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地概况 > 文化遗存
文化遗存
来源:《如东年鉴(2018)》 发布时间:2019-03-13 字体:[ ]

【物质文化遗产】 如东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佐证价值的圩塘、盐灶、垦牧区、水利设施,名人故居、著名纪念地、古宗教场所、古戏台、古墓园、古桥梁、古河道、古树名木,农林牧副渔、工农兵学商的处所和工具等,因天灾人祸、自然朽损、人为破坏、城市改造、文物贩子收购等因素,存世(不包括遗址和碎片性遗物)量不多。

2017年如东县部分存世的典型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名 称 形成年代 存世地址 历史价值
双甸镇东岳庙主殿 唐元和年间建民国初年大修 双甸镇东岳庙村 皋东乡村宗教和建筑文化
串场河 宋代前 掘港至马塘 制盐久远盐场鼎盛重视水运
何家灶墩 宋代 长沙镇西北侧原海滨 古代盐业生产基地中国人民海军发祥地
范公堤 宋天圣三年(1025) 县北疆海滨 见证皋东防潮泄涝
盐垣镇(部分) 明代初成清乾嘉铺石板街 掘港东街 见证城市建筑古老和科学
掘港城隍庙娘娘殿
(部分)
始建明代清代重修 掘港镇群庙巷 古镇及宗教兴盛
束公馆(部分) 明代建民国初翻修 掘港镇服装厂巷 大豫垦殖公司和新四军东进部队的业绩中国人民海军发源地
掘港镇德井 明永乐年间构筑 掘港镇东营中巷北 近海水质偏咸筑井取水亦表现封建时代清官爱民举措
三石涵(小洋口处石涵洞) 明万历年间建 县西北小洋口处 历史上比较重视水利建设
三元池 明万历八年1580开挖 掘港镇中部原县府南侧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规划
文苑小楼 清雍正重修张氏小园林而成 丰利老街侧 著名园林文园及其广交文坛画苑巨掣史实
管家牌坊 清乾隆十一年1746 掘港南街西首 旧时建筑工艺及守贞民风
萍香堂义学小楼 清嘉庆元年(1796) 掘港镇原北街关帝庙东侧 江东宿贤诗人江片石崇文重教
枣儿红井 清同治年间 马塘镇仁和北路枣儿红巷内 皋东名特优产品枣儿红酒用料考究
勇洛楼 民国初建(季家小楼) 丰利镇虹桥南踣37号 新四军东进部队深入基层,军爱民,民拥军,苏中海防纵队成立典礼
耙齿凌战役烈士陵园 民国35年(1946年)初建,
1994年、2004年重修、再修
河口镇内原景安乡西北部 新四军东进部队浴血奋战
如东县烈士陵园 1959年建 掘港镇陵园路42 如东干群为翻身解放、建设祖国的壮烈奉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东挖掘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项目有138个,其内容涉及历史、文学、音乐、民俗等多方面。其中,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分别是:2007年3月,传统舞蹈《钟馗嬉蝠》《跳马伕》《浒澪花鼓》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3月,传统舞蹈《钟馗嬉蝠》《跳马伕》《浒澪花鼓》《泼花篮》,传统音乐《马塘锣鼓》《新店山歌》,民间文学《曹瘦脸儿打官司》被南通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5月,《红木雕刻》《如东面塑》《提线木偶制作工艺》被列入南通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跳马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9月,民间文学《曹瘦脸儿的故事》被列入第三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传统音乐《渔民号子》、传统技艺《栟茶煨竹蛏》《烙画》被列入南通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如东有省级传承人2人,分别是《跳马伕》传承人江振林、任乃贵;市级传承人11人,分别是《马塘锣鼓》传承人邓雄,《新店山歌》传承人秦竹林、邵乐标,《浒澪花鼓》传承人张德君,《钟馗嬉蝠》传承人吴克明,《曹瘦脸儿的故事》传承人沈阳,《如东面塑》传承人罗彬,《红木雕刻》传承人房明建、许忠泉、刘承林,《烙画》传承人张争光。加强传承人培养工作,建立《跳马伕》《马塘锣鼓》《如东硬木雕刻》《新店山歌》4个培训基地。2014年,获批市级传承基地5个,分别为如东硬木雕刻传承基地3个,渔民号子传承基地1个,柞榛家具制作传承基地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