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7月如东好人经媒体寻找、群众推荐、组织申报和评审委员会评审,业已产生11名当选者,现予以公示:
女法官法律服务队 王晶晶 孙小平 栟茶交警中队“老警群体” 顾华 钱新明 浦锦泉 崔振章 彭海惠 阚红婷 潘惠慈
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如有异议,请于2016年8月15日前向县文明办反映,电话:0513—84519928。
如东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6年8月8日
附:2016年度7月入选“如东好人”简要事迹
女法官法律服务队。如东县人民法院女法官法律服务队自2011年3月成立以来,结合法院工作的特点,充分发挥女法官的独特优势,坚持开展“女法官温馨服务与关爱”志愿服务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精心开展定点式法律服务,开展网上立案、电话立案、上门立案,细化诉讼指南、文书样本、老花镜、笔墨纸张等便民服务措施;结合法官工作室,为家庭暴力发生较多、妇女儿童权益亟需维护的村进行定时定点服务;安排业务水平优秀的女法官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帮助女职工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困难。创新开展流动式法律服务,优化诉讼服务博客、“12368”服务热线、手机提示短信等平台,结合“三八”妇女节等节日,进行现场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定期到“田头”、“码头”、“船头”进行巡回审判。坚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为残疾儿童、贫困留守儿童捐钱捐物,为农村孤寡老人带去关爱与温暖。
王晶晶,女,1981年1月出生,如东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科长。王晶晶同志在担任如东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科长期间,以女性特有的细心与耐心,教育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严惩未成年人犯罪的幕后“黑手”,为未成年健康成长倾情护航。该同志在工作中高点定位,在细节上求突破,提出办“精品案”的要求,倾情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关爱、呵护未成年被害人,并在全市率先出台案件办理配套制度,所办案件无一错漏。在办案中除了把好事实关、程序关外,她对于在办案中发现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或者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行业问题、社会问题,勇于及时向有关工作部门提出纠正意见,积极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督促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措施。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远离犯罪,帮助更多的孩子摆脱犯罪,她带领科室干警立足检察职能,积极谋划创新思路,提升犯罪预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权益保护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孙小平,男,1966年4月出生,如东县公安局经济开发区派出所保消队员。2015年2月19日,经济开发区派出所接到110指令称辖区金凤村一村民家中楼顶着火,孙小平和保消队员们接到指令后迅速赶往派出所,带着消防器材,跟随值班民警火速赶到了现场。孙小平让房屋内人员迅速撤离后在房屋周围拉上警戒线,随后带领队员们赶往楼顶险情发生区域,利用灭火器和高压水枪全力灭火。经过几十分钟的努力,火势最终被控制住,也让村民们的新年化险为夷。2015年4月25日上午10时许,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人跳河自杀,事发突然,值班民警带着孙小平等几个保消队员迅速赶到事发现场。此时当事人已落入河中,情况十分危险,眼见当事人的身子渐渐往河底沉落,孙小平顾不上采取防护措施,立马跳入河中,迅速游到当事人身边将其牢牢抱住,最终将当事人救上岸。2015年7月19日,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苴镇王潭村何恒学家厨房着火,情势危急,消防车进不去。和其他保消队员赶到现场后,孙小平不顾危险冲进厨房将着火的煤气罐抱出厨房,最终成功避免了一场爆炸的发生。2015年9月22日派出所接到报警称苏中电池一车间内氧气瓶着火,接警后派出所保消队所有成员在两三分钟内就到达了现场。在孙小平的指挥下,车间员工迅速全部撤离,随后孙小平第一个冲进了事发车间,将着火氧气瓶迅速移离了车间,随后用高压水枪对着火氧气瓶进行降温灭火,经过孙小平和队员的紧急救火,火势最终得到控制。
栟茶交警中队“老警群体”。2015年,栟茶交警中队收获颇丰,被县局评为综合绩效考核先进单位,被县委政法委评为十佳政法基层单位,荣立南通市公安局集体三等功……这些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崔建宏、徐卫东、符苏建、王建军等4位老民警的默默奉献与坚守。他们中,最大的60岁,最小的53岁,平均警龄23年,最长的30年,最短的18年。虽然不再年轻,但他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努力的神态、奔跑的姿态,在工作岗位上找到了合理的定位,发挥着足够的优势。“老黄牛”崔建宏把自己80%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从无半句怨言,取得了单位一致认可,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感染着中队的每一个人。“最美如东人”徐卫东还有一个月就要退休,依然坚持在岗位,他常说自己是中队中的一员,要与团队共同承担,不能因为自己年纪大,就把该干的活甩给其他人。符苏建年纪虽大,但在青年民警带领下锐意进取,运用“新手段”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在朋友圈扩散宣传交通安全知识。事故处理民警王建军,对每一起交通事故都尽心尽力处理,他不是一味地只关注事故的处理,而是把目光聚焦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上,每一起事故发生后,他都要多次到事故现场进行勘查,认真查找道路客观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
顾华,男,1956年6月出生,河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顾华同志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十几年,从调解员到司法所所长、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又从司法所所长、镇调委会主任的岗位上退休了到专职调解员,始终坚守在矛盾调解的第一线。他善于学习,刻苦钻研,热爱调解工作,讲究调解方式方法,擅长调解疑难矛盾纠纷。近十几年来,河口镇只要发生了“死人的”矛盾纠纷,总有顾华同志的身影,他总能够将“死人的”纠缠不休的矛盾化作“宁人的”平稳平和结局。在他的调解工作生涯中,调解了千起矛盾纠纷,消除了好多不稳定因素,在领导的眼中他是“调解能手”,在群众的眼中他是受欢迎的“舅老爹”,为河口镇的法治建设、平安创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河口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他曾经被评为县“勤廉先进人物”,他无愧于这个光荣称号!
钱新明,男,1963年11月出生,双甸镇高前村综治专干。钱新明坚持矛盾纠纷信息排查,并及时上报。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如:鼎天路桥公司资产转让中的劳资矛盾,因及时调解,对工人进行思想教育,并及时联系上级部门采取保全等措施,避免了工人的集访。宇迪公司的空调噪声矛盾,与厂方协调落实处理措施,现该公司已邀请南京路桥公司进行了外墙隔音改造,项目正在落实中,农户对此十分满意。杨金梅与孙夕如夫妻矛盾,长年累月关系不和,小打小闹是常事,通过几轮调解及关系人调和,每次遇到矛盾都到现场进行劝解,经过不懈努力,现在夫妻二人终于缓和,并签下了不再争吵的协议书。钱新明工作中不计个人得失,遇有矛盾,不分白天黑夜,做到第一时间到场。
浦锦泉,男,1968年3月出生,如东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浦锦泉同志带领刑警大队一班人致力于打造“进攻尖刀、规范执法、亲民爱民”的刑侦队伍,通过“三型”(责任型、智慧型、进攻型)建队、创先争优等活动为载体,始终坚持在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前沿阵地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在他的带领下,今年以来全县刑侦部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83人,刑事拘留193人、取保候审224人,逮捕107人,移送起诉219人,打掉黑恶势力团伙3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945起;打击侵财犯罪专项行动位居全市前列,其中打击电瓶车犯罪成绩全市第一;全县刑事案件破案率28.8%;命案保持连续20年全破记录。他带领的刑警团队更是生机勃勃、充满合力、成绩显著,一直保持着零违规违纪的记录。他在刑侦队伍中强势推进“三型立侦、情报导侦、技术支侦、基础强侦、机制助侦、素质兴侦”的发展思路,实现了“业务绩效有提位、队伍素质有提高、警种形象有提升”的奋斗目标。他勤奋敬业、恪尽职守、忘我奉献,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在关注大要恶性案件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打击多发性侵财类的民生小案。今年以来,为群众追赃挽损500余万元,为刑事被害人争取救助10多万元,以无私奉献、履职敬业的标杆作用备受群众、刑警们的敬佩和拥护。
崔振章,男,1983年1月出生,如东县公安局掘港派出所第七警区警长。面对琐碎的社区工作,该同志牢记党员和警察身份,把群众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运用“传统+科技”、“脚底板+手指头”,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有条不紊地经营着这片“责任田”。每次出门,他都随身带着笔记本、手机和“警民联系卡”,随时记下社情民意。2013年11月底,中央广场一对老夫妻寄来求助信,反映楼下小作坊噪声污染,严重影响老夫妇正常生活,该同志多次上门说理,劝导小作坊搬离,让老人过上了安宁的晚年。8年的社区工作,让他养成了多思考、多储备知识的习惯,他结合实际工作创新研发了手机版网上警务室,将社区民警的信息前置到互联网上,并在网上定期通报各类治安防范信息,让群众通过互联网认识社区民警,提高了见警率。群众通过手机扫码登陆网上警务室,就能获得相关信息。依托警务室,他又创建了互联网+架构的人防体系,以互联网为载体,利用微信构建人防体系架构,收获了很多涉毒方面的线索,已经破获了10余起案件。运用“传统+科技”、“脚底板+手指头”等方式,他的社区警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上门服务向掌中服务的升级延伸。
彭海惠,女,1976年8月出生,沿海经济开发区综治专干。彭海惠始终将自己定位于党工委管委会的参谋助手,为综治工作理思路、出主意,创造性地把全区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推进到了一个新水平。积极发动“长安洋口”的创建工作,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平安村居”、“平安学校”、“平安医院”等创建活动中,努力营造创建氛围,结合各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各项宣传工作,为“长安洋口”创建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坚持矛盾纠纷旬排查制度,并完善了各项考核和奖惩制度、综治办月例会制度,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应急预案和台账。积极协助执法维稳线工作,主动参与调解、接访等各项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
阚红婷,女,1983年4月出生,县信访局信访局办信科科长。作为信访战线上的一位女同胞,她始终用女人的柔情细腻倾听着信访人的诉求。从事信访工作七年来,她一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辛勤工作,时时刻刻以“群众满意、领导放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实践中,坚持以清苦为乐、以廉洁为本、以奉献为荣,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群众考虑,始终把人民群众当成家人办好每一件事,把群众来信当成家书读好每一封信,把群众之事当成家事解好每一道难,把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当成家业尽好每一份责,努力当好党和群众“连心桥”上的铺路石。
潘惠慈,男,1964年8月出生,县法院审判员。潘惠慈同志2009年由审判岗位调到执行局工作,他始终踏踏实实、默默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着“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环节”,努力让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的兑现。他勇挑快速执行组组长的重担,组织干警对未结案件登记造册,分类排队,逐案分析未结原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预案,全力查找每一个案件的执行线索,同时主动与综合组衔接业务,加强与公安局经侦队、法制科等部门的联系沟通,抓住机会迅速出击,在他的领导和带动下,2013年以来快速执行组共执结各类案件3200多件。他善于把握执行时机,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执行方法,近年来共执结各类案件1753多件,执结到位率达72%,执行到位的金额9亿多元,成功执结了多年久拖未决的南通东升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整体评估、拍卖案,数十个申请人不抱希望的港汇酒店欠薪案等一大批积案、难案。为了让群众尽快拿到应得的钱,他经常“5+2”、“白加黑”,有时忙上一天连口水都喝不上,还要面对申请执行人的误解和被申请执行人的恶意,对此他毫无怨言,总是说:“这些是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的,我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在多年的审判执行工作中,他始终坚守廉洁司法底线,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好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