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乡村振兴
粒粒元胡成致富“小金子”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18-09-13 字体:[ ]

(全媒体记者 单佳凯 刘蕾 特约记者 丁甫其)近日,记者来到善民家庭农场,只见一粒粒直径1厘米左右的元胡被采收工许兰英熟练挖出,不一会篮子就装满了。“种下去一颗,能长出十多个果子来。”许兰英兴奋地告诉记者。据农场负责人沈一兵介绍,今年试种元胡取得大丰收,预计亩产1200斤左右。

元胡,是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与白术、芍药、贝母等并称“浙八味”,为常用中药,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元胡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干旱和强光,怕积水。沈一兵表示,我县的水土较适合种植元胡,这是今年获得丰收的主要原因。

一直以来,沈一兵的家庭农场全部种植小麦与水稻。抛去各种成本投入,水稻的亩产收入仅有300元左右,靠着规模种植,销售还算稳定,每年水稻收入30万元左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周边地区的家庭农场都逐步开始转型,由原来的单一品种种植转为多品种组合种植,不但能增收,还能一定程度上抵御市场风险。有了思路,他立即上网搜索各种农产品。他告诉记者,我县已有蔬果种植大户,且已拿到市场占有权,再进入这类市场,难度大。他发现,周边地区种植药材的并不多,且南方药材市场相当火爆,很多常用药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沈一兵联系到最近的一家药材种植户,从通州的元胡种植户那里引进了一批元胡种子开始试种。

去年10月,第一批元胡种子下地,沈一兵丝毫不敢马虎,播种、施肥、防治虫害等环节亲自参与,每天都要去田间查看元胡长势,与同行保持沟通联系,讨教元胡种植技巧。6月初,元胡陆续进入采摘期,而另一边900多亩的小麦也进入收获期,两者相冲突且劳动力有限,耽误了元胡的采收。沈一兵告诉记者,延后采收不碍事,元胡大量上市期,价格不会太高,不着急出售。他投入 4万元,购置了3台烘干设备,将采收回来的元胡进行清洗、蒸煮、烘干,“加工过的元胡可存放一段时间,等市场价高时再出售,而且经过深加工的元胡,价格也更高。一般10斤元胡可烘干出3斤元胡成品,鲜元胡每斤售价10元左右,加工过的元胡每斤能卖到35至40元。除去各种成本投入,亩产收益3500元左右。”沈一兵通过跑市场查看收购价,对当前元胡市场非常有信心。他说,元胡是常用消耗药材,市场常年需求,随时出手都可以。

记者了解到,第一年每亩地有3000元的元胡种子投入,第二年便可自己留种,省去这笔费用。沈一兵表示,基于此,明年将再新增200亩地种植元胡,100亩地种植半夏,提高药材种植比例,剩余土地继续种植粮食。他将尝试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药材,建立药材合作社,统一收购农户的鲜药材,深加工后再投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