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乡村振兴
“‘菜篮子’里的大生意”系列报道之四科技创造不一样的生产场景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18-10-31 字体:[ ]

(全媒体记者 吴慧 钱海军 周霞 包玉龙)“现在开始关了,温度太高、光照强度太大,我们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控制。”说话的人是南通中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靖宇,他正坐在会议室里,轻点鼠标,距离这里1公里远的温室大棚里,原本运作着的风机随即关闭。

近几年,我县加大蔬菜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力度,借助科技的力量,蔬菜种植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新的“创造力”正在创造全新的生产场景。据南通中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宗陈介绍,他们的大棚里有WiFi网络控制设备,通过这个设备能够感知棚里的温度、土壤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的强度,然后通过设备控制器跟室内的物联网进行连接。“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知道光照的强度、温度、湿度情况,然后通过远程控制,来控制大棚里的外遮阳、内遮阳还有内循环风机这些设备。” 刘宗陈说。

中江公司从2015年开始,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种植过程中,在育苗中心和蔬菜生产大棚安装了30个摄像头,同时,育苗中心还安装了一套远程监控系统,通过布设在其中的传感节点,实时地收集温度、湿度、光照、气体浓度以及土壤水分等信息并汇总到中控系统。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来,改变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场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县不少种植户引入物联网技术管理农田。县农林科技信息站副站长缪小龙表示,物联网的运用确实为种植户们带来了很多好处:“第一,能更好地控制农作物的生产环境;第二,精准农业能够合理地使用灌溉水、化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收益;第三,可以搭配农产品的物质营养,得到合理的利用,针对什么样的生产地方,采用什么样的营养搭配;第四,减少人力成本,省时省工,节本增效。”

中江公司不仅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做足文章,还投入很多精力研发蔬菜新品种。公司每年都会引进几百个蔬菜品种进行试种,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习惯,从中挑选出适合我县种植的品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来说,一个适宜的蔬菜品种至少需要试种3年,通过论证后才能大面积推广。“从品种的单株选择,再进行自交杂交,每年配置杂交组合几百个,然后安排品种比较试验,从中选择符合市场的那些品种,再邀请全国各地的种植大户到我们公司来进行现场考察,根据市场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组合进行生产,最后推向市场。” 刘宗陈说,这样复杂的比较试验过程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撑,公司成立伊始就制定了一个5年研发计划,根据市场的行情和需要,安排研发总体目标,每年再将具体的任务分配到各个科研小组,“我们公司有专门的研发部门,研究人员每年都在进行新品种的研发,另一方面我们还跟江苏省农科院、扬州大学、上海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合作。”

而对于更多的种植户们,一些成本相对低廉的新技术在他们中间推广得更快。大豫镇的种植大户吴勇兵前段时间就投入3万元,在100亩茼蒿地里安装了自动喷洒机。“茼蒿要求土壤比较湿润,湿润的环境下出苗才能好,前段时间雨水比较少,我们就必须天天浇水,而这个设备减少了很多人工。” 吴勇兵说。

在县园艺指导站站长韩益飞看来,目前包括智能大棚在内的新技术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还处在初始阶段,还需要时间去循序渐进地发展,但不管怎样,技术革新必然会提高蔬菜种植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