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乡村振兴
结构调整注入发展新动力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18-10-24 字体:[ ]

(全媒体记者 吴慧 钱海军 张平 特约记者 周瑞平)编者按 我县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蔬菜产业区域化格局基本形成,全县全年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近54万亩,年产量约100万吨,一些蔬菜品种的高效益让不少种植户心动不已,发展势头迅猛,全县种植面积逐年递增。记者近日采访了我县部分蔬菜种植户,探索蔬菜种植获取高效益的秘诀。

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稻麦和棉花一度是我县种植户们的不二选择。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只有积极适应市场,种出市场需要的农产品,才能真正在大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在洋口镇南渔村的如东爱思维家庭农场,一眼望去,广袤的地里,甘蓝已冒出新芽,远处,几个农民正在移栽甘蓝苗。种植户缪维建告诉记者,靠着种蔬菜,今年上半年他获得了不错的收益。“越冬的时候,我长的品种正好对路,年前我没有急着卖,拖了1个月,正好碰上了年后价格上涨,赚了一笔钱。”他说。

早在4年前,缪维建就在南渔村流转了480亩土地种植稻麦,那个时候决心靠田吃饭的他,根本没有种过水稻、小麦以外的作物。然而,3年前的一次经历改变了他的想法:“那时候政府带着我们去参观了周边的很多家庭农场,那些种植户们种的西兰花、蚕豆之类的,长得蛮好的。回来以后,我就流转了几十亩地,试着种蔬菜,这一种发现确实效益高。”

现在,缪维建一共种植了300多亩蔬菜。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春季西兰花亩均产量4000公斤,除去成本,一亩地能赚4000元。

说起蔬菜的高效益,如东长琴家庭农场负责人陈红兵也深有体会。2015年,他在马塘镇流转了220亩地种粮食,刚开始的时候,效益还不错,一亩地能赚400元,陈红兵觉得日子就会这样安安稳稳地过下去,可2016年的大面积小麦赤霉病让他的家庭农场亏了一大笔:“2016年马塘镇政府牵头成立了马塘种植业协会,在会长许浩的联络下,我们与蔬菜出口企业接上了头,就逐步改了一部分种蔬菜。”

当年,陈红兵就划出30亩地种植青蒿菜、野渍菜等出口蔬菜,一茬下来,亩均利润能达到4000元:“在效益上确实比一熟稻一熟麦可观多了。”

记者从县农委了解到,目前,全县蔬菜瓜果播种面积近54万亩,年产量100万吨,年产值15.75亿元,蔬菜已经成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县注重优化蔬菜生产布局与品种结构,从培育优势特色产品入手,着重发展经济效益高,市场行情好的设施蔬菜、出口创汇蔬菜等。目前,西红柿、西兰花、有机花菜、马铃薯、黄秋葵等高价值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不断攀升,而传统的白黑皮冬瓜、青皮长茄等的产量和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市场需求引领着我县蔬菜的种植品种不断调整。

县园艺技术推广站站长韩益飞表示,近几年来我县蔬菜播种面积总体上呈现略有增加的趋势,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是我县出口蔬菜的规模、产值和产量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因此也带动了一部分新型农业主体增加蔬菜种植面积,另外有一部分新型农业主体原来以稻麦为主,转型了一部分到蔬菜种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