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乡村振兴百村行
今年以来,袁庄镇大力推进“百企联百村”行动,鼓励各村挖掘资源,吸引企业下乡“联姻”——
村企联建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03 字体:[ ]

(全媒体记者 季雯雯 曹磊 特约记者 丁甫其 通讯员 曹晓春)近日,走进袁庄镇濮桥村老村部,原先破旧的集体仓库已被拆除,一座崭新的钢结构厂房初具雏形。“项目总投资200多万元,年底投产后主要生产家纺产品,全部用来出口。”村党总支书记陈小平说。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濮桥村创新举措,以村集体土地入股的形式,与南通亿人纺织开展村企联建。“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每年至少可增加5万元的村营收入,而且带动就业近80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今年以来,省市县全面启动“村企联建”行动,袁庄镇认真贯彻落实各级部署要求,大力推进“百企联百村”行动,引导并鼓励各村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与目标企业精准对接,吸引企业下乡“联姻”,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高点谋划 深挖联建潜力

今年7月份,全县“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启动不久,袁庄镇党政主要领导便立即召集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各村党组织书记会商村企联建的实施方案。“全镇11个村基本以农业为主,自身资源匮乏,村营收入主要来源是土地流转的服务费和上级的项目资金支持。”镇长殷海燕认为,收入渠道狭窄,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针对村集体经济现状,袁庄镇准确把握“百企联百村”的内涵实质。在座谈会上,镇党委书记胡俊向与会人员提出了三条准则:不搞花里胡哨的虚假联建;不搞有名无实的形式联建;不搞突破政策底线的违规联建。要求各村积极从自身资源和人脉关系出发,搞清楚自身“能给什么”“需要什么”,列出具体清单,梳理意向企业,拟定联建方案。

截至目前,袁庄镇共梳理出意向项目12个,实现了联建项目村级全覆盖。“围绕在手资源,我们计划将联建的模式,运用到村粮食烘干中心的管理中,进一步提高效益。”深受村企联建模式鼓舞的陈小平,对未来信心满满。

因地制宜 优化配置资源

开展村企联建,关键要有效盘活集体资产,把带动村民发展产业作为“重头戏”,开发乡村多元效益,走出一条振兴之路。

为加强顶层设计,袁庄镇对各村联建项目进行逐个会审,重点对各村资源进行梳理,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思路,合理选择项目,盘活闲置建设用地资源发展工商业,利用在手的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已排出农业项目3个、工业项目6个、服务业项目3个。针对资源相对匮乏的竹园、小康等5个村,袁庄镇鼓励其以资金集体入股形式,在镇工业园区共建标准厂房,抱团发展厂房租赁经济,目前项目已经进入组织筹备阶段;为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去年孙庄村集体投资新建了冷库,经过镇上“牵线”,日前村里利用已建冷库入股欣晨乳业,为企业提供冷藏保鲜服务。

在全面统筹的同时,袁庄镇还加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推动村企对接形成实效。近日,袁庄镇“百企联百村 共走振兴路”村企对接会在竹园村落下帷幕,围绕企业关心的土地、税收、配套等问题,镇政府作了逐一解释和说明,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参与联建的信心,推进了村企联建的进度。

联合发展 力求联出实效

隆隆的机鸣声响彻厂房,一车装满刚从地里收割来的稻谷被倒入烘干机内;在另一台烘干机上,经过了干燥的稻谷正在被装入袋中……日前,记者在铁果门村刚建成的粮食烘干中心看到,16台烘干机正开足马力工作,一派忙碌景象。作为传统的农业村,铁果门村4000亩耕地面积,流转了近八成,主要用来种植稻麦作物。今年,村里与县供销联社、袁庄镇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的粮食烘干中心。“如何更好地发挥烘干中心的辐射作用?”这是筹建者们一开始就思考的问题。

为增加村集体收入,结合“百企联百村”行动,今年袁庄镇决定走市场化运营的路子,让资源在市场环境中发挥最大价值,经过前期充分准备,9月底,铁果门村烘干中心成功对外发包,以年租赁价格100万元成交。每年可为铁果门村集体增加村营收入12.5万元。

“村企联建”不仅带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增长,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也助推了企业发展壮大。据镇外“联姻”企业东盛米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合作模式为企业减少成本投入的同时,提高了生产能力,为企业站稳稻米市场奠定了基础。

“企业有资金,村里有资源,通过村企联建,达到了资源互补、联合发展的效果。” 胡俊笑着介绍,按照该模式,袁庄镇还计划将戴南村、赵港村、濮桥村烘干中心对外发包,进一步拓宽收入渠道,“我们将继续寻找共建机会,不断壮大各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享受更多‘红利’,村民赚钱了,村里经济发展好了,乡村振兴才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