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朱海城 通讯员 管阳阳 朱柳燕 侯骏)16日,连云港航标处如东航标管理站、南通海事局如东海事处等部门工作人员成功通过了对洋口港进港南航道16#灯浮标验收,标志着洋口港首座多功能灯浮标正式投入运行。
自2022年12月阳光岛通用码头改扩建工程和液化码头G2-G5泊位全部启用以来,到港海轮数量明显增多、频次明显加快,特别是液化码头经常性同时靠泊4艘海轮,呈现满负荷运转状态。然而,据进出海轮反映和现场巡查发现,在洋口港进港南航道附近时常有渔船抛锚、下网,对海轮进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实时监控航道附近海上态势,有效保障海轮安全进出,相关部门对洋口港进港南航道16#灯浮标进行改造升级,加装视频监控,摄像头基本参数为高清、透雾、具有夜视功能,可视距离1公里以上。
“多功能航标上北斗遥测每隔1小时传输一条数据到平台,显示航标当前的位置信息及工作情况,保障洋口港航道航标发挥正常工作效能,保证船舶进出港口安全。”如东航标管理站站长李木告诉记者,多功能航标对实现海上综合监视监测和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有着重要意义。南通如东海事处处长左增来指出,洋口港是南通沿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洋口港进港南航道是洋口港阳光岛通用码头和液体化工码头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创新型多功能航标的运用是航标、海事、港务公司三方破解航道监管盲区、化解商渔船碰撞风险的创新举措,对于智慧海事、智慧港口、智慧航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多功能航标保留了传统航标的定位、导航等基本助航效能,同时集成航海保障、海洋气象、通航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等要素信息,将采集到的相关数据实时回传岸端,为相关用户在船舶立体监控、水域污染监测、商渔船防碰撞、事故应急处置等方面分析决策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