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乡村振兴百村行
小小鱼儿游出致富路
新店镇百亩鱼塘年出鱼两万斤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1-04-07 字体:[ ]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周颖石 高玉霞 陈华)拉网、称重、装车……昨天,记者见到何建华时,他正和妻子刘吉美对白条鱼进行分塘。随着气温转暖,分塘、杀菌、消毒等,是水产养殖户一年中最重要的筹备工作。打好开春的基础,鱼儿才会养得肥美,一通忙活后,何建华终于有了空隙。“把这个塘里二两以上的鱼分到大塘里去,这个塘今年继续育鱼苗。”何建华向记者介绍道。

新店镇孙桥村沟塘纵横、水源丰富,是淡水养殖的天然“宝地”。看中这儿的养殖条件,2002年,何建华从通州来到孙桥村承包了30亩水塘,开始了水产养殖之路。早两年,河蟹养殖成功让何建华小赚一番,正准备大干一场时,满塘河蟹突发疾病,之后连续三年亏损100多万元,人力、精力、财力一下子打了水漂,这让何建华手足无措。“当时,我既想在这边继续干下去,又想跳出这个地方,可是鱼塘又没人接手,压力真的很大。”回忆起那段难熬的日子,何建华无奈地说。

大不了从头再来。何建华说服自己,重振信心,综合考虑了一番,他冒出了养鱼的念头,在朋友的介绍下,何建华从浙江引进白条鱼苗。白条鱼好养,但对水质依赖性高,水深、温度、环境等都是影响鱼儿成活率和抵抗力的关键,为此,何建华引进多台增氧机,定期注入新水,以保障水环境适应鱼儿正常生长。“自从养了这种鱼,我们夫妻俩早出晚归的,没事就绕着鱼塘转转,看看水啊鱼啊有没有问题。”

就这样,何建华每天早起喂食,夜间巡塘,一刻不敢松懈,多年下来,他慢慢摸透了鱼儿的生长习性和养殖技巧,有了一套培育、繁殖、饲养、防病的实战经验。得益于他的精细管理,白条鱼每年能产出两万斤左右,品相、口感俱佳,深受市场消费者的喜爱。“全部销往南通,每年光白条鱼的毛利润就有十几、二十万。”何建华笑着说。

如今,何建华的鱼塘已扩到100多亩,除了白条鱼,青鱼、鳊鱼、乌龟、甲鱼等也是年年丰收,女儿女婿也加入了他的养殖队伍中,全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购鱼订单源源不断,一年下来收入超30万元,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在养殖事业上一干就是20多年,何建华一点点从“门外汉”变身“养殖专家”,养出了不小的名堂。今年60岁的何建华仍有干劲,他又看中海鲈鱼的市场前景,计划上半年再扩大养殖规模,投入30万元试养海鲈鱼,他想带着全家人在水产养殖这行继续走下去,越干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