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231838/2023-01934 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减灾救济    通知
发布机构: 如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号: 东政办发〔2023〕51号
成文日期: 2023-05-18 发布日期: 2023-05-18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如东县“十四五” 社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如东县“十四五” 社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 如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5-18 累计次数: 字体:[ ]

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县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如东县“十四五”社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如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18日

如东县“十四五”社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如东的关键阶段。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期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规划好全县“十四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公共消防安全服务保障和灭火应急救援水平,对于确保全县消防安全形势平稳,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江苏省消防条例》《江苏省“十四五”社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南通市“十四五”社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如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全县消防救援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取得成效

“十三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消防救援队伍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构建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救援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全县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得到加强,公民消防意识得到提升,全县消防安全形势平稳可控,为如东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消防责任机制全面夯实。全面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及监管责任、基层组织消防工作责任、社会单位主体责任。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江苏省消防条例》《江苏省“十四五”社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南通市“十四五”社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如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规定,将消防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听取研究消防工作,定期带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工作领导体系不断健全。充分发挥各镇(区、街道)消防安全委员会综合指导协调作用,固化消委会例会制度、部门联合执法、隐患抄送移交、消防工作巡察等工作机制,强化消防工作考核结果应用,部门齐抓共管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

火灾防治水平明显提升。坚决贯彻江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决策部署,扎实开展消防安全“一年小灶”“三年大灶”专项行动,根据如东经济产业结构特点、消防隐患类型和火灾事故规律,部署开展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专项整治、化工集中区消防安全提档升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消防安全整治、“三合一”“群租房”专项整治、电气火灾综合治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蓝天工程”、打通消防“生命通道”等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十三五”期间,圆满完成了“两节”、全国“两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消防安保任务。消防救援部门依法督促整改火灾隐患,累计发现整改火灾隐患3.7万余条,整改销案重大火灾隐患单位9家,全县共发生火灾3033起,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火灾事故。

消防基础建设持续改善。全面展开消防救援站建设。落实消防业务经费基本支出计领标准,县政府连续多年将消防队站、市政消火栓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县落实各类消防设施,新建政府专职消防队3支,新增市政消火栓450余只,购置常规消防车41辆、各类装备器材1000余件(套),城市消防力量建设和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强力推进镇(区、街道)消防站“全覆盖”工程。截至“十三五”末,全县建成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其中,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支、政府专职消防队9支。

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将“安全稳定”的理念放在消防工作的突出位置,强化安全管控措施,严格落实训练场、救援现场各项安全制度,严守操作流程,坚决防止盲目施训、随意组训现象,坚决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积极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责使命,加快全县消防救援队伍训练模式转型升级,深化“高、低、大、化”及地震、水域、车辆事故专业队建设,提高打大仗、打硬仗的能力水平。“十三五”期间,全县共接警3033起,出动车5901辆、警力2.9万余人,抢救疏散被困人员306人,抢救财产价值近2亿元,成功处置了2017年“2.6”洋口中渊化工甲醇火灾、“8.12”洋口维利科化工爆燃事故,2018年“10.13”洋口沃兰化工烟囱火灾,2019年“5.8”洋口经纬精细化工火灾、“5.29”洋口永盛化工硝酸罐泄露,2020年“8.21”洋口大鹏科技化工仓库火灾、“10.3”225与328交界处槽罐车侧翻等灭火救援任务。

全民消防意识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各级消防队伍组织乡镇党政领导、行业部门、村(居)委负责人、网格员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以及消控室值班操作人员、微型消防站站长等开展消防培训。持续开展《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宣传,深入农村、沿街商铺和高层建筑小区开展消防宣传活动,普及日常防灭火基本常识,全面提升群众防灭火能力。社会化消防宣传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消防安全素质明显提升,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事故明显减少。

(二)面临挑战

“十三五”时期,如东县消防事业发展成效明显,强化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完善了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社会化消防工作基础,积累了宝贵的消防工作经验,大力推动了消防工作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但对照锻造“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水平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制约消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体制性、瓶颈性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消防安全风险仍处于高位运行。“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加快战略机遇转化的关键期,全县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消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影响消防安全的传统、非传统致灾因素相互交织,对火灾事故预防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学校、医院、商场市场、宾馆饭店、文化娱乐、旅游景点、物流仓储企业、养老托育机构、化工企业等场所致灾因素多、火灾风险高、防范难度大。密室逃脱、剧本杀、电竞酒店、直播带货、电商物流、私人影院、托育机构、电化学储能电站等消防安全责任不清,消防设施缺乏维护保养,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仍存在违规改变使用性质和平面布局、破坏防火分隔、拆除停用消防设施等行为,违章用电、用火、用气以及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现象时有反弹,“小火亡人”火灾时有发生。

消防综合救援水平亟待提升。随着精细化工、锂电池产业、LNG储运等新能源、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燃烧、爆炸等事故风险显著增强,对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目前全县消防救援队伍综合性救援能力有待加强,现代化消防装备配备不足,对标“全灾种、大应急”的要求,现有高精尖装备还有“空白点”,特种灾害救援及战勤保障专业人才缺口较大。行业部门间应急联动响应机制还不够完善,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整体水平亟待提升。

城乡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全县已建成沿海经济开发区、洋口港经济开发区、阳光岛、高新区、岔河、河口、大豫、栟茶、马塘九支政府专职队和掘港消防站一支国家队,双甸镇、曹埠镇、新店镇消防站即将投入执勤,丰利镇、袁庄镇消防站正在序时推进中。其中只有沿海经济开发区、洋口港经济开发区、阳光岛、岔河、掘港消防站有训练塔,而且大部分消防站是改建而成的,功能设置不合理,有的站房建筑年代较长,漏水严重,不能满足日常工作训练需求。各二级消防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都能100%完成,但社区微型消防站进展缓慢。市政消火栓建成率不足80%,缺口较大,特别是一些镇(区)消火栓较少,部分消火栓出现被圈占、埋压、锈蚀、损坏等现象,部分老旧小区现有市政消防管网还存在管径小、水压低、标识不清以及新建道路尚未同步建设市政消火栓等问题。

信息化支撑作用发挥还不明显。基于信息化的源头监管手段匮乏、能力不强,火灾风险智能分析和隐患动态监测预警水平较低。灵敏真实、快速机动的灾害现场感知网络尚未形成,采集汇聚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有待提高,辅助指挥决策的效能不佳。应急通信装备集成化、轻便性和网络抗毁性不高,复杂恶劣环境下的保障能力仍需加强,尚不能完全满足“全天候、全地域”的通信保障需要。

(三)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力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体制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江海联动的加速期。总体看,我县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市前列,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为全市消防救援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党委政府坚强领导提供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批示指示,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江苏开好“一年小灶”、转入“三年大灶”,为我县消防救援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深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强化综合应急救援准备,为优化消防安全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消防救援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成果日益凸显,释放巨大能量,为履行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坚定了必胜信心。

安全民生需求蕴含消防工作契机。安全是社会平稳发展的基础。进入“十四五”时期,人民群众对消防公正文明执法、科学高效应急救援、优质消防宣传服务产生更高期待、提出更多要求,各类市场主体、基层组织、社会公众将更加重视消防安全和应急救援工作,为推动消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凝聚了共识和力量。

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交汇叠加下,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全县公共财政更多投向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建设,为全县消防救援事业改革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全力实施乡镇消防队站“全覆盖”工程,逐步配足适应“全灾种、大应急”职能需求的器材装备,探索推进基层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县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救援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全面融入“平安如东”和安全发展示范县建设,全面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如东特色的过硬消防救援队伍,切实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为如东“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夯实消防安全基础。结合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谋划消防事业,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科学开展火灾风险评估,合理规划消防安全布局,积极推进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建适应如东县功能定位的消防安全基础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消防发展难题。瞄准消防救援站建设欠缺、消防力量不足、灭火救援能力滞后、消防装备不适应等短板,针对老旧小区和城乡接合部火灾隐患突出、消防安全条件差等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除隐患、补短板、强基础,实现消防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完善消防工作机制。顺应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深入推进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中介作用,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改革消防行政审批制度,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高消防技术服务质量。创新消防力量招录模式。强化科技应用,创新公共消防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火灾事故总量得到有效遏制,火灾形势持续平稳,基本构建起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消防治理体系;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基本形成,主力常备力量、区域专业力量、专兼职和志愿者力量实现层级分明、分类齐全、科学布局、统一指挥;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风险和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有力的消防安全保障。

消防综合治理水平大幅提升。火灾风险防范化解机制逐步健全,各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常态运行机构设立率、基层行政编制防火力量建设示范单位树立率100%,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示范建设达标率100%,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标准建设、社区消防安全升级改造示范单位达标率100%。扎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社会消防安全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消防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消防救援站总体开放率100%,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总体建成率100%,重点人群消防安全总体培训率100%。

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到2025年,各镇(区、街道)全面补齐市政消防水源“欠账”问题,实现消防供水全覆盖。建立市政消火栓“户籍化、信息化”管理机制,建立消防、水务、住建等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城乡消防水源建设、维护、管理水平。“十四五”期间,全县市政消火栓建有率达100%,完好率100%。

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增强。根据南通“十四五消防规划”发展布局要求,合理规划如东县消防站建设,构建立体化消防救援力量体系。加强专业救援队伍能力建设,实施消防员分岗分级和专业救援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专业救援人员持证率100%,救援人员专项培训率100%。灭火救援装备建设、战勤保障和物资储备机构建设总体达标率100%,消防救援大队配备1套不少于3公里的远程供水系统和1套城市排涝系统。

公众消防安全素质建设显著提高。大力发展新兴宣传手段,进一步深化普及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媒体消防专栏开通率和科普教育基地建成率达到100%。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和特殊工种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率以及消防宣传“五进”普及率达80%。全面消防安全意识、逃生自救能力明显提升,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达80%以上。

科技信息化支撑能力明显提升。深度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与政府相关部门间信息交互渠道畅通高效,形成一批有影响的创新应用。火灾防控智能感知触角全面延伸,应急救援所需信息多元汇聚,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消防工作信息化创新应用能力普遍提高,“数据赋能”科学救援、精准防控、精细管理成效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灭火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大力发展政府专职消防队。按照“全面覆盖、注重实效、标准适当、就近可及”原则,大力发展专职消防队,实现消防队站全覆盖,建成经济开发区消防救援特勤站。修订《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和消防文员招录退出、职业发展、综合保障政策,推行持证上岗和分级管理制度。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完成政府专职消防队公益类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到2025年,全县政府专职消防队员达到500名。

加强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建设。巩固已建专职消防队的大型企事业单位优化人员和车辆器材装备建设,依法落实企业建立专职消防队主体责任,配齐配强人员、车辆装备,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对有明确建队要求范围内的企业,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和有关行业、系统督促其依法建队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装备,落实执勤训练、调度指挥、综合保障措施,切实形成灭火救援战斗力。

提升化工园区(集中区)消防队建设。加强化工园区(集中区)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化工园区(集中区)专职队按《化工消防救援站建设标准》配齐人员、配全车辆、配强化工灾害处置器材装备,建成化工专业处置队。化工园区原有消防特勤站进行升级改造,其中小洋口特勤站升级改造为重型化工消防救援队,如东洋口港临江园区(长沙站)特勤站升级改造为轻型化工消防救援队。

深化重点区域联防组织和微型消防站建设。积极发展志愿消防队,制定建设保障机制,乡镇、农村按标准建立志愿消防队,街道、社区全面普及微型消防站,社会单位按要求建立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构建“防救结合、点多面广、广泛参与”的志愿消防力量格局。支持社会救援队伍建设,有效补充消防救援力量。

强化专业救援队伍实战效能。根据辖区主要灾害事故类型和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依托国家队和政府专职队,组建高层、化工、地下、地震、水域、高速、抗洪抢险、雨雪冰冻、防疫消杀等救援专业队,更新充实训练设施和专业装备,打造“专常兼备、反应灵敏、纪律严明”的拳头力量。全面施行“基地化、模拟化、实战化”训练模式,常态化开展专业技战术训练和实战拉动演练,积极探索整建制基地化轮训新模式。

完善构建高效应急联动机制。完善事前防范、事中响应、事后监护并重的应急救援体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水电气等单位以及武警、驻军等加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会商研判,建立应急救援联动组织指挥机构。整合城市管理信息和119、110、120等应急服务资源,建成突发事件信息平台,实现紧急处置联调联动。加强社会联动力量建设,建立包括防灾抗灾、避难疏散、人员救护和其他服务的综合性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强化消防员职业保障政策。立足消防救援高风险、高负荷、高压力职业特点,落实消防救援人员优待政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消防救援人员现实问题和难题,不断增强职业荣誉感。加强人才合作培养,与当地高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对接建立共建共育关系,依托共建院校实际开展学历教育、在职轮训和技能培训。推进消防订单班模式,订单式培养消防救援专门人才。

(二)全面提升消防安全治理水平

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健全消防工作部署、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定地方政府、监管部门、行业部门消防工作责任清单。实体化运行县镇消防安全委员会,建立定期分析评估、年度工作述职、常态督查检查等工作机制,规范运行消防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建立消防工作约谈机制,对发生有重大影响火灾和火灾多发地区,约谈当地政府和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严格火灾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明确认定标准和处理尺度,加大失火罪、消防责任事故罪以及达到刑法修正案中刑事追诉标准的案件办理力度。建立消防工作巡查制度,完善政府年度消防工作考核机制,巡查、考核结果纳入党委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作为政府综合考核评价重要依据。

加强基层消防安全管理。推进镇(区、街道)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机构设立及人员配备,按照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镇(区、街道)基层领域消防工作的意见(东政办发〔2022〕114号)落实消防安全属地责任。推进消防员参与执法、消防文员辅助执法,派驻在编在岗优秀人员担任镇(区、街道)消防网格长,建立完善基层防火队伍。公安派出所日常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基层消防安全监管质效。推动网格员全面应用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平台消防管理模块,认真执行信息采集、情况反馈、专项任务等工作流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摸清辖区消防安全基本状况和隐患底数,提升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水平。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全面加强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乡镇消防队站建设,强化农村火灾隐患整治,因地制宜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切实提升农村火灾防范能力。

完善消防安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单位及个人消防安全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将其纳入社会整体信用体系之中,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杠杆和行业自律等多种规制途径,推进消防安全依法治理。对单位和个人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综合采取约谈警示、行政处理、抄报抄告、媒体曝光、社会公告、失信惩戒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与部门联合监管工作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开放共享,并与征信体系衔接,健全单位主体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将监管单位信用等级和抽查结果挂钩,对多次抽查不合格的单位依法加大惩处力度并纳入信用记录,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鼓励和推动保险公司承保火灾公众责任险。

加强联网监测系统建设。按照“政府出资、委托运维、消防使用、百姓受惠”的建设模式,设有消防控制室的新、改(扩)建工程投入前应接入如东县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将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纳入智慧城市应急子项目,建设成为政府部门、联网单位、维保单位、施工单位提供消防安全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社会单位消防设施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和研判预警,大力推动防、灭火关口前移,全面提升城市火灾防控水平。

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消防水源建设,城市给水管网应建设成环网,以保障消防供水可靠性。工业园区、商务区和居住区宜采用两路消防供水。重点保护单位、重点消防地区附近的河道选择合适地点设置消防车天然水源取水点。推进市政消火栓建设。落实镇(区、街道)市政消火栓管理办法,健全市政消火栓建、管、用的长效机制,确保不欠新账、快补旧账。市政消火栓建设应与市政道路和给水管网建设同步实施。加快对数量不足区域或破损市政消火栓进行补建、维修。加强简易消防设施建设。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方式,在社会福利机构、家庭式商铺、“三合一”和“九小场所”推广安装独立报警、简易喷淋设施,提高预警处置能力。

(三)全面提升消防信息化水平

完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做好指挥调度网并网工作,完成原消防指挥调度网整体接入应急指挥信息骨干网。力争完成智能接处警和智能指挥系统部署应用,实现消防救援支队与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消防救援总队、消防救援大队(站)和救援现场五级联网运行,完成县级消防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提档建设并实体化运行。健全信息系统运维体系,完善网络安全工作机制,做好安全加固建设。评估县级119指挥中心容灾能力,确保每个指挥中心具备1套稳定可靠、防汛防震的独立供电系统以及重要功能、数据信息的异地备份,切实满足大震巨灾条件下接处警和指挥调度功能正常运转。

推动智慧消防建设提档。持续推进消防感知网络建设,实现灭火救援、火灾防控前端感知设备数据汇聚,完善监测预警、核查处置工作闭环。创新开展火灾风险监测预警,推进“城市高空火情监测”项目建设,提升城市火灾感知预警能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展建模数据分析,助力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区域性火灾风险评估更加科学高效。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移动化方式,实现全过程记录、多维度分析,提升队伍管理精细化水平。进一步融入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升消防网格化治理水平以及“三合一”、群租房精准打击能力。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配齐配强应急通信人员、装备,立足大灾巨险,加大卫星通讯、宽(窄)带自组网、系留(防水)无人机等装备配比,提升“断网、断路、断电”极端恶劣场景下的通信保障能力。力争全县消防救援站(含专职队)配备单兵图传、布控球、卫星电话或无人机。

(四)全面提升公众消防安全能力素质

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持续深化消防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集中开展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强化媒体战略合作,建强用好消防全媒体中心和宣传服务站,培育全国有影响力的消防新媒体账号和平台。充分挖掘如东海洲文化底蕴,打造如东特色消防影视剧、纪录片、新闻专题、创意设计等文艺精品和消防公共文化空间,建立优秀消防文化产品数据库、资料库。大力发展消防志愿者队伍,倡导学校、社区、农村就近消防志愿服务,建立消防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推动基层网格力量参与消防宣传。依托物流、快递、城市交通和多样化旅游客运服务,建立消防“流动”宣传体系。开展119消防奖评选表彰,培育、宣传消防英雄模范和热心消防事业的社会人士。全力推进全民消防学习云平台注册和应用,全面推进公众消防常识普及和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2023年底,平台注册上线人数不低于辖区常住人口数量11%,人均学习积分达400分。

强化消防安全教育。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党政培训、普法宣传、科普推广、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体系,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内容和高校、高中新生军训课程,开展“消防安全示范课”“平安消防示范校”评比活动,培养一批优秀消防授课教师和示范学校。每年为中小学幼儿园精选一批消防安全读本进校园,推动各类学校幼儿园开设消防安全教育课程,中小学、幼儿园聘任一名消防指战员或消防网格长担任消防安全辅导员,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灭火疏散演练。

强化消防安全培训。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设消防专业课程,向有需求的单位提供消防安全培训服务,推进消防安全培训社会化。组织部门、党校将消防安全纳入党政干部和公务员培训内容,加强单位重点人群消防安全培训。完善基地化培训考试基础建设,加强社会从业人员消防培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消防从业人员专业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或其他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开展面向小微企业、养老、残疾人等服务机构,及农村留守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消防公益培训。建立消防网络教育平台,开设网上教育课程“超市”,满足公众培训需求。建立消防安全“吹哨人”制度,完善火灾隐患有奖举报投诉制度,及时查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四、重点项目建设

(一)构建“一揽子”消防法规体系。贯彻执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加强社会消防安全的标准化管理。针对群租房、电动车充电管理、社区、家庭防火等突出问题,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管用实用消防管理办法,形成以国家、地方、部门法律、法规相结合,地方规范性文件与国家技术标准相配套的消防法制体系,实现消防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成“十四五”期间全县镇(区、街道)的消防专项规划或专篇制(修)订工作,建立区域统筹、城乡一体、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消防安全网络。

(二)构建“立体化”救援力量体系。综合考虑交通网络的可达性优化消防站布局,将消防通道规划与如东新一轮道路网规划相衔接,把消防通道提前纳入路网规划。“十四五”期间,如东县域规划新建7座消防站,实现全县镇(区、街道)消防站全覆盖(详情见附件2)。加强水域救援队伍建设,推动洋口港水上消防站建设,配备完善相应人员和装备,全方位打造如东县立体化消防救援体系。

(三)构建“现代化”救援指挥体系。全面融入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大应急体系,借助应急、公安、交通、气象等相关部门资源平台,建立常态化应急联动、会商研判、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类灾情、警情、舆情信息自动关联和提取,实现紧急处置联调联动。强化现场指挥部建设,规范作战指挥程序,建立跨部门协作的联合救援机制,确保救援工作快速、准确。加强消防救援指挥中心人才配备,建立一支懂指挥、会打仗的专业辅助决策、实战指导团队。持续推进“智慧消防”建设,加快建立灭火救援大数据平台,加强接警调度全链条态势自动化感知,及时掌控行动关键信息,确保指挥决策精准高效。推进应急通信“公专结合”建设,立足复杂恶劣应急救援场景,为应急指挥提供“全天候、无死角”的通信保障。

(四)构建“实战化”执勤训练体系。坚持战斗力标准,固化“营区、单位、基地”三位一体组训模式,依托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基本建成“镇、区、街道、开发区”区域性灭火救援中心。建设1个县级“全灾种”应急救援训练中心(依托经济开发区消防救援特勤站)、7个镇级实训基地(沿海经济开发区、岔河、洋口港、河口、大豫、栟茶、高新区消防救援队)和社会化教学训练基地,广泛开展全员练兵和专业化训练,推动训练由“单一灾种”向“全灾种”转变,逐步实行消防员分岗分级和专业救援人员持证上岗制,实现救援专业水平和人才培训双提升。

(五)构建“实用型”救援装备体系。结合我县“全灾种、大应急”灭火救援实际需求,加速装备配备升级换代。构建与综合应急救援任务相适应,功能齐全、性能先进、体系配套、高效适用的现代化装备体系,重点提升高层、地下、大型综合体、石油化工、水域处置、有毒气体泄漏、地震和雨雪冰冻等灾害事故处置能力。依托水上消防站,配强水域救援装备及消防救援船艇。深入开展消防装备评估论证,建设“全灾种”消防救援装备集群,加强基础性装备、消防员基本防护装备系统型达标建设。配齐自然灾害救援、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特殊灾害事故处置、消防勤务等特种攻坚装备,推广运用仿真模拟和虚拟现实相结合的训练设备(详情见附件3)。

(六)构建“综合性”应急保障体系。持续完善消防救援综合保障体系,分级建设实体运作、高效遂行的消防战勤保障机构,打造“县内半小时,镇区十分钟”保障圈。建设县级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加强特种灾害救援装备和战勤保障物资储备。建立人员、装备、物资等救援力量紧急调集机制,完善公路、铁路、水陆联运模式,推广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投送方式。加强卫生所及卫生室建设,提高应急救护培训能力,完善消防职业健康保护机制,提高消防员职业病检测防护、诊断鉴定、综合治疗和康复保障能力。开发应用战勤保障信息管理平台。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围绕本规划认真研究解决消防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将消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统筹规划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努力实现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要充分发挥消防安全委员会作用,及时通报消防规划实施情况,研究解决消防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消防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二)落实经费保障。贯彻落实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经费管理暂行规定》(财建〔2020〕38号)、《江苏省消防救援队伍经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苏财行〔2020〕22号)等文件精神,健全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立足消防救援队伍职能拓展和职业保障体系重建,健全完善人员、公用、项目经费分类保障机制,为消防救援队伍“转型升级、提质强能”提供更加有力的经费支撑。对标“全灾种、大应急”需要,完善业务经费保障标准、提高保障水平。

(三)加强督导检查。严格对本规划推进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跟踪督办。由各乡镇政府和社区(村)抓好消防规划的落地,并发动辖区单位、社区(村)民众参与和监督。规划一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改调整。县政府适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政府和部门绩效的重要依据。对不履行职责,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将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doc

图解:点击查看

解读: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