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231838/2022-00166 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通知
发布机构: 如东县人民政府 文号: 东政发〔2022〕1号
成文日期: 2022-01-07 发布日期: 2022-01-10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关于印发《2022年如东县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2022年如东县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来源: 如东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01-10 累计次数: 字体:[ ]

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县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2022年如东县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意见》已经十七届县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如东县人民政府

2022年1月7日

2022年如东县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意见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三年大灶”专项整治收官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部署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南通市2022年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如东县“十四五”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规划及如东县工作实际,制定2022年如东县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践行安全发展理念。着眼“大应急、大救援、大安全”格局,着力防风险、保稳定、建制度、补短板,有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将“本质化安全、机制化化管理、自动化阻隔、实时化监控、现代化救援”工作思路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打开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新局面,为奋力谱写沿海高质量发展如东篇章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总体目标

(一)有效遏制一般事故,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 “双下降”;

(二)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能力,确保不发生自然灾害引发的社会影响恶劣或性质严重的事件;

(三)城市安全运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凝聚安全共识,树牢新发展理念红线

一是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理论学习。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和县委党校主体班次课程,常态化开展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说安全活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二是务实践行安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全阶段、全过程,把安全发展当作主官工程、群体工程、基础工程、保底工程和持久工程,积极推动“党建+安全”,将党建工作责任与安全生产责任深度融合,一并谋划、一并推动、一并考核,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铁腕治安,紧紧扭住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总开关。三是全面提升全社会安全意识。持续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集中宣讲活动、安全生产理论宣讲“五进”活动、全媒体安全宣传活动,持续宣讲新《安全生产法》,提高安全法治意识、法治水平和法治素养,持续丰富“安全生产月” “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康杯”竞赛等活动内容。加快建设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场馆,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文化沙龙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公共场所展板等开展安全公益宣传,普及安全和应急避难知识,利用互联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建立起安全生产问题公众参与机制,增强全社会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拧紧责任链条,建立机制化安全管理

通过拧紧各级、各环节安全生产责任,建立起机制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是强化党委政府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党委、政府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专题会议,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监督管理职责,继续推行各级党委领导包板块、政府领导包条线的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重大问题。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制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重点工作清单,优化安全生产常态化履职尽责机制。健全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党政领导干部实施函告、书面检查、约谈、警告、“一票否决”等问责措施,推动责任落实落地。二是落实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健全完善各部门和单位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建立安全监管职责动态调整机制,明确新产业、新业态安全监管责任。发挥行业部门专业优势和县安委会、各专业委员会综合优势,巩固提升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联动系统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实现精准化监管执法,防止出现监管盲区。强化行业安全监管力量,依法常态开展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检查,有效防范化解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风险,全面落实行业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三是压实属地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强化镇(区、街道)安委会综合协调作用,形成镇(区、街道)安委会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规范镇(区、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人员配备,坚决杜绝人员不足、配备不全、专职不专的现象,并纳入主要负责人履职评价考核和问责追责内容。协助行业部门实现对基层安全生产工作的源头治理、动态监管和执法检查,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建设,推动安全生产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四是突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告知承诺、责任清单、复查复核、典型示范”四项机制,开展“年度告知承诺、季度示范选树”,推动企业主体责任20条重点事项清单和80条主体责任清单落实落地。紧盯董事长、总经理和企业实际控制人这一关键少数,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对各类危险源、外包和特殊作业的安全管理,加快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实现精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从源头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定期组织实战演练和人员避险自救训练,提高现场救援能力。严肃事故查处,严格责任追究,及时有效惩戒失信行为,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五是严肃巡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各地各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纳入督查督办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巡查考核,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要采取通报、主流媒体公告等形式公开巡查考核结果,并把巡查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对领导干部安全履职不到位、阻挠干扰安全执法工作的,要严肃问责;快查快处每一起事故,并及时公布结果,接受监督;加强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举一反三,堵塞漏洞,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落实落地。

(三)强化安全举措,提升本质化安全水平

一是着力强化源头治理能力。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把安全风险管控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开发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认真做好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工作,严把安全生产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禁止和限制类产业目录,持续压降危化品生产企业、重大危险源企业和高危工艺企业数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健全完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论证机制,加强产业园区、重大工程项目和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安全风险评估和论证,严防已淘汰、高风险的项目落地。把牢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关键岗位人员强制配备和资格准入。二是着力完善防控体系。持续提升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质量,实行企业安全风险辨识清单、风险管控清单和安全风险分布图年度更新制度。重大隐患及其排查整改情况实行向监管部门和企业职工“双报告”,监管部门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对重大隐患实施挂牌督办,核查销号。健全完善“提升一批、整改一批、淘汰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管理机制,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提档升级、提质扩面工作,深化开展标准化运行质量审计,强化结果运用,推进企业标准化达标贯标持续化。年内,特别是重点行业领域至少开展2轮高标准、高质量、全覆盖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形成安全隐患清单,实施动态销号管理。三是着力推进专项整治。全力打赢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战,按照“两个不放松”和“务必整出成效”总要求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原则,对重大安全风险实施综合施策,对重点难点问题实行精准治理。按照问题隐患“措施到底、整改彻底”的要求,对国务院督导组、省督导组、省巡查组反馈问题集中开展综合性“回头看”,严防问题反弹、悬而不决。按照“管长远、重长效”的要求,总结固化专项整治经验做法,建立出台一批长效管理制度。制定出台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评估规范,对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推进完成情况开展全面评估。坚决贯彻省安委办“小切口、深扎入”的要求,深化有限空间、动火、高处等高危作业专项整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危险作业申请、审批、教育、监护、验收等全过程管理。鼓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在作业场所安装监控,利用智能防控技术强化高危作业管理。四是着力提升城市安全发展能级。深入开展省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健全城市建设与运行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体系和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完善城市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隧道桥梁、管线管廊、道路运输、燃气工程、排水防涝、电力设施等安全管理办法。加快城市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安全风险动态监测和分级分类监管,提升安全管控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加快城市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搭建起多部门数据共享的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城市安全治理数字化转型,以智慧城市引领支撑城市安全发展。加强城市各类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提升城市安全保障水平。五是着力打造实时监测监控网络。建立区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实现重点区域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管控和早期预警信息发布。深化危险化学品、海上风电、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现分级分类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和及时预警,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与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深度融合,提高事前智能分析判断能力。推进城市电力、燃气、供水、排水管网和桥梁等城市生命线及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构建重大安全风险防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依托县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推进技术融合、数据融合和业务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共享服务。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仿真、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推动应急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鼓励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信息化建设,培育安全生产众创众智新模式。

(四)聚焦重点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一是化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推动洋口化学工业园持续完善提升产业定位和主导产业链,打造产品关联度高、产业集聚度高、本质安全度高、管理水平高的示范样板园区。强化建设项目源头管控,继续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严防落后产能和设备设施落户。提升生产储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持续推进低危化改造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强化安全风险自动阻隔能力,严格限制涉及易燃易爆介质独栋厂房在线作业人数,持续深化智能化二道门建设,通过开展本质安全诊断“回头看”,实现危险化工工艺全流程自动化控制、重大危险源智能化管理、固体产品包装机械化作业。聚焦重大危险源等重点部位,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突出动火作业等高危环节,加强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企业、医院、学校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安全管理,强化危险化学品各个环节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推进化工企业和安全总监双积分制管理,量化企业和安全总监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着力解决管理办法老一套、长期岗位灯下黑、安全工作不重视等极易产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基层基础问题。认真落实打击违法违规“小化工”长效工作机制,压实镇(区、街道)属地责任和相关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严防“死灰复燃”。建立联防联控长效机制,深化环保设施安全风险防范辨识管控联动,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监管。二是冶金等工业企业安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星级”评定管理,将全员岗位责任制、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等列入评定内容,动态量化考核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分级管控提供客观依据。深入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实行分色、分类、分级监管,消除监管盲区,确保所有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见底、隐患见底。以金属熔融企业安全生产核查诊断为抓手,深化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推动企业应用先进安全技术装备,淘汰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聚焦高温熔融金属有毒有害气体、液氨制冷、粉尘涉爆等重点作业区域,大力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远程监控和智能感知预警等技术装备,实现设备智能操作、人机隔离、远程操控、联锁控制。三是交通运输安全。持续整治“大吨小标”“百吨王”等安全痼疾,完善货车装载源头治理、科技治超、信用治超等长效机制,把好治超检测站点关口,杜绝以罚代管,坚决制止超限超载车辆上路上桥。推动“两客一危一货”车辆安装使用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建立客货运驾驶人员从业信息、交通违法和事故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推进危化品运输企业监管平台建设使用,强化动态跟踪管理,落实监控主体责任,重点整治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不按规定的路线行驶,产生异常驻留点的行为。深化寄递安全综合治理,严防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等禁寄物品流入寄递渠道。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管理服务。抓好通航水域安全监管,强化桥梁防碰撞设施建设。加大对公路桥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开展防高空坠落和防坍塌专项行动,完善复杂气候条件下的施工作业安全措施。四是建筑施工和城镇燃气安全。加快提升建筑施工信息化安全监管效能,推进智慧工地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深化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帮扶专班效能,切实保障重特大项目安全“落地”;持续开展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排查老旧建筑、城市桥梁、建筑幕墙、装饰装修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聚焦桥梁隧道、脚手架、高支模、深基坑、起重机械、地下管廊等危险性较大工程,强化安全管理和执法,督促工程建设各方切实落实责任;加强对施工现场各环节危险源的管控,做好极端天气下建筑工程管理,防止深基坑垮塌、地基塌陷、建筑物倒塌等引发次生灾害。建立城镇燃气常态化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机制,推动“瓶改管、瓶改电”工程建设,强化城镇燃气管道安全管理;实现餐饮等行业使用燃气的生产经营单位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安装率100%,并保障其正常使用;建立城镇燃气专业检测维护队伍,推进城镇燃气居民使用安全整治行动,加强管道施工和第三方施工的安全风险综合防控;建立健全城镇燃气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城镇燃气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城镇燃气瓶装液化气安全监管系统,建立预警信息网络,强化分析研判,实现液化石油气全过程可溯源安全监管。五是海上作业安全。全面落实《加强全县水上运输和渔业船舶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严格执行渔港“港长制”,加强渔船组织化网格管理和渔船服务组织建设。加大渔船进出港和出海日报告管理力度,渔船进出港报告率基本实现100%。完善职务船员最低安全配员和持证上岗制度,推动海洋渔船配备升级新型防碰撞自动识别系统、北斗终端等安全通信导航设备,加强渔船在海在线监管。健全交通、海事、农业农村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隐患突出的船舶和沿海水域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超员超载、超风级超航区冒险航行作业、“三无”船舶非法作业等行为。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明确如东县海上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意见》,强化港口码头危险化学品和水上交通安全管控,特别是危化品船、交通船等存在的隐患。重点加强海上风电运维施工安全管理,开展海上风电施工运维通航、长期逃避海事监管船舶和商渔船防碰撞安全整治,加快推进巡航救助一体化船艇和海事监管、保障装备设施建设。强化海洋灾害预警报信息的传送能力和应急救援基础建设,加强台风、强对流等恶劣天气船舶和作业人员安全避港的管理,健全突发事件救援救助机制。六是消防安全。认真贯彻国务院安委会、省安委会关于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的意见,组织指导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全面推行单位消防风险隐患“自知、自查、自改”和公示承诺、风险申报制度,推动企业落实消防安全内控体系;继续推行和完善“错时工作制”,积极探索“防消一体化”巡防勤务机制;坚持专项检查、随机抽查、“零点”夜查相结合,强化联防联治,全面加强对易燃易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纺织企业、旅游行业、居民社区、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密室逃脱场所、商业综合体、“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隐患综合治理;加强火灾隐患整治,强化对工业园、特色小镇等产业消防安全管理,推进公共消防基础建设;紧盯打通消防生命通道、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等关键环节,实施系统消防安全整治;大力实施“互联网+消防监管”,加快推进“智慧消防”建设,推动消防安全远程监督、移动执法、线上管理;深化“营区、单位、基地”三位一体组训体系。七是特种设备安全。加强全县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深入开展锅炉、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指导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做好既有建筑电梯检验和技术保障工作,着力消除特种设备领域存在的未经检验、未办理使用登记、涉及非法改造或主要安全附件或保护装置过期失效等隐患,严厉打击查处无证制造、无证安装、无证使用特种设备等违法行为。

油气输送管道、电力、校园等行业领域也要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各类安全防范措施,坚决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推进依法治理,构建安全生产法治体系

一是规范安全监管执法。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构建分级分类执法新格局。优化实施“一案五制”“一案双查”等工作机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健全完善“两法”衔接机制,完善线索通报、案件移送、案情通报、信息共享、定期会商等机制,严格执行移送标准,严格规范移送程序,防止有案不移、以罚代管现象。各行业领域细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规范,严格执法程序,通过专家评审、互查互评等形式,提升案件办理质量。二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全面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模式在安全监管执法中的运用,推广清单式监管、实行列表式执法。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意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制定监督检查计划,组织开展精准执法、突击执法、集中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持续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严格执行“黑名单”管理和“联合惩戒”“公开曝光”机制,严查重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执法震慑力。三是夯实安全监管基础。推进县镇两级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专业化建设,通过调整补充、竞争上岗等方式,优化监管人员的专业结构素质。组织开展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提升应急系统人员能力水平。大力推广和规范网络在线教育,深入推进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年底具有安全生产相关学历、资格和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不低于75%。四是形成同防共治格局。充分运用安全生产有奖举报机制,鼓励社会公众、企业职工举报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加大安全风险隐患和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曝光力度,强化警示教育和舆论引导。加强安全评价机构规范化运行,完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广泛参与安全生产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五是强化监管执法保障。加强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机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配备执法装备,强化执法工作条件保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加强执法人员职业保障,探索建立执法人员交流培养、考核奖惩、容错纠错机制。六是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实行执法普法同行机制,探索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加强以案释法,在严格执法中精准普法,筑牢夯实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基础。

(六)强化安全培训,提升安全管理技能

一是开展企业人员安全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全县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技能培训提升行动,提高全员安全素质。贯彻落实《如东县关于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提升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二是加强安全培训机构监督管理。落实安全培训机构保证培训质量的主体责任,加大对安全培训机构现场教学突击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培训机构培训行为。组织开展培训教师讲课大赛和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建立县级师资库。推进安全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建立安全培训机构诚信档案,定期公布培训机构信息、考试合格率等情况。严肃查处培训机构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不按大纲教学、未建立培训档案或者培训档案管理不规范等违法行为。三是规范安全生产考试考核工作。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完善考试考核督察制度,加强考官和考核员队伍建设,严格考试工作纪律,强化培训考核档案管理,以严格考试考核促进培训质量和人员能力提升。

(七)提升应急水平,科学有效应对处置

一是构建现代化应急指挥机制。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迅速、上下联动的应急救援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7*24小时应急值守、事故灾害信息报送制度。健全完善“快速隔离、科学处置、舆情管控、平稳善后”应急处置机制。发挥专家顾问的辅助决策作用,完善专家参与预警、指挥、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决策咨询工作的机制。二是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快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的修编修订,定期开展预案评估,实时修订完善各级预案。强化各类各层级预案衔接融通,实现预案管理信息化、模块化,进一步增强预案的实战性、可操作性。到2022年底,县级预案修编完成率实现100%,镇(区、街道)、村(社区)预案修编完成率不少于50%,企业预案实现“应编尽编”。三是强化应急救援演练。各地、各行业、各单位须制定并实施年度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开展综合演练和专项演练,加强多灾种、规模化联合演练,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提升能力。健全完善预案演练评估机制,实现预案的动态优化和规范管理。年内,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1次公众参与度高、针对性强、联动性大的应急演练。四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储备相互补充、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相互衔接、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相互结合的多元储备体系,建立应急物资统一指挥、分级动用、紧急调配、轮换回补机制,加快形成协调联动、运转高效的应急物资综合保障能力。组建形式多样的志愿者队伍,发挥志愿者在科普宣教、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舆情监测系统和舆情引导机制,利用网络、自媒体等及时掌握发现、引导处置事故灾害信息。

(八)加强灾害防治,提升抗灾救灾能力

一是强化防灾减灾救灾组织体系。严格落实镇(区、街道)党委政府主体责任、部门行业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减灾委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形成主要领导牵总头、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建立上下一体、左右通畅的应急响应机制。二是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健全完善风险监测、会商研判等制度,强化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卫生健康、气象等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化应急指挥手段,高效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扎实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提升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受益面,确保做到及时核灾、及时赔付,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三是做好重点灾种防范工作。气象灾害: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开展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评估;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面向基层社区、城乡网格推送机制,预警信息发布到村(社区)到户到人。森林防火:贯彻落实《江苏省森林防火条例》,加强火源管控,结合季节性特点和重大节日,加强对祭祀活动场所、林区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安全巡查。水旱灾害:加强对河道、水库等防洪工程设施隐患排查治理,严格水旱灾害风险管控,强化会商研判和监测预警预报,严格落实群策群防措施。地质灾害:加强对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监测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及时组织受到地质灾害威胁人员撤离避让。地震灾害:加强地震预警,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做好防震减灾和应急准备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谋划推进

各镇(区、街道)、各部门和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会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亲自督办。结合工作实际,统筹谋划推进,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年度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有序推进各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

(二)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工作效能

充分发挥县安委会组织协调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大力推动“党建+安全”“互联网+安全”等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舆论引导,及时总结提炼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加大先进典型经验交流推广和反面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督查问责,严格责任追究

县安委办要加大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巡查考核力度,坚持运用以防控事故为核心目标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把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完善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动执法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通报、警示、约谈和“一票否决”等制度,促进行政执法与行政问责、司法追究相衔接。

图解:点击查看

解读: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