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制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教育界 韩士新
“门前三包”责任制作为城市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管理制度的完善,“门前三包”制度被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所取代,无论是原来的“门前三包”责任制,还是现在的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都在发动市民群众共同参与维护市容环境卫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改善了生活居住和城市面貌。
一、取得的成效:
一是制定管理办法。适时出台了《如东县城区市容环卫责任区管理办法》;
二是签订了责任状。将如东城市管理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市容环卫责任区,依法确定了各责任区的边界四至、责任人、责任内容,与责任人签订责任书。通过近几年的推进,城区主、次干道临街商户均签订了市容环卫责任状;
三是注重宣传发动。通过发放市容环卫责任制告知书、致市民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开展城市管理示范路、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强化市民的市容环卫责任区意识,自觉主动地履行好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
四是强化日常管理。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在日常例行巡查中,对未主动履行市容环卫责任制的单位,及时提醒、教育、督促,对不履行市容环卫责任影响城市管理要求的,依法予以查处。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临街单位和商户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制的意识有所加强,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有所增加,城市管理的难点问题逐步减少,城市市容环境和卫生水平与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责任区制度的认识不够。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是《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规定的一项制度,《如东县城区市容环卫责任区管理办法》中对责任人的责任有明确的规定,但部分市民和商户的城市意识不强,对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还缺少足够的认识。
二是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不强。部分商户和市民片面认为城市管理是政府机关的事,店门以外与己无关;对城市管理人员的提醒和督促置若罔闻,甚至有意对抗;缺乏规矩意识,店外占道经营、乱扔垃圾、损毁绿化、乱设广告等时有发生。
三是责任人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有的市容环卫责任人虽对工作较配合,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也很高,但不知道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极大地影响了责任人履行市容环卫责任的效果。此外,属地政府的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相关建议:
1.宣传指导全面到位。既要重视传统媒介,加大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责任区工作的宣传力度,又要借助融媒体、电子屏、网络平台、微信等,向广大群众、手机用户持续宣传,实现全面覆盖、精准推送、高效宣传。通过立体化、全方位、可持续的宣传,让责任人了解实现责任区制度的目的、意义、标准和责任,切实增强自觉履行市容环卫责任的意识,积极投身城市管理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2.责任部门勇于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涉及面广、部门多、时间紧,各责任部门唯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才能实现目标任务。首先,要细化任务分担。必须将奋战的目标、任务、责任,一一罗列清楚,明确落实到相关部门、科室,落实到具体运作的责任人身上。其次,严把推进过程。什么时间截点完成什么任务,推进到什么程度,要有具体考核把关人,定期汇报、公布督查情况。第三,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推进过程中,城管局要负起协调牵头的责任,交通、市场监管、公安、属地镇政府、居委会乃至纪委等部门都要参与进来大力配合和支持,
3.机关单位做好表率。机关单位是创建工作的主体,责任无可替代与推却,其影响与引领作用极大。临街机关企事业单位更要做主动履行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的表率,为其他商户树立榜样,用良好的行动带动和影响其他人一起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4.属地政府全力配合。属地政府要全力做好市容环卫责任区履行的相关工作,加强对商户的宣传引导、教育督促、矛盾化解,配合城市管理部门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交流,逐步让辖区内商户履行市容环卫责任变为自觉行动。
5.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借助先进的科技提升监督管理水平,擦亮“科技城管”“智慧城管”品牌;借助社会力量,实现行业管理督促、商户相互监督、群众监督举报、媒体监督公示。同时,健全优化市容环卫责任区的信息举报查处机制,对不履行市容环卫责任区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务必及时、严格依法予以查处,让守法者受到鼓励,让违法者受到惩罚,共同促进城市管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进而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城市管理常态化、精细化、高效化、长效化的目标。
(发言人系教育组政协委员,县宾山小学政教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