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运用四种模式提升信访工作效能
来源: 如东县信访局 发布时间:2020-01-06 10:16 累计次数: 字体:[ ]

“双争”活动开展以来,如东县高点定位,积极探索,务求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县域特色的信访工作新模式,有效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在组织领导上,运用以“发展稳定同步”为理念的“齐抓共管”模式。各级党政领导切实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意、化解民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牢牢抓在手上,做到真正重视、真心支持、亲力亲为。主要领导亲自抓。坚持信访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并常态化建立领导接访下访约访和包案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制度。同时,建立县信访局局长列席县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健全网络层层抓。按照强化县级、巩固镇级、完善村级的工作思路,各地各相关部门全部设立信访办公室,明确分管领导,配备专(兼)职信访干部。建立健全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由县分管领导担任总召集人,并成立了劳动保障及劳资纠纷、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交通工程拆迁、环境污染治理、企业改革改制等10个重点信访问题专项工作小组。落实责任推动抓。把信访工作分别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镇(区、街道)和县级机关部门年度整体目标责任制考核。健全信访案件责任倒查制度,由县信访局按月通报重点信访工作开展情况。对因工作不作为、乱作为引发信访突出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坚决实行问责问效。

二、在源头治理上,运用以“预警排查化解”为支撑的“控源治本”模式。真正把从源头上有效预防矛盾和问题的发生作为信访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要抓手,坚持对信访矛盾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信访预警突出一个“准”字。建立信访预警预测机制,建立日报告、周研判机制。同时,每季度和年中、年末都进行信访形势的综合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狠抓事前评估,在制定出台和实施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工作前,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充分考虑是否会引发信访突出问题,从而未雨绸缪,加强预防。矛盾排查落实一个“细”字。依托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要求,对可能引发信访突出问题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定期组织开展全方位的分析排查,掌握信访动向。同时,重视和加强对信访信息的收集、梳理和研判工作,见微知著,准确把握苗头性信访态势。调查处理注重一个“快”字。对排查和发现的信访隐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县联席办及时交办责任单位处理,10个工作日内办结,力求从早从快,确保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事发阶段。在具体问题的处置上,突出区别不同性质,开展依法分类处理,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在案件处置上,运用以“县内处置到位”为核心的“依法处访”模式。对纳入信访渠道的信访诉求,在依法依规处置的同时,辅以必要的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做到情理法相统一,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在初信初访上下功夫。建立信访事项首办负责制,认真处理每一封人民来信、热情接待每一批群众来访,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化解在初信初访之中,尽量避免和减少重信重访的发生。在渠道畅通上下功夫。坚持做到“有访必接、有接必理、分级负责、人人尽责、群众不走、干部不撤”,县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无论在平时或休息日,均保证人员值守到位,为信访群众提供便利条件。同时,积极拓展多种信访渠道,受理人民群众的信访诉求。在法制宣传上下功夫。针对串联聚集上访、到非接待场所上访等违法行为,着力加大以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江苏省信访条例》等法规为重点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借助有线广播、电视台、报纸、网络媒体等载体,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开展立体式的信访法规宣传活动,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逐级反映利益诉求。

四、在难题破解上,运用以“交办督办会办”为流程的“因案施策”模式。坚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按照“三到位一处理”要求,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开展综合整治。通过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矛盾纠纷大排查、重信重访大治理、信访积案大化解等专项活动,一大批信访积案得以化解。提升工作合力。鉴于一些久拖不决的信访问题成因复杂、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的特点,采取系统、综合的办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抓好解决。特别是对“三跨”信访问题,充分发挥县联席会议的机制优势和各专项工作小组的职能作用,强化部门间的协作沟通,加大会商会办和联合处置的力度。坚持多策并举。为使各类信访“老大难”问题的处理落到实处,坚持“一人一策”与“一事一策”相结合、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依法按政策办事与特殊情况个案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着力通过领导包案等多种措施,确保各类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