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231838/2008-00093 分类: 工商    通知
发布机构: 县政府 文号: 东政办发〔〕号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08-10-30 有效性:
名称: 县政府办公室转发如东工商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监管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
县政府办公室转发如东工商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监管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
来源: 县政府 发布时间:2008-10-30 累计次数: 字体:[ ]

 

东政办发〔2008〕188号


县政府办公室转发如东工商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监管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如东经济开发区,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旅游开发区),东安科技园区,县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如东工商局、物价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监管的若干规定(试行)》已经县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实施。

                                         二○○八年十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监管的若干规定(试行)
(如东工商局  物价局  财政局  审计局  监察局  2008年10月)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中介机构执业和服务行为的规范和监管,维护中介市场秩序,更好地发挥中介机构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特作如下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从事中介活动的中介机构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中介机构,是指依法登记成立,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向委托人提供有偿服务并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包括:
     (一)独立审计机构;
     (二)资产、土地、矿产资源、安全、房地产等评估机构;
     (三)检测、检验、认证、监理、拍卖机构;
     (四)法律、档案等服务机构;
     (五)信息、信用、技术、工程、市场(商品)调查等咨询机构;
     (六)职业、人才、婚姻、教育(家教)等介绍机构;
     (七)工商登记、广告、商标、专利、税务、房地产、招投标、因私出入境等代理机构;
     (八)保险、证券、期货、担保等金融中介机构;
     (九)各类经纪机构;
     (十)符合规定的其他组织。
     第四条    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从事中介服务活动的中介机构必须依法申请设立登记;本县以外的中介机构在本县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按规定在分支机构所在地办理登记手续或报备手续。
未经注册登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中介活动。
     第五条    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不得将本部门、本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能或服务转移或变相转移到中介机构进行服务或收费。
     第六条    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依法设立的各中介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应当同等对待。
行政机关不得利用行政权力等垄断性资源违反法律、法规设置歧视性、排他性条件,不得限制外来中介机构和新生中介机构发展,不得影响中介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第七条    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得在中介机构兼职、挂职或参股。
     第八条    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在中介机构报支费用、领取补贴,或参加中介机构组织的高消费活动。
     第九条    行政机关不得利用职权指定或变相指定当事人接受其指定或变相指定的中介机构提供服务。
     第十条    中介机构不得租用行业主管部门办公场所,不得借用、租用、占用行政机关其他资产性资源。
     第十一条    中介机构不得与行政许可部门混合办公,不得夹杂在行政许可事项中搭车收费。
     第十二条    中介机构不得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垄断中介服务市场或者进行市场分割。
     第十三条    中介机构必须实行财务独立,其财务人员不得由行政机关财务人员兼任,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得履行中介机构管理职能或进行财务审批。
     第十四条    中介机构应当严格执行行业服务和收费规范,对存在服务和收费幅度弹性的项目,应当结合行业和我县实际,制订细化、固化标准,并严格执行,杜绝人情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高收费少服务的现象。
对工业项目建设环节中的中介服务收费,通过公开竞争方式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由中心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结算。
     第十五条    中介机构应当在其营业场所公开悬挂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公开的有关资料,以及行业自律规定。
     第十六条    中介机构应当公示其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以及监督投诉机构电话和地址等事项。
     第十七条    中介机构应当依据有关规定保存原始凭证、账簿、执业纪录和委托合同等资料,并增强执业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执业记录应当记载下列内容:
     (一)委托事项、委托人的具体要求;
     (二)收取的费用及支付方式;
     (三)履行合同应当遵守的业务规范的有关要求;
     (四)委托事项履行情况,包括委托事项的接受、完成过程、终结手续的办理等。
     第十八条    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超出核准范围从事中介业务;
     (二)提供的信息、资料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及公共利益;
     (三)提供虚假信息、资料,出具虚假验资报告、评估报告、证明文件及其他文件;
     (四)采取欺诈、胁迫、贿赂、串通等非法手段损害当事人利益;
     (五)以回扣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
     (六)违反规定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
     (七)向委托人收取服务费或其他费用不开具发票;
     (八)索取合同约定以外的酬金或其他财物,或利用执业便利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九)强行或变相强行推销商品、提供服务;
     (十)对客户实行歧视性待遇;
     (十一)执业人员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同行业中介机构执业;
     (十二)聘用无执业资格人员执业,或者聘用依照相关规定不得执业的人员执业;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规范禁止的其他行为。
     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存在上述行为的,由相关行政或行业管理部门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依法从严查处,并予以曝光。
     第十九条    凡经审查确认严重违法违规的中介机构和执业人员,依据相关规定责令其在一定时间内不得在本县范围内从事中介业务。
     第二十条    各有关行政和行业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中介机构的工商登记和监督,严格审查申请设立中介机构的资质条件。
     物价部门负责中介机构的收费管理,对中介机构收费依据、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等加强监管。
     财税部门负责规范中介机构财务会计业务,加强对中介机构账册、凭证、票据以及财务收支监管。
     财政、审计部门受委托后对独立审计机构的执业质量进行监督,并对中介机构财务收支等情况进行审计检查。
     行政监察机关对各有关部门在中介机构规范管理中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监督,对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实施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县建立中介机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全县中介机构规范发展和监督管理等相关工作,统筹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对中介机构实施诚信测评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