立完善电子商务消费投诉处理、商业秘密保护、产品质量、网络信用管理等机制,加大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网络制假售假违法行为,规范行业自律和信用评价,引导电子商务规范有序发展,促进网络交易主体守法经营。
(四)加大宣传力度
进行广泛宣传,全面提升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创业就业氛围,扩大我县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网上销售量,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网络的构建,推动我县电子商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做好政务公开和信息报送
在县政府门户网站设立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专栏,及时公开实施方案、决策过程、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更新项目进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