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
来源: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 发布时间:2020-06-05 字体:[ ]

各分局、各相关科室:

根据国家局、省局、市局《关于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县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方案》,请各分局及相关科室认真贯彻执行。

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6月5日

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方案

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严厉打击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特殊形态或包装形式的食品非法添加、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的通知》(市监食生〔2020〕50号)(附件1)及省、市局相关文件(附件2)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对象

1.企业名称中含有“生物”“科技”“医药”“营养”等字样的,获证类别为饮料、糖果、果冻、代用茶、茶制品、其他酒、蜜饯、水果制品、水产制品和其他食品的食品生产者及委托生产者。

2.母婴店、医院及其附近的食品销售单位、相关食品生产者直销网点、线上销售渠道以及面向老年、病弱群体的“保健”类店铺等食品经营者。

二、整治的违法行为

1.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超出许可范围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未按规定注册、备案的特殊食品。

2.生产经营非法添加非食品原料、非食用物质、药品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

3.食品标签、说明书明示或暗示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及保健功能,利用包括广告、会议、讲座、健康咨询在内的任何方式对食品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

4.利用网络、会议营销、电话营销、直销等方式违法营销食品,将普通食品与特殊食品进行混放销售、以普通食品冒充特殊食品销售等违规销售行为。

三、措施及时间安排

(一)第一阶段:2020年7月31日前

1.组织对辖区重点食品生产企业(附件3)开展集中约谈,提醒企业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对消费者负责,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规范销售行为。(责任科室:食品监管科)

2.各分局要将《通知》中“食品生产经营者全面自查重点”要求传达至每一家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求各经营者签署《合法经营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承诺书》(附件4);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自查,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风险,并向所在地分局提交书面自查报告(附件5)。自查发现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属分局报告。

自查重点如下:

(1)生产许可情况。是否持续保持食品生产许可条件,是否以固体饮料等许可类别超范围生产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

(2)过程控制情况。是否采购使用无合格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是否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要求设立食品安全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及操作规程,是否无产品标准受托生产食品,受托生产是否按照规定留存样品并做好记录。

(3)非法添加情况。食品原料是否来源明确、标识清楚,是否专人管理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中是否按照产品配方进行投料,原料领用、投料等记录是否齐全,是否违法添加药品、非食用物质、仅限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等。

(4)标签标识情况。产品名称是否反映食品的真实属性,是否使用药品名称命名食品,营养信息是否真实客观,是否执行相应食品安全标准或标注适用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是否标注或暗示有疾病预防、治疗或保健功能及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

(5)宣传和销售情况。是否如实记录进货查验等信息,是否购进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以及保健功能的普通食品并与特殊食品混放销售,是否在销售中利用会议、讲座、健康咨询、专家推介、虚假广告等形式向婴幼儿、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进行虚假宣传,是否未经许可或在许可登记的经营场所外,利用网络、会议、电话等营销方式违法销售。

(二)第二阶段:2020年8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

加强监督检查。做好食品“整治对象”的全覆盖监督检查。组织各分局对整治对象进行全面梳理,掌握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原料使用、适用人群、包装或食用形式、委托生产等情况。要结合企业自查情况,重点检查企业是否超许可范围生产经营,原料是否合法合规,采购、投料等记录是否真实,是否非法添加,标签标识是否虚假,是否非法销售和虚假宣传等。对发现涉嫌非法添加、非法声称产品功效的产品,要及时进行核查,严防严控食品安全风险。(责任科室:食品监管科)

加强抽检检测。组织对有委托生产、涉嫌疾病预防、治疗及保健功能声称或“纤体”“瘦身”等类似宣传用语、有事宜人群或定量食用的食品进行监督抽检,重点检验与宣传用语相关的物质是否符合规定,是否非法添加咖啡因、双醋酚丁、匹克硫酸钠、麻黄碱、伪麻黄碱、酚酞、西地那非、育亨宾、布洛芬、盐酸二甲双胍、γ-羟基丁酸等药品、非食用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责任科室:食品监管科、质量监管科)

强化广告监管。切实加强涉及食品广告的监管,认真开展涉及食品广告的监测排查,特别是排查我县是否有将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普通食品冒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发布虚假广告问题。加大对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监督检查,督促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切实履行广告审查责任。从速从严依法查处食品广告中虚假宣传、含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内容的违法违规行为。(责任科室:综合监管科)

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检查通过电视购物、电话营销、会议营销、网络营销等方式销售食品单位的经营许可资质,以及宣称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欺骗、欺诈消费者,以普通食品冒充特殊食品销售等违法行为。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以普通食品冒充特殊食品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和抽检监测中发现的非法添加等问题,及时依法处置,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落实违法行为“处罚到人”。涉及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的,要实施联合惩戒。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责任科室:综合指挥中心)

(三)第三阶段:2020年11月18日前

各分局将本辖区各环节的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总形成总结,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典型案例(1个)、问题及原因分析、长效机制建设及工作建议等,连同《江苏省固体饮料等食品专项整治情况统计表》(附件2-1、2-2)电子版、纸质版,一并报送至食品科。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分局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落实属地监管责任,落实专项整治任务。

(二)形成整治合力。各分局、综合指挥中心、食品监管科、质量监管科、综合监管科之间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沟通协作,形成整治合力。对检查和抽检中发现的问题,要突出问题导向,追根溯源,切实做好问题整改。对涉及其他地区或部门的问题线索,要及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协同采取监管措施,涉及多部门的要实施联合惩戒。

(三)突出工作重点。要围绕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认真梳理排查。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重点排查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或超范围生产、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非法添加、产品标签标识不规范或虚假功能声称等问题。督促食品销售者严格进货查验,不得销售标签标识不规范的食品,不得虚假宣传、欺诈销售,重点加大对母婴店、销售食品的药品经营单位、医院及其附近的食品销售单位的监督检查。对《方案》中涉及的食品类别以及检查中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食品,要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对整治期间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对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注重宣传引导。要及时曝光违法案例,形成有效震慑。要坚持开门搞整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强化社会共治。

附件:1.转发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的通知(苏市监食生函〔2020〕133号)

2.关于转发省局《转发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的通知》的通知(通市监食生便函〔2020〕8号)

3.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名录

4.合法经营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承诺书

5.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表

东市监〔2020〕59号附件.zip