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献礼国庆点赞如东
“献礼国庆·点赞如东”特别报道之开发开放篇
扶海越江竞风流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29 字体:[ ]

微信图片_20190927145819.jpg

摄影 陈建明

(全媒体记者 王玲玲 通讯员 陈亚兵 葛勇)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如东日新月异的开放故事生动而令人震撼。外贸、外资、外经,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开放大潮,澎湃大地。

国家一类口岸开放,洋口港对外联通水平全面提高;优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海外布局渐成“气候”;穿梭在如东的大街小巷,外国客商、游客已经并不罕见……近年来,我县抢抓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跨江融合”等多重叠加的倡议机遇,主动融入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大局,不断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形成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招商引资从无到有,如东经济与外资企业共同成长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在封闭的条件下,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现代工业起步格外艰难。随着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正式出台,工业领域发展的春天来到了。

1986年3月17日,南通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南通大东有限公司落户我县,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这笔90万美元的资金,是如东引进外资的起点。2018年,这个数字是42.14亿美元,增长4680倍。70年来,如东引进外资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单项目引进,到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从单纯的制造业,向商贸服务、高端研发等领域不断扩展。

2014年,全球最大的食品辅料企业——爱尔兰凯爱瑞集团收购我县万通食品公司,总投资达6000万欧元的凯爱瑞食品(南通)有限公司在如东经济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三年半的时间,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期项目对老生产线全部改造,实现产能翻番;二期投入7500万元,新建12000平方米物流仓储中心;2017年底启动三期项目,总投资超2亿元。南通公司负责人胡厚伟告诉记者:“这几年,如东开发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我们有信心将南通工厂打造为中国的生产与研发中心,释放国际型企业的品牌效应。”

霍尼韦尔(南通)公司由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投资,主要从事安全防护手套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自2014年投产以来,公司每年都有新产品更新换代,先后开发近1000个品种的手套,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通用工业、消防救援、电力安全等多个领域。未来,霍尼韦尔(南通)公司还将引入更多的其它安全防护产品的生产和研发,真正实现“从头到脚”的全面防护,同时引领如东当地生命安全防护加工行业整体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德国BASF、韩国SK、英国泰莱食品、荷兰恩智浦……一大批世界产业巨头,把全球产业链的分工项目布局在如东,在经济体制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培育产业集群、优化出口结构等方面对全县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领着如东迅速融入全球经济的大潮。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县着力提升利用外资质效,成功引进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2个,世界500强企业3家。

开放,形成发展的强磁场;发展,需要开放的强支撑。县商务局外资科科长介绍,在全球经济下行、区域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县视招商引资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打好资源牌、产业牌、战略牌。改革开放以来,全县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596个,总投资达222亿美元,注册资本累计达131.2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10.04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4.28亿美元,从1986年的实际利用外资90万美元到2018年的30141万美元,全县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同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互联网+”新业态等领域,我县积极探索、主动转型。

越来越多的外商在如东这片热土上投资和发展,为如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如东也正在用丰厚的回报告诉世界,投资如东是正确的选择。

“走出去”从劳务合作到品牌输出,如东阔步海外

引进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处于高端产业的同时,中天科技、世纪燎原、刚正薄板等一批如东本土企业正以积极的姿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海外“集赞”。

2000年前,我县对外投资基本空白。如东的对外经济合作,始于劳务合作与援外工程建设。2005年,南通五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对外劳务经营资格,并于2006年在阿尔及利亚开展建筑工程项目,派出4000多工人开展境外劳务和建筑施工,在建住房8000套。

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得到了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如东地处 “一带一路”江苏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与共建国家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近年来,趁着“东风”,如东不少企业抢抓机遇,把目标转向境外市场,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都建立了贸易往来,形成了以光缆、纺织服装、化工、建材为基础的传统优势产业设立境外贸易加工基地的格局。

中天科技是我县走出去开拓市场的“先行军”。到目前,公司的海外销售已经覆盖144个国家及地区,其中在“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范围内形成销售的达到59个国家。国际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一方面将不断提升走出去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向集成服务商转型升级,向总包业务进一步侧重,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据县商务局统计,到目前,我县先后有20家企业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投资设厂和成立贸易公司,项目个数47个,中方投资总额超过3.3亿美元,对外投资合作的规模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全市前列。县商务局外经科科长坦言,“走出去”不仅是优势产业的输出,更是为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运营机制创造了机会。2013年,世纪燎原在经历了持续低迷后,目光投向了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市场,拓展发展空间。缅甸工厂投产两年,公司就止住了下滑趋势,与十多家欧美高端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目前,世纪燎原缅甸工厂成为仰光地区最大的针织企业,为1500名员工提供了工作岗位。

拓荒两年,总投资3800万美元的南通大东越南工厂今年3月份开始盈利;深耕七载,世纪燎原缅甸工厂成为仰光地区最大的针织企业......越来越多的“如东制造”走出国门,花开海外,正结出累累硕果。

从一般贸易到海外设厂,从第三世界国家到欧美大国,从企业生存战到叫响“中国制造”,如东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脚步从未停止……

从细流到潮涌,如东增创开放经济优势

港口,是一个城市的“门户”,是对外开放的“一扇窗”。沿海开发开放,将“空间大”的资源禀赋变成“发展强”的现实优势,为如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将如东产业坐标放置于全球格局当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长江经济带建设,意味着沿线城市竞争力、影响力、综合实力的重新洗牌;全面融入上海,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实现转型升级……对内对外开放的内涵在不断丰富,过去的70年,我县因势利导、趁势而上,增创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

富展科技项目由台湾上市企业台虹科技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1亿美元,占地137亩,是高新区打造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产业园的标志性项目,主要生产高级软性铜箔基层板、半导体用介电及绝缘材料、锂电池用铝塑膜或散热用基板材料等产品。预计今年底开始试生产,明年1月份投入量产,建成后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软性基板生产企业,对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英国泰莱集团成立于1921年,是世界著名营养配料生产企业和全球最大的淀粉生产企业。泰莱食品配料(南通)有限公司2014年9月正式开业,这是集团进入中国首个食品配料膳食纤维项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项目落户、发展壮大过程中,当地政府是不是尊重资本逻辑,有没有开明、开放、优惠的政策,是能不能继续合作的重要考虑因素。”

近年来,我县着力改善营商环境,大力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营造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形成爱商、亲商、安商、扶商的良好氛围。好政策的“洼地效应”,促成了资金、项目、技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好环境的“亲和效应”,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外企外商安心投资……

而企业“出海”,则需要政府部门当好“店小二”,充分发挥规划、引导、服务、促进和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解决共性难题,帮助企业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县商务局外经科科长介绍,一方面,我县编印了相关政策文件,帮助企业了解境外投资环境和防范风险的策略,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行业组织、企业家协会正在搭建平台,联动上下游企业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抱团“出海”,从而增强单个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开放潮声激越,世界辽阔无垠。迎着开放的长风,如东正在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地与世界对接,全面构筑大开放、大发展新格局,聚势崛起,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