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县人社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为如东在“七虎竞南通 十强逐江海”的热潮中奋勇争先,贡献力量。
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频出实招,筑牢就业根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县人社局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统筹抓好保障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技能等多方面工作,全方位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就业指标按序推进。预计新增就业人数4000人,新增就业参保人数392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111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人数463人,支持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177人。招聘活动有序开展。利用“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如东县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多渠道发布招聘信息。截至5月底共举办招聘会58场,累计520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20800个。用工补贴及时兑现。全面完善用工服务补贴、苏岗贷、一次性扩岗补助等助企政策,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截至5月底累计发放用工服务补贴共涉及296家企业,1628人享受,合计发放金额146.715万元;向符合条件的88家用人单位发放“苏岗贷”50540万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41.7万元。劳务对接积极推动。今年来已赴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云南省泸西县、山东省曹县、济南市槐荫区多地开展劳务对接活动。依托已签协议的劳务合作基地,建立常态化跨区域岗位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促进供需信息精准对接、脱贫人口精准输出、用工企业精准招人。组织30余家优质企业赴协作地开展招聘活动1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519个,为我县输送外来劳动力620人。重点群体强化帮扶。面向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举办专场招聘会,分类施策,精准帮扶,送岗位、送服务,全力稳岗稳就业。审核认定就业困难人员1112人,共帮扶171名残疾人、低收入人口等五类群体就业。兜底保障全面落实。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全面落实失业保险待遇各项政策措施,预计核定领取失业金2306人,累计发放失业金182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22个,发放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760万元。就业渠道有效拓宽。完善创业融资服务,打造高效、快捷的贷款融资“绿色通道”,截至5月底共审核、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45万元。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对有需要的创业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织牢网络,完善社保体系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截至5月底,全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72381人、17693人、147800人、122061人、155356(截至4月)人。省市任务序时推进。截至4月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保险费收入完成79885万元,完成预算任务244926.68万元的33%,接近序时进度;工伤保险保险费收入3387万元,完成预算任务8454.4万元的40%,超过序时进度;失业保险保险费收入完成3218万元,完成预算任务9400万元的34%,超过序时进度。政策待遇调整无误。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做好企业退休人员过渡性养老金的重算工作。共上报成功50352人,实际产生金额48292人,发放的金额为1120.67万元,按照省统一要求已于1月15日全部到位。完成了2024年度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遗属待遇参数调整后批量重算162人,调整补发47.73万元,按照市统一要求已于3月底前全部到位。退休审批有序办理。截至6月底,预计审批退休3179人(其中正常退休3116人,特殊工种提前退休50人,因病退休(职)13 人),退休审批正确率100%。基金监督全面部署。县人社局把社保基金安全防控作为年度重点工作部署,常态化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周例会形式监督管理制度。制订了《社会保险基金内控制度》,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制卡网点达153家。省卡应用平稳推进。通过了全县51家社保服务社银合作“就近办”银行合作网点验收工作。截至5月底累计发行三代社保卡43.3955万张,电子社保卡签约人数64.1815万,累计持卡人数103.7963万,电子社保卡签约占户籍人口72.9%。
(三)招才引智,打造人才高地
宣传落实人才政策。开展校园政策推介会,赴高校招聘期间发放各类政策宣传资料3000多份。及时审核发放补贴。对2023年我县企业引进人才生活津贴、学费补助、就业补助申报人员进行审核,共有1424人通过审核,拟发放奖励补贴合计1785.96万元。推进如东籍高校学子回流工程。联合共青团如东县委共同主办“载梦归来 才馈家乡”如东县“百名学子看家乡”活动。近百名大学生参加活动。开展校园“春招”活动。先后在江苏科技大学、扬州大学、常州工学院、常州大学、安徽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吉林化工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共计收获简历1500多份,达到就业意见600多人。加强专技人才引培。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7160人。引进海外人才31名,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博士1名。强化技能人才培养。积极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截至5月底,共认定获证1343人,其中初级869人,中级404人,高级工50人,技师20人。共推荐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1家和4家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候评。推动技工学校建设。通过联席会议、外出学习等形式,我县技工学校建设工作正全面准备,力争2025年9月正式招生。
(四)规范升级,强化事业管理
扎实推进我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对如东县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等6家事业单位进行了岗位设置或者岗位设置变更,对我县新进事业单位10人办理了增员手续,办理转正手续10人;同时对626名岗位变更人员进行了信息维护。完成我县包括教育卫生系统的事业单位3名工作人员转岗聘用工作。规范组织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会同县教体局、县卫健委规范组织了3批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其中,2024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工作中,全县104个岗位进行公开招聘,报名审核后2915人进入笔试,目前共有100人已进入体检、考察程序。配合卫健委做好2024年春季如东县医疗卫生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工作,493人参加笔试,162人参加面试。统筹做好全县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和年度报告工作。对全县62家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报送的13482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2023年度考核情况进行审核,并把考核结果和记功人员报送市局审批。认真组织表彰奖励和创建工作。协调做好2023年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东新实践100个先进集体和200名先进个人的表彰奖励工作。
(五)维护稳定,奏出和谐强音
推动信访稳定。严格落实各级信访维稳会议要求,坚持维护人社领域信访稳定,做好矛盾疏解工作,截至5月底共处理各类信访事项667件,未发生一起赴市级以上信访和有影响的负面舆情。提升政务服务。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提高行政效能。上半年完成了全县劳务派遣单位的年审工作,重点对劳动派遣单位的实地经营场所进行了整治。审批综合工时及不定时工时13家,完成了176家薪酬调查工作。着眼维权保障。编印了《如东县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指引》宣传手册,赴镇区开展政策法规培训。对全县350家用人单位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截至五月底已经完成检查用人单位200家,完成率达57%。进一步加大案前调处力度,累计调处成功1041起,为2862名农民工追讨工资4483.16万元,正式立案查处17件,已办结13件。规范工伤认定。严格根据工伤省级统筹有关要求,优化经办管理服务。截至5月底共受理工伤案件533件,认定512件、不予受理7件、不予认定3件,组织劳动能力鉴定135人次,行政复议0件,行政诉讼10件,调解案件10件、调解金额约245万元。做好联调服务。投诉举报窗口接待坚持首问负责制、24电话不间断受理,提升处置效果和实效。共接受各类来电、来访咨询7230人次;受理举报、投诉304件,获得了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的的认可。推动阳光仲裁。坚持调裁并举、部门协同、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打造和谐、高效、便民、公正的“阳光仲裁”品牌。截至5月底,共受理案件总数316件。另处理不予受理64件,案外调解24件,省调解专家平台案件139件,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在线调解平台处理案件37件,已完成省市的任务指标。同时会同检察院对集体争议案件进行联合办案,由检察院支持仲裁案件处理。
(六)党建引领,提优为民服务
积极创建党建品牌。认真做好年度工作谋划部署,创建党建领航“一码十办”服务为民党建品牌。围绕结对共建,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融入红色研学活动,开展党建联盟结对共建活动。狠抓党纪学习进度。制定了《县人社局关于在全局党员干部中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通过各党支部学习《条例》,努力推动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实效。开展人社系列活动。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革命精神”清明祭扫活动、“艺绽光芒,书香四溢”妇女节才艺展演暨第七届书香人社启动仪式、第十七个“5·10”思廉日活动等。打造公共服务平台。退休、社保登记、失业、毕业生就业、初次创业等“一件事”机制持续受到老百姓好评。
二、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上半年,人社局稳扎稳打开展民生工作,取得较好成效。面对省市高质量指标考核等难题,县人社局将进一步总结上半年工作经验,认真研判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持续改善民生。
(一)进一步推进就业创业
重点推进“家门口”标准化就业服务站建设,做好民生实事项目,确保年底前在全县建成6家设施完善、功能多样、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公共就业服务站。不断创新招聘模式,举办特色专场招聘会,全力为企业用工做好服务。加强赴外劳务协作,通过建立劳务基地引进优质人力资源。根据省级劳务品牌、省级零工市场的申报标准,积极做好两项工作的创建。继续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二)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障
做好居转企新增及两年居转企人员续保数据统计分析工作,确保2024年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围绕待遇增长,抓好基础养老金调增。按序时推进省市考核指标,及时发放养老待遇和办理退休审批,平稳推进省卡应用。持续打造品牌,抓好“暖心居保”品牌建设和人社业务“就近办”网点建设。持续深化人社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社银合作工作,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优化人社部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三)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
做好高校对接工作,吸引更多的毕业生来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见习+就业活动。常态化举办公益性网络招聘会,每月开展一场大型主题空中招聘,邀请特定群体、行业参与活动。继续做好技能人才培养。力争全年完成不少于6500人的认定取证,其中高技能人才不低于1200人。做好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评估工作,计划全年完成不少于22家企业实现企业职业技能等级企业自主认定。
(四)进一步维护和谐稳定
以“保稳定、促和谐”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法规宣传和用工指导。认真开展“书面审查”、“双随机”抽查、工程建设领域“安薪行动”等,以检查促规范,切实维护好劳资双方合法权益。重点做好“全国欠薪系统核处系统交办案件”的核处以及维权维稳工作,尤其是年底“两节”期间的欠薪处理。继续做好联席办、治欠办的各项工作,开展欠薪排查化解,组织实施夏季、冬季专项行动,积极督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完成“治欠保支”工作。强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为民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开展“五个一”专项活动。
(五)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
加强窗口行风建设。通过不定期提醒检查,确保每位工作人员在岗、在位、在状态,始终将组织纪律摆在首要位置。结合实施“放、管、服”改革,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服务要求,完善工作制度、业务流程、经办时限、机关效能制度建设,不断提升人社为民、惠民、便民的服务水准。定期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做好就业创业、人才人事、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政策宣传。
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百姓“急难愁盼”精准发力,持续在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上下功夫,抓实就业创业、抓牢社会保障、抓强人口集聚、抓稳劳动和谐,在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的路上,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推动人社温度和民生热度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