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2023年基础教育工作要点
来源:如东县教育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3-02-01 字体:[ ]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规范办学为底线,巩固提高“双减”工作水平;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关键,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全面增强文化育人功能;以“三创建一打造”为抓手,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实现教育公平,构建新时代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东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目标

(一)坚持德育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拓宽德育渠道,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深入实施《如东县中小学(幼儿园)“情感德育”三年行动规划(2022-202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等各个环节,贯穿学校教育各领域。强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指导学校将德育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德育网络,注重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

(二)坚持五育并举,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印发的《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科学修订县域评价办法。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组织教学,规范作业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确保学生省市学业质量监测、中高考成绩继续保持省市前列,学业合格率95%以上。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确保文化课、体艺、劳动、综合实践、科技、健康教育等课程开设率100%。加强课后服务管理,改善学校课后服务条件,打造青少年宫双休日托管服务升级版。建设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科学组织学生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重视考试管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95%以上。重视困境儿童、问题学生,确保帮扶率100%。重视学生近视防控,确保学生近视率整体下降1~2%。重视学生体质发展,确保学生健康测试合格率95%以上,优良率50%以上。

(三)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教育优质均衡水平

根据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现场评估反馈意见和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县的创建要求,进一步优化规划布局,推动如东高中新校区和新建学校(幼儿园)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推动普惠民办幼儿园全部回购为公办,建立城乡一体的区域教育发展机制,从根本解决城镇学校超班额问题。指导各中小学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各幼儿园按照普及普惠示范县的创建要求,进一步完善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前教育教学水平。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9%以上,创建市优质幼儿园3所,省优质幼儿园占比超90%,公办幼儿园占比超95%。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占比超85%,适龄健康儿童按时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9%以上,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与户籍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的比例100%。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占比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9%以上。

(四)坚持文化育人,提高学校文化建设水平

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确立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历史与时代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现象与内涵的统一,坚持共性与特质的统一,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学校文化建设要有清晰科学的办学理念,有持续合理的办学目标,有稳定匹配的“一训三风”,有充分彰显的学校精神,有文化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有全面支撑的制度设计,有系统关联的文体活动,有常态长效的课程体系,有高度引领的教育科研,有广泛影响的文化认同。尤其在制度文化建设上,要坚持依法治校,健全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体系,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追求精致管理,彰显人文关怀,培养师生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准。学校文化建设要坚守学校精神品质、育人目标,挖掘学校文化特质,创新学校文化的呈现方式,强化大文科环境建设,积极打造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新样态,建设“有文化”的学校。

(五)坚持创新发展,争创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东模式

随着教育跨越规模扩张阶段,迈进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核心的新的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更加突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坚持创新发展,以“三创建一打造”为要求,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教学改革和学校特色品牌建设,积极打造学校办学特色,重视课程建设,拓宽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涵,培育个性独特的办学气质。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学校管理体系的现代化,要用科学的思想、前瞻的规划重建学校管理机制、管理体系。主动迎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的变革,重视引导师生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推动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服务课堂教学改革。以高品质高中和新优质学校创建为契机,以更高水平的创新驱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三、重点工作

(一)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县创建。继续开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县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水平。组织指导碧桂园幼儿园、三盛幼儿园、惕安幼儿园创建市优质园。继续推进解放路幼儿园、青年公园幼儿园、河口镇中心幼儿园、苴镇中心幼儿园、沿海经济开发区幼儿园、曹埠镇惕安幼儿园等新建扩建项目建设,增加优质普惠资源供给。推动农村民办园回购工作,力争将所有改制的民办幼儿园全部回购为公办。积极申报省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努力架构区域课程框架,以共同体为载体,进一步提升课程游戏化建设水平。试点创新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积极申报南通市幼小衔接、课程游戏化优秀项目,促进幼小衔接科学、规范,课程游戏化整体质量提升。修订完善幼儿园综合评估标准,加大内涵建设评价力度,开展评估督查活动,依法依规办园治园,提升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完善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推进招生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稳妥组织好幼儿园招生工作,确保所有适龄幼儿按时就近入园。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为2~3岁幼儿开展托育服务。

(二)巩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成果。坚持规范办学,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上足各类课程。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或集体补课,不挤占体育课、艺术课、劳动课、心理健康课(青春期教育)、综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时间。积极推进“双减”举措落地生效,严格“五项”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推进义务教育招生平台建设工作,规范招生和学籍管理,严格控辍保学。坚持问题导向,对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现场评估的问题清单,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查漏补缺,以教育共同体为依托,发挥“新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手段,进一步消除县镇学校超班额现象,以更优发展状态迎接国家级验收。

(三)推动实施高中发展提升计划。为更好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各高中要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教师培训,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各高中要积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完善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发展指导,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农业农村资源,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普通高中育人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要以如东中学异地新建和第一高中创建为契机,优化高中布局调整,提升高中办学条件,全面化解超班额,合理控制高中学校规模。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实验设备与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和使用培训,更好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各高中实施好国家助学金和免学杂费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四)构建特殊教育全纳融合发展体系。为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构建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县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服务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开展特殊儿童排查、教育诊断评估及入学安置工作,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办好县特殊教育学校,落实相应的政策待遇,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发挥特殊教育的示范引领和指导服务功能,加强融合教育指导,努力提升融合教育质量水平,促进残障学生的健康发展。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推进融合教育,建好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加强专兼职融合教育师资培训伍,按特殊教育标准拨付随班就读学生公用经费,提升融合教育实施保障水平。

(五)建设“情感德育”品牌优势。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以《如东县中小学(幼儿园)“情感德育”三年行动计划》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惯性,创新德育过程性评价办法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类教育的德育目标要求,将德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借助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开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文化,增强“四个自信”;借力班会课评比、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德育管理者培训、德育领衔人培养对象团队建设等活动,提升德育管理者、班主任工作素养;加强学生团队建设,发挥学生自治作用;加强重点学生的帮扶工作,严格控辍保学,细化辍学、休学学生管理。创新家长学校建设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建立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推进“情感德育”高效实施。

(六)强化体卫的基础地位。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严格执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认真做好学生体质监测、视力提升工作,每学期监测学生视力不少于2次,建立学生体质测试、视力健康档案,确保学生体质合格率95%以上,优良率50%以上,近视率每学年至少下降1%。优化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实施体育课布置作业制度,探索体育课“菜单式”作业设计,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完成阶梯式的运动成长;要强化体育传统项目、县队校办项目和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运动,组织体育类专项社团活动,培植体育健康示范学校,重视体育新苗和体育特长学生培养;要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完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强化学校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引导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尤其是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实施季节性传染病预警机制,严防突发卫生群体性事故发生;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工作。

(七)实施艺术教育提升行动。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进一步强化落实学校美育育人功能;严格落实艺术课程计划,树立学科融合理念,探索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融合研究,以艺术课程为主体,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开齐上足教好艺术类课程,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书法教育;注重教学改革,逐步形成“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如东教学模式;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引领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技能;重视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工作,力争在各级艺术竞赛中有新的突破;加强对艺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注重高品质社团建设,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健全艺术教育督导制度,做好国家义务教育美育质量监测工作,公布监测结果;完善美育基础薄弱学校帮扶机制,实现区域发展联动效应。

(八)构建劳动教育实施体系。以《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推进劳动课程实践化、校内劳动常态化、家庭劳动经常化、社会劳动多样化,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和评价机制。科学构建劳动教育清单、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注重学科教学渗透,开发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绿色生态文明、高新科技、现代农业、文化深度融合,利用课后服务开发家政、烹饪、手工、园艺、种植、非遗等劳动技能培训与展评实践类拓展课程,统筹设计劳动教育项目,开辟校内外实践基地,发挥劳动教育优秀基地学校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实施中小学劳动周,举办“劳模大讲堂”、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技能竞赛等技能与劳动展示的交流活动,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增强劳动教育吸引力;建立家校社合作机制,共同实施劳动教育。

(九)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根据教育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精神,认真落实《如东县中小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青春期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以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坚持“适时、适当、适度”原则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健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理解性、爱情和婚姻的关系,了解婚姻和生育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性骚扰与性侵害,减少青春期违法犯罪的发生。

(十)提高校本课程设施水平。积极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校本课程品质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切实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建立领导组织,实行校长负责制,组建校本课程开发小组,配备专兼职教师,制定相应的开发、设施、管理、考核和评价制度。校本课程开设坚持“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理念,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把校本课程的特色创建作为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研学基地的课程资源,依托省课程基地、省基础教育成果奖等项目,通过申报创建工作,培植一批品质课程、典型学校,以点带面,实现以项目及课程建设带动学校特色内涵发展的目的。校本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各学校、幼儿园不得引进、使用境外课程(教材)。

(十一)常态开展文明创建等活动。组织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组织开展以生态环境教育、国防安全教育、秸秆禁烧禁抛等为内容的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国家安全意识等公民素养;组织学习《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开展全国第26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提升全县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水平;组织开展省市绿色学校、科技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为学校提供特色发展的机遇;组织教育机器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生“小巧手”比赛、厨艺大赛、创意编程和智能设计比赛以及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创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