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如东县人民政府
“变”出来的工程进度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29 字体:[ ]

    4月29日 星期二 (一版) “变”出来的工程进度.jpg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佘庆华 王洪)4月28日上午11:58,江苏国信如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配套码头工程项目首榀预制箱梁顺利安装到位。与此同时,该项目700根水上钢管桩也全部完成沉桩施工,标志着江苏国信配套码头项目全面进入水上墩台现浇以及预制箱梁的安装阶段。承建单位中交二航三公司克服天气恶劣、潮差大、周边航行环境复杂等不利因素,创新举措,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使工程进度可控,并实现超常规突破,各项施工任务顺利推进。

    位于阳光岛北侧的江苏国信如东LNG项目码头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栈桥前端,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坚实的钢管被深深打入海底;近岸处,箱梁正在架设安装;墩台上,焊接作业井然有序。该项目设计建设一座15万级LNG码头,可靠泊8万—26.6万m3LNG船,泊位长度410米,设计年通过能力650万吨。“国信LNG码头项目是高桩墩式码头的结构,项目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和钢管桩组合形式,钻孔灌注桩共计74根,钢管桩共计700根。”中交集团二航局江苏国信项目首席质量官袁臣告诉记者。

    目前,中交二航三公司在洋口港共有两个码头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分别是江苏国信如东LNG接收站码头项目和协鑫A2码头项目,两个项目位置相邻、结构相同、工期相近,合同总金额12.81亿元。其中,国信码头项目于去年7月份正式开工。刚开工一个月,便迎来了台风季,台风过后,寒潮又接踵而至,整整一个月,水上沉桩仅完成1根,与计划进度相比差距极大。

    “本以为忍一忍、等一等好天气就来了,但是像2024年这样恶劣的天气还是比较少见,打桩船摇晃得连基本定位都难以完成,更别说进行沉桩施工。”项目部总经理荣万岭深耕洋口港近20年,他深知港口水文的特殊性:洋口港为离岸型深水港,四周无遮掩,最大潮差9米多。近岸侧水上沉桩因标高和潮差的原因,退潮时岛壁护石都能露出来,打桩船根本无法靠近,每个月仅有几天高水位时能施工,但每天只有不到两小时的有效作业时间,加之水上施工还受天气影响,在规定时间根本无法完成施工。

    工期不能等,荣万岭当机立断,转变思路:“我们80%都是水上施工,再等下去工期肯定完不成。天气好坏谁都控制不了,水上施工不可控,那我们就把它变成陆上施工,把不可控变成可控。”项目团队迅速转变思路,上报变更方案,把水上沉桩变为“栈桥+钻孔桩”的陆上施工模式,将不可控变为可控,开启了陆上施工模式。

    “海上施工变陆上施工,原计划搭设1公里的钢栈桥延长至2.2公里,以替代浮吊船、搅拌船和1艘打桩船等水上施工船舶。我们充分调查现场水下地形及地质情况,委托专业的第三方进行临时钢栈桥设计。”袁臣说。

    与此同时,针对风高浪急的海况,项目团队将抗风浪能力差的小船体打桩船变换为更宽、抗风性更强的航工船801以及桩七打桩船,较好地抵消了涌浪的影响,面对涌浪和7级风的海况均能正常打桩。为避免钻孔桩裹挟泥沙,在钻孔桩浇筑过程中,严格要求桩顶标高高出设计标高0.8至1米,浇筑完成之后,再采取破桩头的方式,破除超出设计标高部分,保证钻孔桩顶标高与设计相符合,质量不受影响。此外,项目部还与海事部门积极沟通,组织专家优化避风方案,使打桩船在大风过后能快速投入施工,减少时间损耗,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

    通过多项举措实施变通,国信LNG码头项目施工推进顺畅。“桩基工程已经结束,接下来的施工重点就是墩台浇筑施工和箱梁安装,预计今年八月底可具备交工验收条件。”袁臣说。

    江苏国信如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总投资约75亿元,是江苏省重大工程项目,承担着全省天然气战略储备任务。项目建成后接收站总罐容为80万m3,年接卸能力为600万吨,最大气化外输能力为6000万Nm3/天。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对加快全省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构建清洁低碳现代能源体系,保障供气链安全运行和民生用气稳定,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作为整个项目的重要一环,江苏国信配套码头工程的按时交付是整个江苏国信项目2025年底全面建成、2026年上半年具备首船接卸条件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