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乡村振兴百村行
用法治文化引领乡村建设
—— 洋口镇洋口村法治工作小记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26 字体:[ ]

(全媒体记者 曹建明 吴文军 张平 特约记者 钱德明)“走,领孩子一起去法治文化广场散散步啊!”随着洋口镇洋口村法治文化社区的建成,这句话成了村民康秀平每天饭后的口头禅,也成了其他村民茶余饭后放松休闲、普法学法的好地方。近几年,洋口村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在坚持“一村一规划、一村一品牌”工作思路的同时,注重用法治文化引领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兴建文化社区,推进阵地建设

为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彰显洋口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优势,强化村民的法治意识,今年该村投资1500万元,新建法治文化社区。“其中,社区内绿化、道路、场地和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50万元,法治元素建设投资150万元。”村党委书记傅国华介绍,社区共分为入口区、和谐区、红色区和宪法区四大区域。

其中,入口区以“法治洋口地,最美湿地情,熔古铸人文,共襄文明村”为主题,通过唯美图片和精练语言体现洋口整体形象。和谐区以树家风进万家体现家风文化,以健康雕塑形式体现健康文化,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体现环保文化;以《中国洋口魅力乡村》为中心,渔民文化、海洋文化、围垦文化为具体内容,回顾洋口村的历史变迁、乡贤文化,歌颂洋口村人敢于拼搏、勇于创新、勤劳致富、团结奋进的精神;以《孝》的形式弘扬中国孝文化,彰显中国传统美德,促进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红色区以橱窗形式体现党建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以雕塑形式体现精神文明建设。宪法区设置宪法树、宪法文化长廊,凸现法治文化,以法治主体为背景,将渔船、鼎、中国传统建筑斗拱和印章元素相结合,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标题,简要阐明法治文化核心。截至目前,社区绿化、道路和亮化等配套设施已全部到位,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已竣工。村民们在广场上休闲、娱乐、健身的同时,还能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在休闲娱乐中增强法治观念,成为一道靓丽的普法风景线。

开展文化活动,增强法治意识

近几年,洋口村积极探索开展文化活动的新路径,想方设法通过特色文化的普及,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满意度。联络村里的文艺积极分子,组成普法宣传队,定期开展活动。同时,结合社会热点和村民法律需求,定期开展法治文艺汇演,形成了法治文化活动示范品牌。组织人员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法治文化作品,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寓教于乐。

不仅如此,该村还将法律顾问制度与村组法治文化建设相结合,每年邀请村法律顾问上法治课不少于4次,专题讲解法律知识,为村民零距离服务。利用法润民生群、新媒体普法平台,推送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扩大法律服务辐射面,形成线上线下普法新态势,在互动中,强化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傅书记不仅是我们的好书记,也是我们的好律师,经常用社区喇叭跟我们讲讲法律知识,我们的思想不进步都难。”康秀平笑着告诉记者,他们社区的老人偏多,以前会出现不孝敬老人,甚至不赡养老人的现象,而现在这种情况几乎看不到了。近两年,该村共举行法治讲座9场,开展法治文艺汇演7场,推送微信普法信息300余条,惠民人数达3500多人。

通过多种形式,营造法治氛围

在村民服务中心,村民朱文和前来缴医保费用。办好事情的他坐在服务中心休息,随手便拿起一本法律读本阅读起来。傅国华介绍,村里将创新法治文化建设与渔业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建文化、廉政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普法宣传。在村法治广场播放法治电影,动员村民观看普法文艺节目。在村民服务中心设立法律书屋,购置各类法律图书,发动村民前来借阅。同时,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在政策宣讲、扶贫济困、环境整治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开展法治宣传。另外,该村还注意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村民崇尚法律,尊重法律,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变成思维定势和自觉行动。

如今,走进洋口村,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法治横幅、文化墙、村规民约点缀其间,诚实守信、邻里互助、见义勇为蔚然成风,法治文化村民变得更加文明,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